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钢板的制造方法及镀层钢板技术

技术编号:300078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0
采用一种钢板,所述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在距表面为板厚的1/4的深度位置处,平均晶体粒径为15.0μm以下,固溶C和固溶B的合计的粒界个数密度为1.0个/nm2以上且12.0个/nm2以下,板厚中心部的{211}<011>和{332}<113>的极密度的合计为12.0以下,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板、钢板的制造方法及镀层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钢板的制造方法及镀层钢板。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作为汽车用、家电用、机械结构用、建筑用等用途中使用的原料的加工性优异的钢板、钢板的制造方法及镀层钢板。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3月26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9

059420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对于作为以汽车为首的输送用机械、各种产业机械的结构构件等的原料而提供的钢板,要求强度、伸长率、放边性等加工性、低温韧性以及这些特性的均一性等多样的特性。
[0004]尤其是汽车的内板构件、结构构件、行走部分构件等的部件所使用的钢板,根据其用途而被要求放边性、内缘翻边(burring)加工性、延展性、疲劳耐久性、耐冲击性及耐蚀性等。对于针对上述那样的构件而使用的钢板,要求以高维度平衡性良好地发挥这些材料特性和高强度。
[0005]另外,针对上述那样的构件而使用的钢板,需要具有以下特性:在被成形并作为构件的部件而安装于汽车后,即使受到由碰撞等引起的冲击,也难以被破坏。尤其是在使用温度低的寒冷地区,构件容易脆化,因此,为了确保耐冲击性,需要也使钢板的低温韧性提高。
[0006]低温韧性是采用vTrs(夏比冲击断口转变临界温度)等规定的特性。对于上述构件的部件所使用的薄钢板,不仅要求优异的加工性,低温韧性也作为非常重要的特性而被要求。而且,在部件的成型工序中形成的剪切面、冲裁端面,有时产生瑕疵及微小的裂纹。若在剪切面、冲裁端面产生瑕疵及裂纹,则有时龟裂从瑕疵及裂纹进展从而以至于疲劳破坏。因而,从疲劳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要求抑制剪切面、冲裁端面中的瑕疵及裂纹的产生。作为在剪切面、冲裁端面产生的瑕疵、微小裂纹,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可知有端面的与板厚方向平行地产生的裂纹,该裂纹被称为“剥离”。
[0007]作为能够得到优异的延展性的钢板,已知有由软质的铁素体相与硬质的马氏体相的复合组织构成的双相钢板(以下记为DP钢)。DP钢,延展性优异,但另一方面,会从硬度显著不同的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的界面产生孔隙(void)从而产生裂纹,因此有扩孔性差的情况。
[0008]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通过以面积率计将贝氏体铁素体设为90%以上、马氏体设为5%以下、贝氏体设为5%以下从而改善了伸长率和扩孔性(放边性)的抗拉强度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以贝氏体铁素体(bainitic ferrite)为主体,因此有得不到充分的伸长率的情况。
[0009]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将贝氏体以面积率计设为90%以上的基础上,将剩余部设为从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中选出的1种或2种以上的母相组织,且控制分散于组织中的渗碳体的含量和平均粒径,从而改善了扩孔性(放边性)的抗拉强度980MPa以上的热轧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作为转变沸腾区域的330~470℃进
行卷取,因此有产生由板面内的温度偏差引起的特性偏差的情况。
[0010]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铁素体分率为50~95%,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的硬质第二相的分率为5~50%,在将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的相互关系、碳化物形成元素与C含量的关系设为规定的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析出物的平均粒径、析出物的分率的疲劳特性优异的热轧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以软质的铁素体为主体,通过微细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来确保了强度,因此有得不到充分的低温韧性的情况。
[0011]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铁素体为0~30%、贝氏体为70~100%,在将晶粒内的晶体取向差为5~14
°
的晶粒相对于全部晶粒的比例设为特定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固溶C或固溶C和固溶B的合计的晶界个数密度和析出于晶界的渗碳体的平均粒径的放边性优异且剥离的产生少的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5中,对于耐冲击性所需要的低温韧性没有考虑。
[0012]在先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23366号
[0015]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8

255484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4

205890号公报
[0017]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9

84648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8/026016号
[0019]非专利文献
[0020]非专利文献1:回火参数的物理意义的解释和向连续加热
·
冷却热处理过程的应用(焼戻
しパラメーターの
物理的意味

