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99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影像医学、临床检验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采用高压注射器作为动力泵,泵出液体与导管旁路微量注射器注入的造影剂混合,经大、小缓冲瓶,分步均匀后进入组织器官的灌注区。经试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人体内实际灌注的特征,可模拟体内介质曲线变化。本装置成本低,制作简便,适用于血液动力学和相关研究领域。(*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影像医学、临床检验领域。医学诊断、治疗过程中常需要静脉注射某些介质,如染料、造影剂、同位素或其它药物进入体内。已有研究证明,这些介质在体内呈现一种特定的γ-曲线变化。了解这些曲线的变化形态,有助于掌握一些脏器的生理、病理过程及有关功能反应。近来医学影像技术CT、MRI、等采用静注造影剂或示踪剂的办法,无创性检测造影剂曲线的变化,进而计算组织灌流量,诊断有关病变。验证这种结果可靠性的途径常为通过动物实验的“同位素标记微球法”,但它的技术要求复杂且准确性不高。而体外模型具有精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故可用于检验这些影像技术的准确性。我国杜洛山等运用人工心肺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模型测定,需要特殊装置,且不合于无创伤检查的影像技术发展趋势;国外Jaschk.w等使用“磁搅拌器”实现造影剂与溶液的机械混合,仪器复杂,其稳定性亦较差,也没有人体内介质的γ-曲线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通过模拟体内造影剂的变化曲线,为定量研究造影剂剂量-曲线关系以及组织区灌注量的关系建立科学基础和数学模式,同时,本装置的标准可用于检测、校正有关影像测量技术的准确性。本技术采用高压注射器作为动力泵1,由动力泵泵出的溶液和输入导管3旁路的微量注射器2注入造影剂同时经导管进入大缓冲瓶4,进行液体动态混合后,经连接导管5进入小缓冲瓶6,进一步均匀化后,经输出导管7进入组织器官的灌注区8、9。此时,该导管中液体内造影剂浓度的变化与静脉注射后人体内造影剂变化基本一致,呈现为γ-曲线的过程,在输出导管的各点测量结果稳定均衡可靠。本技术动力泵采用容量为不小于180ml的高压注射器,泵出液体速度为5ml-15ml/秒,以保持恒定的液体输出量进入大缓冲瓶,微量注射器设在导管3旁,其注射量一般不大于6.0ml,注入造影剂的速度以1.0-1.5ml/秒为宜,混合有造影剂的液体通过内径为3-4mm的导管,先后进入大、小玻璃制缓冲瓶。本技术缓冲瓶内底均为光滑无痕向瓶内微凸,其容积分别为大缓冲瓶100-150ml,小缓冲瓶20-50ml,两者总容量为120-200ml,当混合有造影剂的溶液高速输入大缓冲瓶中,经缓冲瓶底面返流到瓶口。此过程使造影剂在溶液中达到动态混合,再经小缓冲瓶内进一步混合,达到下列效果①产生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系统内相似的灌注曲线;②在任一横截面内溶液浓度相等,所测产生的曲线也基本相似,从而减少其不同区域取样的误差;③通过缓冲瓶和注射速度的控制可产生恒稳特定的曲线。经试验本技术装置,具有人体内实际灌注的特征,可模拟体内介质复杂的γ-曲线变化,本装置成本低,制作简便,可适用于血液动力学试验和相关研究领域。实施例1采用3mm内径导管连接大缓冲瓶110ml,小缓冲瓶30ml,用180ml高压注射器泵出溶液10ml/秒,用微量注射器1.5ml/秒注入造影剂Omnipaque5ml,进行组织灌注后进行一定体积的灌注区分析,经电子束CT检测,其曲线形态与人体内动脉血管组织灌注区的曲线基本一致。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模拟图其中1动力泵2微量注射器3输入导管4大缓冲瓶5连接导管6小缓冲瓶7输出导管8、9组织器官灌注区图2为人体体内的血管与心肌组织曲线和模拟曲线比较其中1人体内的血管与心肌组织曲线2模拟曲线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动力泵的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泵1泵出的液体通过带有旁路微量注射器2的输入导管3进入大缓冲瓶4,进行液体动态混合后,经连接导管5进入小缓冲瓶6内进一步均匀化后,经输出导管7进入组织器官的灌注区8、9。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动力泵的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泵可以是高压注射器,其容积不小于180ml,注射速度为3-15ml/秒。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动力泵的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瓶的底光滑无痕,向瓶内微凸,其容量为大缓冲瓶100-150ml,小缓冲瓶20-50ml,总容量为120-200ml。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动力泵的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注射器注射速度为0.5-2.0ml/秒,注射量不大于6.0ml。专利摘要本技术属影像医学、临床检验领域。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采用高压注射器作为动力泵,泵出液体与导管旁路微量注射器注入的造影剂混合,经大、小缓冲瓶,分步均匀后进入组织器官的灌注区。经试验,本技术具有人体内实际灌注的特征,可模拟体内介质曲线变化。本装置成本低,制作简便,适用于血液动力学和相关研究领域。文档编号G09B23/28GK2314424SQ9724284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远健, 沈天真, 冯晓源, 陈星荣 申请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动力泵的模拟体内介质变化曲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泵1泵出的液体通过带有旁路微量注射器2的输入导管3进入大缓冲瓶4,进行液体动态混合后,经连接导管5进入小缓冲瓶6内进一步均匀化后,经输出导管7进入组织器官的灌注区8、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健沈天真冯晓源陈星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