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97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左壳体与右壳体上均开设有进油孔,进油孔底部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内均固定设有进油通道,左壳体位于右壳体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设有左连接环,右壳体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左连接环配合使用的右连接环,左连接环与右连接环上活动套设有卡箍,卡箍内设有与左连接环、右连接环配合使用的紧固槽;本实用通过进油通道可使从进油孔注入的润滑油能够均匀分布到差速器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差速器润滑的更加彻底,通过卡箍对左壳体与右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方便了对左壳体与右壳体的拆装。方便了对左壳体与右壳体的拆装。方便了对左壳体与右壳体的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差速器壳体
,具体为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轮式工程机械用驱动桥差速器壳体多采用分体式结构,由差速器左壳体和差速器右壳体组成,差速器壳体呈阶梯状,现有的差速器左壳体与差速器右壳体通过多组长螺栓固定连接,造成紧固用螺栓个数较多,差速器结构不紧凑,拆装不方便,并且所述结构的差速壳体上预留的润滑油道布置在中间过渡段,存在差速器壳体内部差速机构润滑不均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上均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底部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内均固定设有进油通道,所述左壳体位于右壳体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设有左连接环,所述右壳体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左连接环配合使用的右连接环,所述左连接环与右连接环上活动套设有卡箍,所述卡箍内设有与左连接环、右连接环配合使用的紧固槽。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油通道包括固定设在左壳体与右壳体内的环形槽,且进油孔与环形槽贯通连接,所述环形槽位于左壳体与右壳体内腔的一侧呈环状固定设有若干漏油孔,且漏油孔与左壳体、右壳体形成的内腔贯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箍包括左半卡箍与右半卡箍,所述左半卡箍与右半卡箍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通过螺杆与螺帽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连接环位于右连接环的一侧呈环状对称固定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右连接环上设有与导向孔配合使用的导向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连接环与右连接环相邻的一端均呈环状固定设有若干卡槽,所述紧固槽上设有与两个卡槽配合使用的卡齿。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连接环与右连接环的结合状以及紧固槽均为梯形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进油通道可使从进油孔注入的润滑油能够均匀分布到差速器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差速器润滑的更加彻底。
[0012]2、通过卡箍对左壳体与右壳体进行对接连接,从而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方便
了对左壳体与右壳体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左壳体与右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卡箍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进油通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左壳体;2、右壳体;3、进油孔;4、进油通道;41、环形槽;42、漏油孔;5、左连接环;51、导向孔;52、卡槽;6、右连接环;61、导向杆;7、卡箍;71、左半卡箍;72、右半卡箍;73、连接块;74、螺杆;75、螺帽;8、紧固槽;81、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包括左壳体1与右壳体2,左壳体1与右壳体2上均开设有进油孔3,进油孔3底部的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均固定设有进油通道4,左壳体1位于右壳体2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设有左连接环5,右壳体2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左连接环5配合使用的右连接环6,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上活动套设有卡箍7,卡箍7内设有与左连接环5、右连接环6配合使用的紧固槽8,将差速器放置在左壳体1与右壳体2形成的空腔内,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贴合,把卡箍7卡接在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上,并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卡进紧固槽8内进行固定,通过卡箍7可对左壳体1与右壳体2进行对接连接,从而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方便了对左壳体1与右壳体2的拆装,当需要对差速器进行润滑时,从进油孔3内注入润滑油,进入到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通道4均匀注入到差速器上。
[0020]进油通道4包括固定设在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的环形槽41,且进油孔3与环形槽41贯通连接,环形槽41位于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腔的一侧呈环状固定设有若干漏油孔42,且漏油孔42与左壳体1、右壳体2形成的内腔贯通连接,从进油孔3进入的润滑油流入到环形槽41内,环形槽41内的润滑油通过若干漏油孔42均匀落入到差速器上。
[0021]卡箍7包括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块73,两个连接块73通过螺杆74与螺帽75连接,通过把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便于对左连接环5位于右连接环6进行紧固与松开,通过螺杆74与螺帽75便于使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进行固定在左连接环5位于右连接环6上。
[0022]左连接环5位于右连接环6的一侧呈环状对称固定设有若干导向孔51,右连接环6上设有与导向孔51配合使用的导向杆61,通过导向孔51与导向杆61可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进行卡接。
[0023]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相邻的一端均呈环状固定设有若干卡槽52,紧固槽8上设有与两个卡槽52配合使用的卡齿81,通过卡槽52与卡齿81可防止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在
紧固槽8内转动。
[0024]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的结合状以及紧固槽8均为梯形结构,通过梯形结构便于紧固槽8对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夹持的更加紧固。
[0025]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差速器放置在左壳体1与右壳体2形成的空腔内,把导向杆61插入进导向孔51内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贴合,并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上的卡槽52对接,将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卡接在左连接环5位于右连接环6上,并使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卡进紧固槽8内进行固定,通过卡槽52与卡齿81可防止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在紧固槽8内转动,利用螺杆74与螺帽75使左半卡箍71与右半卡箍72进行固定在左连接环5位于右连接环6上,卡箍7可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方便了对左壳体1与右壳体2的拆装,当需要对差速器进行润滑时,从进油孔3内注入润滑油,从进油孔3进入的润滑油流入到环形槽41内,环形槽41内的润滑油通过若干漏油孔42均匀落入到差速器上。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包括左壳体(1)与右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与右壳体(2)上均开设有进油孔(3),所述进油孔(3)底部的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均固定设有进油通道(4),所述左壳体(1)位于右壳体(2)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设有左连接环(5),所述右壳体(2)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左连接环(5)配合使用的右连接环(6),所述左连接环(5)与右连接环(6)上活动套设有卡箍(7),所述卡箍(7)内设有与左连接环(5)、右连接环(6)配合使用的紧固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润滑油道结构的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4)包括固定设在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的环形槽(41),且进油孔(3)与环形槽(41)贯通连接,所述环形槽(41)位于左壳体(1)与右壳体(2)内腔的一侧呈环状固定设有若干漏油孔(42),且漏油孔(42)与左壳体(1)、右壳体(2)形成的内腔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玲民于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瑞联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