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9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3
一种热轧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在金属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面积%计为3.0%以上,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轧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钢板。具体而言,涉及通过压制加工等成形为各种各样的形状来利用的热轧钢板,尤其是涉及高强度且延展性及剪切加工性优异的热轧钢板。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3月6日向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9

040472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在许多领域中致力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削减。在汽车制造商中,以低油耗化为目的的车体轻量化的技术开发也正在活跃地进行。但是,为了确保乘员的安全,也将重点放在提高耐碰撞特性上,因此车体轻量化并不容易。
[0004]因此,为了兼顾车体轻量化和耐碰撞特性,正在研究使用高强度钢板来使构件薄壁化。因此,强烈期望获得兼备高强度和优异的成形性的钢板,为了应对这些要求,以往就曾提出了好几种技术。其中,由于含有残余奥氏体的钢板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IP)而显示优异的延展性,因此迄今为止也进行了许多研究。
[0005]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耐碰撞安全性和成形性优异的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其中,使平均晶体粒径为5μm以下的残余奥氏体分散在平均晶体粒径为10μm以下的铁素体中。在金属组织中包含残余奥氏体的钢板,虽然在加工中奥氏体发生马氏体相变从而通过相变诱发塑性而显示大的伸长率,但是扩孔性因硬质的马氏体的生成而受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微细化,不仅延展性提高,扩孔性也提高。
[0006]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伸长率和放边性优异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其中,使由残余奥氏体和/或马氏体构成的第二相微细地分散在晶粒内。
[0007]在专利文献3及4中公开了一种延展性和放边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延展性和放边性良好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热轧完成后1秒钟以内冷却到720℃以下的温度区域,在超过500℃且为720℃以下的温度区域以1~20秒钟的滞留时间滞留,然后在350~500℃的温度区域进行卷取。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延展性和放边性良好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中,以贝氏体为主体,并具有适量的多边形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并且,在将残余奥氏体除外的钢组织中,由具有15
°
以上的晶体取向差的晶界包围的晶粒的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下。
[0008]在先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

61326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99619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第5655712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第62412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由于汽车构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加工样式,因此所要求的成形性根据所应用的构件而不同,其中,延展性被定位为成形性的重要指标。另外,汽车构件通过压制成形而成形,但该压制成形的坯料板大多通过生产率高的剪切加工来制造。尤其是11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剪切加工后的整形(coining)等的后处理所需要的载荷变大,因此期望以特别高的精度控制剪切加工后的端面的毛刺(飞边)的高度。
[0015]专利文献1~4中所公开的技术,均是使延展性和延伸扩孔性的压制成形性提高的技术,但没有提及使剪切加工性提高的技术,推测为在压制成形构件的阶段需要后处理,制造成本上升。
[001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强度并且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和剪切加工性的热轧钢板。
[0017]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课题,对热轧钢板的化学组成及金属组织与机械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的见解(a)~(h),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再者,所谓具有优异的剪切加工性,表示:剪切加工后的端面的毛刺的高度小(毛刺的高度被抑制)。另外,所谓具有高强度、或具有优异的强度,表示:抗拉(最大)强度为1180MPa以上。
[0018](a)为了得到优异的抗拉(最大)强度,金属组织的母相组织优选是硬质的。即,优选铁素体、贝氏体等软质的组织的分率尽可能小。
[0019](b)但是,由于硬质的组织是缺乏延展性的组织,因此当仅是设为以它们为主体的金属组织时,不能确保优异的延展性。
[0020](c)为了使高强度的热轧钢板也兼备优异的延展性,使其含有能够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IP)来提高延展性的适量的残余奥氏体是有效果的。
[0021](d)为了使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稳定化,使在卷取中从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中扩散过来的C在奥氏体中浓缩是有效的。因此,在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相变停止之后确保最低限度的保持时间是有效果的。但是,若过于长时间保持,则奥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量减少,因此设为适当的保持时间是有效果的。
[0022](e)硬质的组织一般在600℃以下的相变中形成,但在该温度区域中会大量地形成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和晶体取向差为7
°
的晶界。
[0023](f)在生成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时,位错在组织内部显著蓄积,并且弹性应变变大。因此,对于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的密度高且均匀地分散的、即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的合计长度大的金属组织而言,材料的强度提高,并且,剪切加工中的塑性变形被抑制,剪切加工后的毛刺被抑制。
[0024](g)为了使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和晶体取向差为7
°
的晶界均匀地分散,需要使Mn浓度的标准偏差为一定值以下。为了使Mn浓度的标准偏差为一定值以下,在板坯加热时,在700℃~850℃的温度区域滞留900秒以上,在1100℃以上的温度保持6000秒以上,并且,进行使得在850℃~1100℃的温度区域中板厚减少量(板厚减少率)成为合计90%以上的热轧是有效果的。通过优选地控制在700℃~850℃的温度区域中的滞留时间以及在850℃~1100℃的温度区域中的板厚减少量,Mn的显微偏析变小,因此能够使Mn浓度的标准偏差成为一定值以下。其结果,能够使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
向差为7
°
的晶界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均匀地分布,能够抑制剪切加工后的端面的毛刺。
[0025](h)为了使将<110>方向设为轴从而晶体取向差为52
°
的晶界的长度增大、晶体取向差为7
°
的晶界的长度减小,将卷取温度设为小于规定温度是有效果的。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100~0.250%、Si:0.05~3.00%、Mn:1.00~4.00%、sol.Al:0.001~2.000%、P:0.100%以下、S:0.0300%以下、N:0.1000%以下、O:0.0100%以下、Ti:0~0.300%、Nb:0~0.100%、V:0~0.500%、Cu:0~2.00%、Cr:0~2.00%、Mo:0~1.000%、Ni:0~2.00%、B:0~0.0100%、Ca:0~0.0200%、Mg:0~0.0200%、REM:0~0.1000%、Bi:0~0.020%、Zr、Co、Zn和W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合计为0~1.00%、和Sn:0~0.050%,余量包含Fe和杂质,在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的、距表面为板厚的1/4的深度且板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处的金属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面积%计为3.0%以上,将<110>方向设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太郎首藤洋志筒井和政海藤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