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38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组装、可靠性高等优点,包括主体机构,主体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第二主体部;其特征是,连接装置构造为包括第一配合件、弹性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构造为与第一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主体部;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配合件,其第二端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二配合件;第二配合件构造为与第二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二主体部;第三连接结构构造为当其处于连接状态时,弹性件的第二端被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与第二配合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主作业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尤其地涉及一种用于草坪维护的自主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割草机越来越智能化,大部分智能割草机在碰触到障碍物或者被人为抬起时,会将相关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做出相应反馈,从而割草机相应动作,比如停止工作。割草机通常具有底盘与外壳,且外壳活动连接在底盘上。当智能割草机碰触障碍物或被人为抬起时,外壳部分会相对于底盘部分移动,进而触发相应的传感器或者微动开关动作,使得割草机相关动作,例如后退或停止工作。目前,外壳一般通过连接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底盘上,这些连接组件,尤其是对于弹性件的固定结构,通常装配相对复杂,比较耗时,且需要利用工具安装。另外,现有的连接组件的结构通常较复杂,导致成本较高,或者运行不够可靠。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割草机做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自主作业设备,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组装、可靠性高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第二主体部;所述连接装置构造为包括第一配合件、弹性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其第二端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三连接结构构造为当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外壳,所述第二主体部被构造为底盘;或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底盘,所述第二主体部构造为外壳;其中,所述外壳构造为当其受到外力时可相对于所述底盘可复位地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构造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具有恒定的外径和/或内径;或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变化的外径和/或内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件第一部分和弹性件第二部分,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弹性件第二部分的外径;当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构造为螺旋圆柱弹簧;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构造为截锥弹簧、平面涡卷弹簧、螺旋圆柱弹簧或包括凸耳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时,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轴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和/或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径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构造为当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配合件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件第一部分和弹性件第二部分,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弹性件第二部分的外径;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的两端;当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两个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被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一配合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轴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和/或当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径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构造在所述第一配合件上的第一螺旋槽、以及构造在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的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槽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配合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头部、杆部和螺旋部,其中所述头部可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杆部呈杆状,所述螺旋部设有螺旋槽,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旋槽配合而使得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构造为不可拆卸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构造为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连接套、以及构造在所述第一配合件上的头部;所述连接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头部构造为球形,所述第一配合件通过头部可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构造为卡勾卡槽结构、螺钉固定结构或铆钉固定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构造在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其中之一上的弹性臂、以及构造在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其中之另一上的卡槽,所述弹性臂包括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相适配;和/或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构造在所述第二配合件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其中之一上的弹性臂、以及构造在所述第二配合件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其中之另一上的卡槽,所述弹性臂包括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二配合件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呈板状结构,所述主体延伸出至少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有卡勾,且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卡槽,其中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卡扣配合,以及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另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第二主体部;所述连接装置构造为包括第一配合件、弹性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构造为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其第二端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构造为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三连接结构构造为不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外壳,所述第二主体部被构造为底盘;或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底盘,所述第二主体部构造为外壳;所述外壳构造为当其受到外力时可相对于所述底盘可复位地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或所述第二配合件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二端注塑在所述第二配合件内;和/或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注塑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第二主体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装置构造为包括第一配合件、弹性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其第二端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三连接结构构造为当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8 CN 20202022550781.一种自主作业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第二主体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装置构造为包括第一配合件、弹性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其第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其第二端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体成型或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三连接结构构造为当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外壳,所述第二主体部被构造为底盘;或所述第一主体部构造为底盘,所述第二主体部构造为外壳;其中,所述外壳构造为当其受到外力时可相对于所述底盘可复位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构造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具有恒定的外径和/或内径;或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变化的外径和/或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件第一部分和弹性件第二部分,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弹性件第二部分的外径;当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构造为螺旋圆柱弹簧;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构造为截锥弹簧、平面涡卷弹簧、螺旋圆柱弹簧或包括凸耳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时,所述弹性件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轴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和/或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时,所述弹性件沿其径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构造为当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配合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主作业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件第一部分和弹性件第二部分,所述弹性件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弹性件第二部分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