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69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抽芯模具组件、注塑组件、限位组件、固定组件和气压组件;所述抽芯模具组件左侧与注塑组件右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注塑组件左侧与限位组件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左侧与气压组件右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结构强度高,便于拆装和检修,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抽芯式脱模的方式增加了脱模的完整程度,并且省略了倒扣的脱模方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产品的生产,都是采用模具进行注塑而成,模具的结构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当产品具有环形侧壁,并且环形侧壁上设有倒扣时,需要另外设计倒扣位脱模的机构,否则无法通过顶出机构顶出塑件进行脱模,而现有脱模结构主要采用两个斜顶行位结构进行脱模,但这种结构需要较大的空间,这就导致产品环形侧壁内倒扣较小时就无法使用这种结构,从而解决不了出模问题,不利于实际生产使用。公开号为CN2033054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行位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内行位抽芯机构包括缩柯铲基以及与缩柯铲基连接的六个斜楔式内行位,在模具合模状态下缩柯铲基与六个斜楔式内行位紧密接触,且六个斜楔式内行位均匀分布在缩柯铲基的周边,在开模状态下缩柯铲基脱离六个斜楔式内行位;所述六个斜楔式内行位在所述缩柯铲基轴向方向上对称分布;在合模状态下,所述六个斜楔式内行位的顶面以及所述缩柯铲基的顶面拼接形成与所述环形塑件适配的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内行位抽芯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缩柯铲基连接的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斜楔式内行位之间设置有导轨;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有用于脱模的内行位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行位抽芯机构包括缩柯铲基以及与所述缩柯铲基连接的六个斜楔式内行位,在模具合模状态下所述缩柯铲基与所述六个斜楔式内行位紧密接触,且所述六个斜楔式内行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缩柯铲基的周边,在开模状态下所述缩柯铲基脱离所述六个斜楔式内行位。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1.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产品成型后脱模不便,而且次品率高,注塑模具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2.采用普通滑块带抽芯,模具长、宽、厚尺寸将会加大,模具制造成本会提升,压缩模具利润;3.占用空间大、加工生产成本高、能源消耗大和使用机型受局限的不足,如果选用较大型号的注塑机,会增加注塑成本,利润小,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装配、维修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且连接不稳定、结构强度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产品成型后脱模不便,而且次品率高,注塑模具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采用普通滑块带抽芯,模具长、宽、厚尺寸将会加大,模具制造成本会提升,压缩模具利润;占用空间大、加工生产成本高、能源消耗大和使用机型受局限的不足,如果选用较大型号的注塑机,会增加注塑成本,利润小,降低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抽芯模具组件、注塑组件、限位组件、固定组件和气压组件;所述抽芯模具组件左侧与注塑组件右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注塑组件左侧与限位组件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左侧与气压组件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抽芯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冷却槽、模具契合齿、收缩槽、模具槽、注塑口、抽离芯和十字锁,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通过抽离芯可拆卸连接,所述抽离芯与十字锁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槽设于下模具上侧,所述模具契合齿、收缩槽和模具槽均设于下模具内,所述收缩槽与模具槽连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有模具契合齿。优选的,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注塑机、注塑机固定座和固定螺钉,所述注塑机固定座设于注塑机左侧且与注塑机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钉设于注塑机固定座四周。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设于限位块下侧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孔设于固定板上半部分。优选的,所述气压组件包括气压杠和气压缸固定螺丝,所述气压缸固定螺丝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气压缸固定螺丝设于气压杠左侧四个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结构强度高,便于拆装和检修,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抽芯式脱模的方式增加了脱模的完整程度,并且省略了倒扣的脱模方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抽芯模具组件1、上模具101、下模具102、冷却槽103、模具契合齿104、收缩槽105、模具槽106、注塑口107、抽离芯108、十字锁109、注塑组件2、注塑机201、注塑机固定座202、固定螺钉203、限位组件3、限位块301、第一限位孔302、固定组件4、固定板401、第二限位孔402、气压组件5、气压杠501、气压缸固定螺丝50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抽芯模具组件1、注塑组件2、限位组件3、固定组件4和气压组件5;抽芯模具组件1左侧与注塑组件2右侧可拆卸连接,注塑组件2左侧与限位组件3右侧固定连接,固定组件4左侧与气压组件5右侧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抽芯模具组件1包括上模具101、下模具102、冷却槽103、模具契合齿104、收缩槽105、模具槽106、注塑口107、抽离芯108和十字锁109,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可拆卸连接,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均设有两个,两个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通过抽离芯108可拆卸连接,抽离芯108与十字锁109可拆卸连接,冷却槽103设于下模具102上侧,模具契合齿104、收缩槽105和模具槽106均设于下模具102内,收缩槽105与模具槽106连接,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均设有模具契合齿104。进一步说明,十字锁109设于两个下模具102上并且连接两个下模具102,模具契合齿104设有多个,并且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均设有相对应的模具契合齿104,是的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能够啮合,实现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的连接,此设计为本模具的抽芯式脱模的主要组件,实现了抽芯式脱模,增加了本模具的实用性。作为优选方案,注塑组件2包括注塑机201、注塑机固定座202和固定螺钉203,注塑机固定座202设于注塑机201左侧且与注塑机201左侧固定连接,固定螺钉203设于注塑机固定座202四周。进一步说明,注塑机201、注塑机固定座202均设有两个,固定螺钉203设有多个,多个固定螺钉203与限位块301右侧螺纹连接,此设计是的本模具能够注塑,实现生产产品的需求,增加本模具的适用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抽芯模具组件(1)、注塑组件(2)、限位组件(3)、固定组件(4)和气压组件(5);所述抽芯模具组件(1)左侧与注塑组件(2)右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注塑组件(2)左侧与限位组件(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4)左侧与气压组件(5)右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抽芯模具组件(1)、注塑组件(2)、限位组件(3)、固定组件(4)和气压组件(5);所述抽芯模具组件(1)左侧与注塑组件(2)右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注塑组件(2)左侧与限位组件(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4)左侧与气压组件(5)右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抽芯式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模具组件(1)包括上模具(101)、下模具(102)、冷却槽(103)、模具契合齿(104)、收缩槽(105)、模具槽(106)、注塑口(107)、抽离芯(108)和十字锁(109),所述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通过抽离芯(108)可拆卸连接,所述抽离芯(108)与十字锁(109)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槽(103)设于下模具(102)上侧,所述模具契合齿(104)、收缩槽(105)和模具槽(106)均设于下模具(102)内,所述收缩槽(105)与模具槽(106)连接,所述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均设有模具契合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陈亚运陈蜃李子安杨元明陈锦武宁家钦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辰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