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杆轴承及车辆的支撑杆式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62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将上侧壳及下侧壳做成合成树脂制的支撑杆轴承中,在不具备防止各构成零件的分离的卡合部的同时,在组装时在上述卡合部不作用应力,由此消除上述卡合部的塑性变形或损坏的可能性。在上侧壳(2)的内径侧,具备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外方突片(9A~9E)的周向外方突片列(A),并且在下侧壳(3)的内径侧,具备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内方突片(10A~10D)的周向内方突片列(B)。在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侧壳(2)及下侧壳(3)的相对转动范围内,具有阻止上侧壳(2)及下侧壳(3)向轴向背离的防松脱卡合部(C)。在上述相对转动范围外的规定角度范围中,不再有上述防松脱卡合部(C)。不再有上述防松脱卡合部(C)。不再有上述防松脱卡合部(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杆轴承及车辆的支撑杆式悬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的支撑杆(strut)式悬架中使用的支撑杆轴承。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通过线圈弹簧进行车轮相对于车体的支承、并且为了将上下振动吸收而具备震动吸收器(shock absorber)的悬架,有将内置有震动吸收器的伸缩的柱(支撑杆)固定在车轴上的支撑杆式悬架。支撑杆式悬架主要作为乘用车的前轮用而被广泛使用。
[0003]作为在支撑杆式悬架的上部使用的支撑杆轴承,有具备保持上侧轨道轮的上侧壳和保持下侧轨道轮的下侧壳、将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做成合成树脂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0004]在这样的支撑杆轴承中,在将上侧壳及下侧壳与上侧轨道轮、下侧轨道轮及转动体等一起组装的状态下,需要实现输送途中等的各构成零件的分离防止。作为进行上述分离防止的方法,通常在作为合成树脂制的上侧壳及下侧壳上形成卡合部,利用使上侧壳及下侧壳的一方或两方的卡合部弹性变形而卡合的卡扣配合(snap fi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0005]在专利文献1中,上侧帽体22的卡合部是朝向上侧帽体22的轴心突出的爪体36,下侧帽体17的卡合部是在下侧帽体17的外周上遍及整周设置的槽部41。一边使上侧帽体22的各爪体36弹性变形,一边使各爪体36卡合到下侧帽体17的外周的槽部41中(专利文献1的[0027]-[0028],图3)。
[0006]在专利文献2中,帽10的卡合部是内侧下钩14及外侧下钩19,导向环60的卡合部是内侧上钩63及外侧上钩66。主要一边使帽10的内侧下钩14及外侧下钩19弹性变形,一边使帽10的内侧下钩14与导向环60的内侧上钩63卡合、并使帽10的外侧下钩19与导向环60的外侧上钩66卡合(专利文献2的图2)。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7129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11932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在作为合成树脂制的上侧壳及下侧壳上形成卡合部、使上侧壳及下侧壳的一方或两方的卡合部弹性变形而卡合的结构中,如果为了可靠地进行上述分离防止而增大上述卡合部的弹性变形力,则作用于上述卡合部的应力变大。由此,有可能在该卡合部发生塑性变形或带来该卡合部的损坏。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杆轴承,所述支撑杆轴承在将上侧壳及下侧壳做成合成树脂制的支撑杆轴承中,在具备防止输送途中等的各构成零件的分离的卡合部的同
时,在将上侧壳及下侧壳组装时在上述卡合部不作用应力,由此不会有上述卡合部的塑性变形及损坏。
[0014]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是以下这样的。
[0016]〔1〕一种支撑杆轴承,具备:上侧壳,被固定在车辆的支撑杆式悬架的支撑杆的上端部;下侧壳,与配置在上述支撑杆的外侧的线圈弹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上侧轨道轮,被保持在上述上侧壳上;下侧轨道轮,被保持在上述下侧壳上;以及转动体,在上述上侧轨道轮及上述下侧轨道轮间转动;将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做成合成树脂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具有阻止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向轴向背离的防松脱卡合部;在上述相对转动范围外的规定角度范围中,不再有上述防松脱卡合部。
[00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轴承,在上述上侧壳的内径侧,具备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外方突片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并且,在上述下侧壳的内径侧,具备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内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内方突片的周向内方突片列;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通过上述上侧壳的上述外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外方突片列、以及上述下侧壳的上述内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内方突片列,设置上述防松脱卡合部。
[001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轴承,在上述上侧壳的外径侧,具备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内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内方突片的周向内方突片列;并且,在上述下侧壳的外径侧,具备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外方突片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通过上述上侧壳的上述内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内方突片列、以及上述下侧壳的上述外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外方突片列,设置上述防松脱卡合部。
[001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轴承,在上述上侧壳的外径侧,具备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外方突片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并且,在上述下侧壳的外径侧,具备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内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内方突片的周向内方突片列;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通过上述上侧壳的上述外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外方突片列、以及上述下侧壳的上述内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内方突片列,设置上述防松脱卡合部。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以上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轴承,在将上侧壳和下侧壳向轴向相对地接近而组装时,设为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侧壳及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以外的规定角度范围内。由此,不再有防松脱卡合部,所以能够使上侧壳及下侧壳向轴向接近而组装。因而,在将上侧壳及下侧壳组装时没有弹性变形的部件,不作用应力,所以能够消除上述部件的塑性变形或损坏的可能性。
[0022]此外,在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侧壳及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中,由于具有阻止上侧壳及下侧壳向轴向背离的防松脱卡合部,所以能够防止上侧壳及下侧壳的分离。通过将上述防松脱卡合部设置两处以上,对于支撑杆式悬架向车体的组装时及从车体的拆卸时的扭转/偏倚,能够使上侧壳及下侧壳的分离防止效果更稳定。
[0023]而且,由于不需要使上述外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外方突片列、或者上述内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内方突片列弹性变形而卡合,所以容易增大它们的轴向的厚度而增大弯曲刚性。由此,由于能够防松脱的载荷变大,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途中等的支撑杆轴承的各构成零件的分离。
[0024]进而,如果设为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侧壳及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以外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则由于不再有上述防松脱卡合部,所以能够容易地将上侧壳及下侧壳分离。因而,能够提高支撑杆轴承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具备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支撑杆轴承的车辆的支撑杆式悬架的部分截面概略图。
[0026]图2是上述支撑杆轴承的纵剖视图。
[0027]图3是表示将上侧壳和下侧壳向轴向相对地接近而组装时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及周向内方突片列的概略横剖俯视图。
[0028]图4是表示将上侧壳相对于下侧壳组装而使上侧壳相对于下侧壳向周向转动了规定角度的初始设置位置处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及周向内方突片列的概略横剖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杆轴承,具备:上侧壳,被固定在车辆的支撑杆式悬架的支撑杆的上端部;下侧壳,与配置在上述支撑杆的外侧的线圈弹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上侧轨道轮,被保持在上述上侧壳;下侧轨道轮,被保持在上述下侧壳;以及转动体,在上述上侧轨道轮及上述下侧轨道轮间转动;将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做成合成树脂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具有阻止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向轴向背离的防松脱卡合部;在上述相对转动范围外的规定角度范围中,不存在上述防松脱卡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轴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壳的内径侧,具备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外方突片的周向外方突片列;在上述下侧壳的内径侧,具备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内方突片、或在周向上断续地设有上述内方突片的周向内方突片列;在上述支撑杆轴承的使用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壳及上述下侧壳的相对转动范围内,通过上述上侧壳的上述外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外方突片列、以及上述下侧壳的上述内方突片或上述周向内方突片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楢崎康弘堀川喜生柴田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西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