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153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2
本公开涉及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其中,快插阀组包括阀体,其内形成有第三油道、第五油道和第八油道,第八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第三油道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第三油道与第八油道的连接点位于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之间。通过在阀体内的油道中设置节流阀、手动流量调节阀和安全溢流阀,节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流量,手动流量调节阀用于手动控制外接油源的流量,安全溢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避免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的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车辆的快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扩展,工程车辆的功能呈多样化发展,当供油系统无法工作(出现这一故障的因素很多,可以来自制动系统内部,也可能来自制动系统外部,例如,发动机故障可以导致工作装置供油油路没有驱动力而无法工作),因此需要接入外部压力油源,外部油源可以是牵引车辆的压力油源,也可以是便携式手动泵。具体方案包括且不限于在制动蓄能器的油路上安装快插接头或类似元件(例如测压接头、取样接头等也是一种小型快插接头),并设计一条与快插接头匹配的压力线。但是,外部油源的多次接入或者持续接入也受到多种条件限制,而且接入过高压力会造成故障车辆执行元件的损坏形成二次故障,使车辆彻底丧失作业功能。
[0003]此外,为适应狭小的工作空间,提高竞争优势,工程机械趋于向低成本,高速度、低油耗发展,要求工程机械轻量化,体积缩小化,致使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布置空间狭小,不便于安装及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车辆故障的技术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能够防止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0006]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插阀组,包括阀体,其内形成有第三油道、第五油道和第八油道,阀体上设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油道连通,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五油道连通,第三油道通过第八油道与第五油道连通,第八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第三油道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第三油道与第八油道的连接点位于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之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第六油道和第七油道,阀体上设有与第七油道相通的测压油口,第三油道通过第六油道与第八油道相通,第六油道与第七油道相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与第六油道相通的第四油道,阀体上设有与第四油道相通的负载敏感油口,第四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单向阀。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油道和第七油道均位于第三油道和第五油道之间,测压油口和负载敏感油口分别位于阀体上相对的两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阀体上设有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五工作油口和第六工作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通过第一油道相通,
第五工作油口和第六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油道相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油口、第五工作油口、第一工作油口以及第三工作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且均设有快插接头,第二回油口、第六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负载敏感油口以及第四工作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另一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油口上设有第一公快插接头,第五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二公快插接头,第一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三公快插接头,第三工作油口上设有母快插接头,测压油口上设有第四公快插接头,第二回油口上设有第一油口接头,第六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二油口接头,第二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三油口接头,负载敏感油口上设有第四油口接头,第四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五油口接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流量调节阀的最大流量被配置为100L/min。
[001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驻车制动油缸、液压油箱以及前述快插阀组,第二回油口与液压油箱相通,第六工作油口与驻车制动油缸的腔室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工作装置进油油路相通,负载敏感油口与工作装置负载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工作装置回油油路相通。
[001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前述快插阀组,或前述远程液压控制系统。
[0016]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阀体内的油道中设置节流阀、手动流量调节阀和安全溢流阀,节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流量,手动流量调节阀用于手动控制外接油源的流量,安全溢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避免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的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8]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0019]图1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0022]图4是本公开远程液压控制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0、节流阀;1、阀体;2、手动流量调节阀;3、安全溢流阀;4、单向阀;5、第一公快插接头;6、第二公快插接头;7、第三公快插接头;8、母快插接头;9、第四公快插接头;10、第一油口接头;11、第二油口接头;12、第三油口接头;13、第四油口接头;14、第五油口接头;20、驻车制动油缸;30、行车制动油缸;40、组合阀;50、驻车电磁阀;60、制动踏板;70、变量柱塞泵;80、油箱;S1、第一油道;S2、第二油道;S3、第三油道;S4、第四油道;S5、第五油道;S6、第六油道;S7、第七油道;S8、第八油道;T1、第一回油口;B0、第五工作油口;P0、第一工作油口;R1、第三工作油口;GP、测压油口;T0、第二回油口;B1、第六工作油口;P1、第二工作油口;LS、负载敏感油口;R0、第四工作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0026]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7]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插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其内形成有第三油道(S3)、第五油道(S5)和第八油道(S8),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工作油口(P0)、第二工作油口(P1)、第三工作油口(R1)和第四工作油口(R0),所述第一工作油口(P0)和所述第二工作油口(P1)通过所述第三油道(S3)连通,所述第三工作油口(R1)和所述第四工作油口(R0)通过所述第五油道(S5)连通,所述第三油道(S3)通过所述第八油道(S8)与所述第五油道(S5)连通,所述第八油道(S8)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3),所述第三油道(S3)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0)和手动流量调节阀(2),所述第三油道(S3)与所述第八油道(S8)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节流阀(0)和所述手动流量调节阀(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插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还形成有第六油道(S6)和第七油道(S7),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所述第七油道(S7)相通的测压油口(GP),所述第三油道(S3)通过所述第六油道(S6)与所述第八油道(S8)相通,所述第六油道(S6)与所述第七油道(S7)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插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还形成有与所述第六油道(S6)相通的第四油道(S4),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油道(S4)相通的负载敏感油口(LS),所述第四油道(S4)的通路上设有单向阀(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插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油道(S4)和所述第七油道(S7)均位于所述第三油道(S3)和所述第五油道(S5)之间,所述测压油口(GP)和所述负载敏感油口(LS)分别位于所述阀体(1)上相对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插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还形成有第一油道(S1)和第二油道(S2),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回油口(T1)、第二回油口(T0)、第五工作油口(B0)和第六工作油口(B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华许敬科魏然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