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7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顶盖外板上左右侧各有一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设计成X向定位孔,顶盖后横梁上单侧有一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设计成Y向定位孔,X向定位孔和Y向定位孔的长边分别平行于Y向和X向、短边等宽,顶盖后横梁贴合安装在顶盖外板上且Y向定位孔与一侧的X向定位孔重叠形成方形定位孔作为主定位孔、另一侧的X向定位孔作为副定位孔,顶盖后横梁Y向滑动搭接在后背门铰链左支架和后背门铰链右支架上,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以左右侧铰链总成上螺栓的光杆部分为定位销,一侧定位销通过主定位孔定位X向和Y向、另一侧定位销通过副定位孔定位X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位简单,操作方便,间隙面差调整快速、方便、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身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背门,尤其是两厢车后背门,周围配合件众多,与侧围、顶盖、后保险杠等都有间隙面差要求,其安装精度也会间接影响固定灯、移动灯或后组合灯的间隙面差匹配,因此其安装定位十分重要。目前,后背门一般采用“间隙塞块+人工调整”的方式定位,操作者把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预装到白车身上,在周边配合面上放置标准的间隙塞块作为参考,通过目测或测量工具测量后背门与白车身之间的间隙和面差,然后调整铰链的安装,校正间隙和面差,直至符合工艺要求。上述方案中,反复调整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容易影响生产线的节拍,且根据间隙块进行调整,间隙块本身缺乏精确定位,人工定位安装波动性大,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每台车身的装配一致性、稳定性差。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021438.6)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的安装定位装置,包括外板定位块、弹性元件和间隙塞规,外板定位块通过磁铁吸附的方式固定在汽车的外板上,从而使得该安装定位装置能够与白车身紧密贴合,间隙塞规通过弹性元件与外板定位块连接在一起,每个定位装置上装有4个呈十字分布不同厚度规格的间隙塞规,根据需要更换间隙塞规的厚度。上述方案中,每装配一次后背门,需要使用7个这样的定位装置,背门和顶盖间隙区域布置3个,侧围和背门间隙区域左右各布置2个,使用定位装置数量多,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操作者每次取放7个定位装置操作时间长,影响节拍时间,而且顶盖和侧围区域的定位装置因外板型面不同有区别,容易弄混。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966092.7)公开了一种汽车掀背门定位工装,包括顶端工装和底端工装,顶端工装置于车身顶盖后端并Y向夹持侧围定位,顶端工装上有两个定位销分别插入后背门顶部圆孔实现后背门X向和Y向定位,底端工装置于车身尾门门槛实现对后背门底部形成定位和支撑。上述方案中,定位工装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沉,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操作者需要移动背门来对准顶端工装上的两个定位销,操作困难,容易影响生产节拍。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804835.7)公开了一种后背门装配工具,包括上部定位机构和下部对中机构,上部定位机构固定在顶盖后端,其Z向定位在车身的顶盖外板上,第一定位销插入顶盖外板实现Y向定位,第一X向定位块贴合顶盖外板后部实现X向定位,上部定位机构实用第一X向定位块定位后背门X向,使用第一定位销定位后背门上部Y向。所下部对中机构固定在尾灯区域,X向定位在车身上,两侧两个定位销穿过尾灯座板工装定位孔实现Y向和Z向的定位,下部对中机构上两个定位销分别定位定位后背门Y向和Z向。上述方案中,使用两个定位工装,结构复杂,工装重量沉,操作步骤多,操作强度大,自动对中机构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背门安装时需要操作者移动背门靠住上部定位机构X向定位块,不可见的背门里板定位孔需对准对中机构的定位销,操作困难,费时费力,影响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定位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使用任何辅助工装,能有效保证后背门周边间隙面差的精度,间隙面差调整快速、方便、可靠。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包括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以及由顶盖外板、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合拼成白车身总成,以车身的前后方向为X向、左右方向为Y向,顶盖外板上左右侧分别设有后背门铰链打紧孔且两侧各有一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设计成X向定位孔,顶盖后横梁上左右侧分别设有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且单侧有一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设计成Y向定位孔,X向定位孔和Y向定位孔的长边分别平行于Y向和X向、短边等宽,顶盖后横梁贴合安装在顶盖外板上且Y向定位孔与一侧的X向定位孔重叠形成方形定位孔作为主定位孔、另一侧的X向定位孔作为副定位孔,顶盖后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Y向滑动搭接在左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左支架和右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右支架上,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分别以左右侧铰链总成上螺栓的光杆部分为定位销进行定位安装,一侧定位销通过主定位孔定位X向和Y向、另一侧定位销通过副定位孔定位X向。
[0009]优选地,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左右侧铰链上各设有两个螺栓,顶盖外板上左右侧各设有两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且两侧各有一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设计成X向定位孔,顶盖后横梁上左右侧各设有两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且单侧有一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设计成Y向定位孔。
