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92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翅片及换热器,翅片用于与换热管连接,包括迎风板及背风板,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均设有与换热管配合的换热管槽,所述迎风板上的换热管槽到迎风口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背风板上换热管槽到背风口的最短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翅片增加了迎风板的有效换热面积,强化空气流动时的扰动,提高翅片的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翅片及换热器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是2017年12月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1284348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翅片及换热器”的分案申请。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翅片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4]目前常规微通道用于单冷机组的冷凝器相比于传统翅片管换热器有诸多优点,如较高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风阻、较低的冷媒充注量以及较低的材料成本等。但由于结构上的限制,还没有较好地解决热泵系统用蒸发器频繁结霜、排水困难、容易脏堵等问题而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个别厂家推出的插片式微通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水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频繁结霜的问题,而且牺牲了一部分翅片面积造成换热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及换热器,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情况下解决结霜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翅片,用于与换热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迎风板及背风板,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均设有与换热管配合的换热管槽,所述迎风板上的换热管槽到迎风口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背风板上换热管槽到背风口的最短距离。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槽包括迎风侧换热管槽及背风侧换热管槽,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错开排布成两列。
[0008]如此设置,翅片与多个换热管装配后,多个换热管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错开排布并形成迎风侧换热管和背风侧换热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迎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迎风口的距离;及/或,
[0010]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背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迎风板换热管槽到所述背风口的距离。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多个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
[0012]如此设置,翅片与多个换热管装配后,迎风侧换热管和背风侧换热管在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相互错离。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之间凹凸配合形成与换热管配合的换热管槽。
[0015]如此设置,翅片与多个换热管装配后,多个换热管能够提高迎风板和背风板固定连接的强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迎风板相对远离所述背风板的一侧与所述换热管槽之间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波浪形。
[0017]进一步的,所述背风板靠近所述背风口的一侧设有加强筋。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布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翅片及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换热管槽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换热管垂直设置。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1、通过设置若干个迎风板和若干个背风板,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均设有与换热管配合的换热管槽,所述迎风板上的换热管槽到迎风口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背风板上换热管槽到背风口的最短距离。可以进一步阻挡结霜,同时增加迎风板的有效换热面积和空气流动时的扰动。
[0022]2、通过在迎风板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阻挡部,阻挡部使霜结在相邻两个阻挡部之间,阻止霜进入翅片内部,保证翅片的正常使用,阻挡部的横截面呈波浪形,增加迎风板的有效换热面积和空气流动时的扰动,提高翅片的换热效率,同时阻挡部也可以增加迎风侧的强度,使翅片的使用更加可靠,另外因为阻挡部呈波浪形,霜融化后可以很容易地从阻挡部的凹形部分排出,使得排水比较容易,提高翅片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翅片与换热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迎风板和背风板配合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迎风板和背风板分开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翅片中迎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0031]1、迎风板;11、阻挡部;2、背风板;3、换热管槽;4、百叶窗;5、缝隙;6、加强筋;7、翻边;8、第一集流管;9、第二集流管;10、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翅片,用于与换热管10连接,翅片包括若干个迎风板1和若干个背风板2,迎风板1和背风板2与换热管10配合的一端均设有换热管槽3,若干个迎风板1和若干个背风板2分别沿着换热管10的两侧间隔设置,相邻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相邻背风板2之间的距离,背风板2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翅片的换热效率较高,迎风
板1之间的距离较大,减慢结霜的速度,迎风侧不容易被堵住,提高翅片使用的可靠性。换热管槽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换热管槽3设置有4个且两个设置在迎风板1上,两个设置在背风板2上。
[0033]本实施例中,迎风板1远离换热管10的一端设有阻挡部11,阻挡部11使霜结在相邻两个阻挡部11之间,阻止霜进入翅片内部,保证翅片的正常使用,阻挡部11的横截面呈波浪形,增加迎风板1的有效换热面积和空气流动时的扰动,提高翅片的换热效率,同时阻挡部11也可以增加迎风侧的强度,使翅片的使用更加可靠,另外因为阻挡部11呈波浪形,霜融化后可以很容易地从阻挡部11的凹形部分排出,使得排水比较容易,提高翅片使用的可靠性。
[0034]迎风板1上换热管槽3到迎风口的距离L1和背风板2上换热管槽3到背风口的距离L2不等,本实施例中,L1>L2,使得阻挡部11可以设置得比较宽,进一步保证阻挡部阻挡进一步结霜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增加迎风板的有效换热面积和空气流动时的扰动。
[0035]相邻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为a,1.0mm≤a≤4.0mm,通过设置相邻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在1.0mm到4.0mm的范围内,使得相邻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较远,不容易结霜,且结的霜也不容易堵住迎风口,并且,相邻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也不会过远,使得翅片的换热效率较低。相邻背风板2之间的距离为b,1.0mm≤b≤4.0mm,通过设置相邻背风板2之间的距离在1.0mm到4.0mm的范围内,使得相邻背风板2的距离较近,可以多设置几个背风板2,增加有效散热面积,同时相邻背风板2的距离不会过于近,空气可以快速通过,保证翅片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a取2.0mm,使得迎风板1的换热效率较高且迎风板1之间的距离较大不容易结霜。b取1.0mm,使得相邻背风板2之间的距离较合适,使得可以设置较多的背风板2,增加有效散热面积,同时空气可以比较快速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翅片,用于与换热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迎风板及背风板,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均设有与换热管配合的换热管槽,所述迎风板上的换热管槽到迎风口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背风板上换热管槽到背风口的最短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槽包括迎风侧换热管槽及背风侧换热管槽,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错开排布成两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迎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迎风口的距离;及/或,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到所述背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迎风板换热管槽到所述背风口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槽与多个所述背风侧换热管槽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