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713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机构、夹紧机构、支撑机构和模具机构,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所述模具机构设置在夹紧机构内,所述注塑机构包括调节板、浇筑管、皮带固定板、电机固定板、第一电机和皮带,所述调节板滑动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浇筑管固定设置在调节板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气动结构维修很不方便,气动的零件制造和购买都非常贵,提高了生产成本,气动控制反映较慢,不易控制,精确度不高等问题。不高等问题。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属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可分为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大部分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手动注塑、分离成型后的产品并转移等,操作麻烦,使用不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3]公开号为CN2087301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侧表面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定模,主体的上表面定模周侧均匀设置有导杆,导杆的外侧表面滑动连接有动模,且导杆的顶端设有限位块,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上表面设有气泵,安装架的下表面设有与气泵连接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动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储料桶,储料桶的侧表面设有伸缩出料管。本自动注塑成型模具,采用电动控制的方式进行注塑、冲压、分离产品并转移等,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但是仍存在下列问题:
[0005]气动结构维修很不方便,气动的零件制造和购买都非常贵,提高了生产成本,气动控制反映较慢,不易控制,精确度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气动结构维修很不方便,气动的零件制造和购买都非常贵,提高了生产成本,气动控制反映较慢,不易控制,精确度不高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机构、夹紧机构、支撑机构和模具机构,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所述模具机构设置在夹紧机构内;
[0008]所述注塑机构包括调节板、浇筑管、皮带固定板、电机固定板、第一电机和皮带,所述调节板滑动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浇筑管固定设置在调节板的底面,所述皮带固定板固定设置在调节板的侧面,所述电机固定板设置在皮带固定板下端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板内,所述皮带转动设置在皮带固定板和电机之间。
[0009]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和方便操作,便于工业流水线生产,可以大量的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一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调节板在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顶端上下滑动,这样可以根据模具的大小,让浇筑管能够达到指定的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板和夹紧组件,所述夹紧板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顶面的一侧,所述夹紧组件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另一侧。
[0011]夹紧机构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模具,然后通过夹紧组件使模具达到人们需求的样子,以适应耐磨注塑。
[0012]进一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二电机、丝杆固定件、丝杆和滑块,所述第一板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的顶面,所述第三板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的顶面,所述第二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三板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板的一侧,且输出轴连接丝杆,所述丝杆固定件固定设置在第一板的另一侧,所述丝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三板上,且通过丝杆固定件,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上,且通过螺纹连接丝杆。
[0013]第二电机转动带动丝杆,滑块根据丝杆转动的圈数,移动不同的位置,然后将模具推到指定的位置相配合,也可以使得两个模具产生一定的压力,防止注塑材料的泄漏。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圆柱、第二圆柱、第三圆柱、第四圆柱、支撑平台和稳定板,所述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底面,所述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设置在撑平台和稳定板的安装孔内。
[0015]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可以调节支撑平台的位置,让支撑平台处于水平的位置,这样注塑出来的零件的密度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底面不平时,使得支撑平台处于水平的位置。
[0016]进一步,所述稳定板包括上料孔,所述上料孔设置在稳定板的中部。
[0017]上料孔能够安装不同的原料瓶,也可以固定原料瓶,防止脱落。
[0018]进一步,所述皮带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距离感应器,所述夹紧板的侧面设置有压力感应器。
[0019]距离感应器可以感应到模具的位置,控制第一电机,控制调节板的位置,使得浇筑管能够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还可以控制二电机,防止挤坏模具,压力感应器可以感应模具的压力,防止挤坏模具。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和方便操作,便于工业流水线生产,可以大量的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一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调节板在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顶端上下滑动,这样可以根据模具的大小,让浇筑管能够达到指定的位置。
[0022]2、夹紧机构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模具,然后通过夹紧组件使模具达到人们需求的样子,以适应耐磨注塑。
[0023]3、第二电机转动带动丝杆,滑块根据丝杆转动的圈数,移动不同的位置,然后将模具推到指定的位置相配合,也可以使得两个模具产生一定的压力,防止注塑材料的泄漏。
[0024]4、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可以调节支撑平台的位置,让支撑平台处于水平的位置,这样注塑出来的零件的密度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底面不平时,使得支撑平台处于水平的位置。
[0025]5、上料孔能够安装不同的原料瓶,也可以固定原料瓶,防止脱落。
[0026]6、距离感应器可以感应到模具的位置,控制第一电机,控制调节板的位置,使得浇筑管能够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还可以控制二电机,防止挤坏模具,压力感应器可以感应模具的压力,防止挤坏模具。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一);
[0028]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二);
[0029]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实施例中的注塑机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注塑机构1、夹紧机构2、支撑机构3、模具机构4、调节板111、浇筑管112、皮带固定板113、电机固定板114、第一电机115、皮带116、夹紧板 21、夹紧组件22、第一板221、第二板222、第三板223、第二电机224、丝杆固定件225、丝杆226、滑块227、第一圆柱31、第二圆柱32、第三圆柱33、第四圆柱34、支撑平台35、稳定板36,、上料孔36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至4所示,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机构1、夹紧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构(1)、夹紧机构(2)、支撑机构(3)和模具机构(4),所述注塑机构(1)设置在支撑机构(3),所述夹紧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3),所述模具机构(4)设置在夹紧机构(2)内;所述注塑机构(1)包括调节板(111)、浇筑管(112)、皮带固定板(113)、电机固定板(114)、第一电机(115)和皮带(116),所述调节板(111)滑动设置在支撑机构(3)上,所述浇筑管(112)固定设置在调节板(111)的底面,所述电机固定板(114)设置在皮带固定板(113)下端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机(115)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板(114)内,所述皮带(116)转动设置在皮带固定板(113)和电机(1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夹紧板(21)和夹紧组件(22),所述夹紧板(21)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35)顶面的一侧,所述夹紧组件(22)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35)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成型耐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22)包括第一板(221)、第二板(222)、第三板(223)、第二电机(224)、丝杆固定件(225)、丝杆(226)和滑块(227),所述第一板(22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蜃陈亚运李子安杨元明陈锦武谢军宁家钦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辰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