[0010]进一步地,X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内侧的后背门铰链打紧孔,Y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内侧的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
[0011]进一步地,X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外侧的后背门铰链打紧孔,Y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外侧的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
[0012]优选地,顶盖外板、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通过焊接合拼成白车身总成。
[0013]优选地,顶盖后横梁焊接安装在顶盖外板上。
[0014]优选地,X向定位孔和Y向定位孔采用矩形孔。
[0015]优选地,X向定位孔和Y向定位孔采用腰孔。
[0016]优选地,左侧铰链总成和右侧铰链总成均包括螺栓、合页和转轴。
[0017]上述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的定位方法,包括步骤:
[0018]S1、在白车身合拼工位将顶盖外板、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合拼成白车身总成,顶盖后横梁贴合安装在顶盖外板上后在两侧分别形成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顶盖后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Y向滑动搭接在左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左支架和右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右支架上,将左侧铰链总成和右侧铰链总成装配到后背门总成上形成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
[0019]S2、将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预装到白车身总成上,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分别以左右侧铰链上螺栓的光杆部分为定位销进行定位,一侧定位销通过主定位孔定位X向和Y向、另一侧定位销通过副定位孔定位X向,两侧定位销分别插入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即实现自定位;
[0020]S3、在后续量产过程中,若出现后背门Y向间隙面差不均的问题时,则在白车身合拼工位调整顶盖后横梁的Y向位置带动主定位孔的Y向移动,实现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的Y向整体移动,从而改善后背门两侧Y向间隙不均的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两侧定位销分别插入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即实现自定位,定位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使用任何辅助工装,劳动强度低,提高了生产节拍;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上现成的螺栓当做定位销,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直接定位到顶盖外板上,减少了尺寸链环,减小了公差累积,能有效保证后背门周边间隙面差的精度;在本专利技术中,顶盖后横梁Y向滑动搭接在后背门铰链左支架和后背门铰链右支架上,若出现后背门Y向间隙面差不均的问题时,则调整顶盖后横梁的Y向位置带动主定位孔的Y向移动,实现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以及由顶盖外板、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合拼成白车身总成,以车身的前后方向为X向、左右方向为Y向,顶盖外板上左右侧分别设有后背门铰链打紧孔且两侧各有一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设计成X向定位孔,顶盖后横梁上左右侧分别设有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且单侧有一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设计成Y向定位孔,X向定位孔和Y向定位孔的长边分别平行于Y向和X向、短边等宽,顶盖后横梁贴合安装在顶盖外板上且Y向定位孔与一侧的X向定位孔重叠形成方形定位孔作为主定位孔、另一侧的X向定位孔作为副定位孔,顶盖后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Y向滑动搭接在左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左支架和右侧围总成的后背门铰链右支架上,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分别以左右侧铰链总成上螺栓的光杆部分为定位销进行定位安装,一侧定位销通过主定位孔定位X向和Y向、另一侧定位销通过副定位孔定位X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带铰链的后背门总成左右侧铰链上各设有两个螺栓,顶盖外板上左右侧各设有两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且两侧各有一个后背门铰链打紧孔设计成X向定位孔,顶盖后横梁上左右侧各设有两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且单侧有一个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设计成Y向定位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X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内侧的后背门铰链打紧孔,Y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内侧的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X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外侧的后背门铰链打紧孔,Y向定位孔选择设置在外侧的后背门铰链安装过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心延余魁刘礼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