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657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包含一用于显示影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和一第一光学膜片。第一框架容纳液晶显示器面板,第二框架具有复数个灯管,用于投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第一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一框架上,介于第二框架的灯管与液晶显示器面板之间,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是可分离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分离的框架用于容纳灯管,可使后续的维修作业较为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可轻易拆卸的外壳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随身电子产品的盛行,对于轻薄短小、耗电量低的显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耗电低、发热量少、重量轻、以及非发光型显示器等优点,经常被用于上述电子产品中,甚至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图1所示为已有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两基板中间设有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器面板10、一配置于液晶显示器面板10下方的背光模块20和外壳11、12。背光模块20将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分配至液晶面板10的表面上。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20一般可分为直下光源型式和边缘光源型式。就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而言,直下式背光模块具有易于制造和低成本的优点,被广泛使用。就直下式背光模块而言,如图2所示,背光模块20包括一外壳70,外壳70具有一反射片60配置于外壳70底部表面,诸如冷阴极管之类的灯管50位于外壳70底部、一扩散板40位于外壳70上、光学膜片30配置于扩散板40上。灯管50间隔配置于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显示区域内。由于作为光源的灯管50为线光源,因此在液晶显示器面板10上的照度是不均匀的,必须将扩散板40和光学膜片30配置于灯管50与液晶显示器面板10之间,用于提供均匀的平面光源。已有技术中已提供了多种背光模块,如2002年6月18日授权给Kitada的第6407781B2号美国专利和2002年7月9日授权给Takemoto等人的第6417833B1号美国专利。就目前已知技术而言,背光模块的灯管是液晶显示器各种零件中使用寿命最短的零件。当灯管损坏时,必须逐步拆卸液晶显示器的外框、液晶显示器面板、背光模块外壳、光学薄膜和扩散板,最后才能更换灯管。这一过程是困难且复杂的,且必须在无尘室内进行,否则易使液晶显示器面板或光学膜片受到污染而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再者,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在无法提供无尘室的情况下,将无法进行现场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具有可分离的框架,用于容纳灯管,可使后续的维修作业较为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具有一用于显示影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纳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第一框架、一具有复数个用于投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灯管的第二框架和一配置于第一框架上介于第二框架的灯管与液晶显示器面板之间的第一光学膜片,其中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为可分离结构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的在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设有一突起部和一与突起部相配对并设置在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的凹槽,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藉突起部和凹槽相互滑动而互相卡合。突起部和凹槽具有鸠尾榫的外形。突起部和凹槽具有一半球状部分和一颈部部分。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的第一框架还设置有一用于容纳第一光学膜片的狭槽。第二框架设置有第二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被设置在第二框架的狭槽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其中液晶显示器包含一外壳,其特征在于光源装置包括一配置于液晶显示器外壳上的框架、复数个配置于框架中用于投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的灯管和一用于显示影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中框架与液晶显示器的外壳为可分离结构。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外壳或光源装置的框架上设置有一突起部和一与突起部相配对并配置于液晶显示器外壳或光源装置的框架上的凹槽,液晶显示器的外壳或光源装置的框架籍突起部和凹槽相互滑动而互相卡合。突起部和凹槽具有鸠尾榫的外形,突起部和凹槽具有一半球状部分和一颈部部分。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的框架上设置有一光学膜片。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的光学膜片被容纳设置于框架的狭槽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具有可分离的框架,称为光源装置或灯箱,可容纳复数个灯管。当需要更换灯管时,仅需要将框架或灯箱与液晶显示器分离,即可接触灯管。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分离的光源装置或灯箱,以有助于灯管的更换,因此配对的可滑动卡合构件,亦即颈部突起和颈部凹槽,可进一步便于液晶显示器的组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液晶显示器的立体透视展开示意图。图2为沿着图1中剖面线2-2的剖面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配对的颈部突起和凹槽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3和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100。液晶显示器100包括一用于显示影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110、一用于投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110的背光模块112和一用于将背光模块112和液晶显示器面板110固定在一起的外框160。液晶显示器面板包括两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用于通过卷带承载封装将控制及驱动讯号输送至液晶显示器面板110。背光模块112包含一第一框架130和一第二框架120,两者皆具有大体上为矩形的外形,并与液晶显示器面板110相对应并相邻。第一框架130具有一第一狭槽132,配置于第一框架130内侧,用于嵌入一第一扩散板134。业内人士都了解,第一扩散板134可包含复数个光学膜片,诸如棱镜片和扩散板;扩散板用于使光线更加均匀,棱镜片用于使光线集中于垂直方向。一背板142加装在第二框架120上形成一空腔,以容纳复数个灯管140。背板142和第二框架120内侧覆盖一反射板146,用于反射灯管140射出的光线。第二框架120具有一第二狭槽122,配置于第二框架120内侧,用于嵌入一第二扩散板124。一变压器144与灯管140相连接,用于将电源输送至灯管140。灯管140一般为一冷阴极管。如图5所示,第二框架120和第一框架130之间具有配对的可滑动卡合装置,包含一颈部突起136和一颈部凹槽126。颈部突起136和颈部凹槽126分别配置于第一框架130和第二框架120的相对应的侧边上。配对的颈部突起136和颈部凹槽126的外形为截三角形。颈部突起136可嵌入颈部凹槽126中,并相互滑动,但无法直接相互分离。组装时,第一框架130可先装配液晶显示器面板110和第一扩散板134;第二框架120亦可先装配第二扩散板124、背板142和灯管140。之后,第一框架130的颈部突起136嵌入第二框架120的颈部凹槽126中,并在其中滑动至适宜的位置。外框160配置于第二框架120和第一框架130外侧,并可藉复数个固定件(诸如螺栓)162固定第二框架120和第一框架130。当液晶显示器100的灯管140损坏时,操作者需解开螺栓162,再将第二框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130,沿着颈部凹槽126和颈部突起136滑动,即可卸下第二框架120,这样便可以更换灯管140,并进一步维修液晶显示器100的背光模块112。再者,第二框架120和第一框架130可由塑胶所制造。业内人士可了解,配对的颈部突起和颈部凹槽并不限于图示的鸠尾榫或截三角形的外形,任何其他具有颈部的配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光源装置,具有一用于显示影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纳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第一框架、一具有复数个用于投射光线至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灯管的第二框架和一配置于第一框架上介于第二框架的灯管与液晶显示器面板之间的第一光学膜片,其中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为可分离结构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成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