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93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涉及展示架领域,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防护壳,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与防护壳分体设置,且电机与机体相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内部分别开合有通油通道和多个排油孔,螺纹套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防尘网、散热孔、限位板、推杆、凹槽、弹簧和滑块,当电机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热量会通过散热孔及时散出,从而避免了大量热量积聚在防护壳的内部,并提高了防护壳的散热效率,且使电机内部的电器件不会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继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防尘网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至防护壳内部。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至防护壳内部。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至防护壳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结构领域,具体为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自动包装机是现在工业批量生产中常见的设备,通过包装机能够将产品进行自动打包,使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现在的全自动包装机上料机构基本满足人们需求。
[0003]根据公开号为CN2118938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的全自动包装机上料机构,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左端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外壳,且机身顶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4]该技术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使活动板在机身上做左右运动,从而实现装置的可调节性;而该上料机构中的电机是位于防护壳内部,且防护壳是封闭结构,但电机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这部分热量难以通过防护壳散出,从而使得大量的热量积聚在防护壳内部,从而会损坏电机内部的电器件,并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该上料机构采用螺纹套和丝杆的方式使活动板移动,而螺纹套和丝杆长时间工作其表面可能会生锈,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往螺纹套和丝杆表面涂抹润滑油,而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涂抹润滑油的过程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电机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出与不便往螺纹套和丝杆表面涂抹润滑油的问题,提供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防护壳分体设置,且所述电机与机体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分别开合有通油通道和多个排油孔,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和螺纹套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油孔,所述机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连接有两个滑板,四个所述滑板之间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防护壳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散热孔和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防尘网,且所述防尘网与固定杆分体设置,所述防护壳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弹簧,一个所述弹簧的底端和另一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安装有推杆。
[0007]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防尘网相接触,所述防尘网位于散热孔的内部。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排油孔等距分布于螺纹套的内部,所述排油孔与通油通道相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通油孔分别与储油腔和通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通油通道呈弧形。
[0010]优选地,所述活动板通过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有防滑垫。
[0011]优选地,所述防护壳通过安装螺栓与机体拆卸连接,所述防护壳的外壁涂有防锈漆。
[0012]优选地,所述螺纹套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机体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防尘网、散热孔、限位板、推杆、凹槽、弹簧和滑块,当电机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热量会通过散热孔及时散出,从而避免了大量热量积聚在防护壳的内部,并提高了防护壳的散热效率,且使电机内部的电器件不会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继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防尘网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至防护壳内部,而若需要更换防尘网时,工作人员只需推动推杆,推杆移动带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移动带动滑块在凹槽内移动,并挤压弹簧,当限位板不再与防尘网相接触后,工作人员便可将防尘网从卡槽内取出,以便清洗防尘网并对其更换。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注油孔、储油腔、通油孔、通油通道和排油孔,当需要将润滑油涂抹至丝杆和螺纹套上时,工作人员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加入至储油腔内,大量润滑油积留在储油腔中,且润滑油会通过通油孔流入至通油通道内,并经通油通道流入至排油孔内,再经排油孔流入至螺纹套的内壁和丝杆的外表面,此时工作人员启动电机,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套移动,从而可提高涂抹面积,而该方式无需工作人员涂抹吧,继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润滑油的涂抹效率,且涂抹过程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机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机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板侧剖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壳俯剖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机体;2、防护壳;3、滑槽;4、滑板;5、防尘网;6、活动板;7、注油孔;8、丝杆;9、电机;10、安装螺栓;11、限位板;12、推杆;13、凹槽;14、弹簧;15、滑块;16、散热孔;17、卡槽;18、固定杆;19、储油腔;20、螺纹套;21、通油孔;22、通油通道;23、排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
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请参阅图1

5,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机体1、防护壳2、滑槽3、滑板4、防尘网5、活动板6、注油孔7、丝杆8、电机9、安装螺栓10、限位板11、推杆12、凹槽13、弹簧14、滑块15、散热孔16、卡槽17、固定杆18、储油腔19、螺纹套20、通油孔21、通油通道22和排油孔23,机体1的一侧通过安装螺栓10安装有防护壳2,防护壳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9,电机9与防护壳2分体设置,且电机9与机体1相连接,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通过安装螺栓(10)安装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与防护壳(2)分体设置,且所述电机(9)与机体(1)相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8),所述丝杆(8)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20),所述螺纹套(20)的内部分别开合有通油通道(22)和多个排油孔(23),所述螺纹套(20)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19),所述活动板(6)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7),所述活动板(6)的底部和螺纹套(20)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油孔(21),所述机体(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3),两个所述滑槽(3)的内部均连接有两个滑板(4),四个所述滑板(4)之间与活动板(6)相连接,所述防护壳(2)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散热孔(16)和两个卡槽(17),两个所述卡槽(17)的内部均固定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的一端设置有防尘网(5),且所述防尘网(5)与固定杆(18)分体设置,所述防护壳(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13),两个所述凹槽(13)的内部均安装有弹簧(14),一个所述弹簧(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群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