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28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墙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壁贴合设置有第一木板,所述第一木的一侧壁固定有泡沫塑料层,所述泡沫塑料层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木,所述第二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木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木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第三木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海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插槽、移动块、拉杆、插杆、固定板、第二弹簧、连接杆、连接块、插块、定位块和定位槽,当墙面的缓冲吸能结构被损坏需要拆卸更换时,通过拉动拉杆推动移动块,可以使插块离开插槽,就实现了较为方便快速的拆卸缓冲吸能结构的目的。了较为方便快速的拆卸缓冲吸能结构的目的。了较为方便快速的拆卸缓冲吸能结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墙面结构
,具体为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公路隧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高速公路大量出现,对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会在公路隧道前设置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墙面,防止出现重大事故。
[0003]在公路隧道前视线比较弱,在车辆驶出隧道时,不可避免的有时会出现车辆撞击在公路隧道前的墙面上的情况,车辆会损坏墙面的缓冲吸能结构,就需要更换新的缓冲吸能结构,目前公路隧道前的墙面拆卸缓冲吸能结构较为麻烦,拆卸更换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车辆通行,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解决了目前公路隧道前的墙面拆卸缓冲吸能结构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壁贴合设置有第一木板,所述第一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泡沫塑料层,所述泡沫塑料层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木板,所述第二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木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木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第三木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海绵层,所述第一木板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混凝土层的顶部接触,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混凝土层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端一侧壁与混凝土层的一侧壁接触,所述插杆贯穿移动块的顶部,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壁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杆的底部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壁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壁均固定有插块,所述插块分别插设在相对应的插槽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T形滑块,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形滑槽,所述第一T形滑块均滑动连接在第一T形滑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有第二T形滑块,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所述第二T形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T形滑槽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四个定位块,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壁开设有四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分别插设在相对应的定位槽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插杆贯穿矩形口。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通过设置固定块、插槽、移动块、拉杆、插杆、固定板、第二弹簧、连接杆、连接块、插块、定位块和定位槽,当墙面的缓冲吸能结构被损坏需要拆卸更换时,通过拉动拉杆推动移动块,可以使插块离开插槽,就实现了较为方便快速的拆卸缓冲吸能结构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固定块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移动块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一木板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混凝土层示意图。
[0022]图中:1、混凝土层;2、第一木板;3、泡沫塑料层;4、第二木板;5、第一弹簧;6、第三木板;7、海绵层;8、固定块;9、插槽;10、移动块;11、矩形口;12、拉杆;13、插杆;14、固定板;15、第二弹簧;16、连接杆;17、连接块;18、插块;19、第一T形滑块;20、第一T形滑槽;21、第二T形滑块;22、第二T形滑槽;23、定位块;24、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1,混凝土层1的一侧壁贴合设置有第一木板2,第一木板2的一侧壁固定有泡沫塑料层3,泡沫塑料层3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木板4,第二木板4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一弹簧5,第二木板4的一侧设有第三木板6,第一弹簧5的一端均与第三木板6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三木板6的一侧壁固定有海绵层7,第一木板2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底部与混凝土层1的顶部接触,固定块8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插槽9,混凝土层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
移动块10,混凝土层1的上方设有拉杆12,拉杆12的底部固定有插杆13,插杆13的底端一侧壁与混凝土层1的一侧壁接触,插杆13贯穿移动块10的顶部,移动块10的两侧壁固定有固定板14,移动块1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拉杆12的底部和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块10的一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6,混凝土层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7,两个连接块17的一侧壁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杆16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连接块17的一侧壁均固定有插块18,插块18分别插设在相对应的插槽9内。
[00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块8、插槽9、移动块10、拉杆12、插杆13、固定板14、第二弹簧15、连接杆16、连接块17、插块18、定位块23和定位槽24,当墙面的缓冲吸能结构被损坏需要拆卸更换时,通过拉动拉杆12推动移动块10,可以使插块18离开插槽9,就实现了较为方便快速的拆卸缓冲吸能结构的目的。
[0027]具体的,连接块17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T形滑块19,混凝土层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形滑槽20,第一T形滑块19均滑动连接在第一T形滑槽20内。
[002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T形滑块19和第一T形滑槽20,可以使连接块17在混凝土层1的顶部滑动时更加稳定。
[0029]具体的,移动块10的底部固定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前的缓冲吸能墙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1)的一侧壁贴合设置有第一木板(2),所述第一木板(2)的一侧壁固定有泡沫塑料层(3),所述泡沫塑料层(3)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木板(4),所述第二木板(4)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二木板(4)的一侧设有第三木板(6),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均与第三木板(6)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木板(6)的一侧壁固定有海绵层(7),所述第一木板(2)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底部与混凝土层(1)的顶部接触,所述固定块(8)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插槽(9),所述混凝土层(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所述混凝土层(1)的上方设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底部固定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的底端一侧壁与混凝土层(1)的一侧壁接触,所述插杆(13)贯穿移动块(10)的顶部,所述移动块(10)的两侧壁固定有固定板(14),所述移动块(1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拉杆(12)的底部和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10)的一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6),所述混凝土层(1)的顶部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华钟闻华潘登李文虎卢晓娟张亚刘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