解釈

連続加熱
·
冷却熱処理過程
への
応用),土山聪宏,“热处理”,第42卷,第3号,p163~168(2002年)

技术实现思路

[002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高强度且伸长率、放边性、低温韧性及耐剥离性优异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上述诸特性的镀层钢板。
[0022]本专利技术人得到了以下见解:通过钢板的化学组成及制造条件的最适化,控制钢板的织构和显微组织,由此能够制造高强度且伸长率、放边性、低温韧性及耐剥离性优异的钢板。再者,耐剥离性优异是指剪切面、冲裁端面中的瑕疵及裂纹的产生少。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下。
[0024][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的钢板,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
[0025]C:0.02~0.15%、
[0026]Si:0.005~2.000%、
[0027]Mn:1.00~3.00%、
[0028]Ti:0.010~0.200%、
[0029]sol.Al:0.001~1.000%、
[0030]N:0.0010~0.0100%、
[0031]P:0.100%以下、
[0032]S:0.0100%以下、
[0033]Nb:0~0.100%、
[0034]V:0~0.500%、
[0035]Mo:0~0.500%、
[0036]Cu:0~1.00%、
[0037]Ni:0~1.00%、
[0038]Cr:0~2.00%、
[0039]B:0~0.0020%、
[0040]Ca:0~0.0100%、
[0041]Mg:0~0.0100%、
[0042]REM:0~0.0300%、和
[0043]Bi:0~0.0200%,
[0044]余量包含Fe及杂质,
[0045]在距表面为板厚的1/4的深度位置处,
[0046]回火马氏体和回火贝氏体的合计面积分率为10%以上且100%以下,铁素体的面积分率为0%以上且90%以下,残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板,其特征在于,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2~0.15%、Si:0.005~2.000%、Mn:1.00~3.00%、Ti:0.010~0.200%、sol.Al:0.001~1.000%、N:0.0010~0.0100%、P:0.100%以下、S:0.0100%以下、Nb:0~0.100%、V:0~0.500%、Mo:0~0.500%、Cu:0~1.00%、Ni:0~1.00%、Cr:0~2.00%、B:0~0.0020%、Ca:0~0.0100%、Mg:0~0.0100%、REM:0~0.0100%、和Bi:0~0.0200%,余量包含Fe及杂质,在距表面为板厚的1/4的深度位置处,回火马氏体和回火贝氏体的合计面积分率为10%以上且100%以下,铁素体的面积分率为0%以上且90%以下,残余奥氏体的面积分率为0%以上且小于4%,所述残余奥氏体、新鲜马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计面积分率为0%以上且10%以下,平均晶体粒径为15.0μm以下,固溶C和固溶B的合计的晶界个数密度为1.0个/nm2以上且12.0个/nm2以下,板厚中心部的{211}<011>和{332}<113>的极密度的合计为12.0以下,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选自Nb:0.001~0.100%、V:0.005~0.500%、Mo:0.001~0.500%、Cu:0.02~1.00%、Ni:0.02~1.00%、Cr:0.02~2.00%、B:0.0001~0.0020%、
Ca:0.0002~0.0100%、Mg:0.0002~0.0100%、REM:0.0002~0.0100%、和Bi:0.0001~0.0200%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3.一种钢板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对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组成的板坯或钢坯使用多个轧制机架实施多道次热轧的工序和实施热处理的工序,在实施所述多道次热轧的工序中,将加热温度设为1200~1350℃,在将终轧温度以单位℃表示为FT时,将超过所述FT+50℃且为所述FT+150℃以下的温度区域的合计压下率设为50%以上,将所述FT~所述FT+50℃的温度区域的合计压下率设为40~80%,将所述FT~所述FT+50℃的温度区域的轧制所需要的时间设为0.5~10.0秒,在超过所述FT+50℃且为所述FT+150℃以下的所述温度区域和所述FT~所述FT+50℃的所述温度区域中分别进行2道次以上的轧制,将所述FT~所述FT+100℃的温度区域的平均冷却速度设为6.0℃/秒以上,将所述FT设为采用下述式(1)求出的Ar3以上且采用下述式(2)求出的TR以上且1100℃以下从而完成精轧后,在3.0秒以内开始水冷,将所述FT~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充小岛启达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