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20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结构包括机体、后置块、电机盖,电机盖嵌固于机体的前端位置,机体与后置块为一体化结构,通过转动机构转动后停止时,通过弹力环对产生的推力,能够使的外侧对后置块的内壁产生的强大的抓力,有效的避免了电机盖停止运行后还会因线圈内部带有的电流与吸力块互斥,导致继续转动的情况,通过转轴上的接触机构能够将线圈内壁的电流导入引电线内部,再通过引电线导入外导框内部,再由外导框将电流导入内引框内部,最后通过内引框能够将电流导入消耗终端内部,通过以上对电流的长距离传输,能够使对电流进行消耗,有效的避免了线圈内部会残留较大的电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技术介绍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主要是用于对机械装置进行驱动的设备,通过将转轴上的线圈通电,再通过带电线圈产生的磁力与永久磁铁产生的互斥,能够使转轴进行快速转动,是工业生产行业的常见设备,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在线圈在通电后内部会含有大量的电流,以至于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在停止运行后线圈内部还会含有一部分电流,从而导致带有电流的线圈还会与永久磁铁产生互斥,导致转轴还会继续进行转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结构包括机体、后置块、电机盖,所述电机盖嵌固于机体的前端位置,所述机体与后置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机体包括外壳、转动机构、吸力块,所述转动机构贯穿于外壳的内部位置,所述吸力块安装于外壳的内壁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线圈、接触机构、助推条、转轴,所述线圈与转轴的外部缠绕连接,所述接触机构与转轴的右端活动卡合,所述助推条安装于接触机构的左端与转轴的内壁右侧位置,通过助推条能够向外推动接触机构沿着转轴向外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触机构包括外扩板、吸引块、挤压块、内接板,所述外扩板与内接板活动卡合,所述吸引块与外扩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安装于两个外扩板之间,所述吸引块采用永久磁铁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扩板包括外接板、弹力环、固定板,所述外接板通过弹力环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外接板的外层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包括外环、导电块、消电机构、引电线,所述导电块与外环活动卡合,所述消电机构与外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电线安装于消电机构的外表面与外环的内侧之间,所述引电线采用导电性较强的铜金属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消电机构包括外导框、内引框、消耗终端,所述外导框嵌固于内引框的外表面位置,所述消耗终端与内引框的内部相连接,通过外导框能够将电流导入内引框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导框包括凸片、衔接环、散热槽,所述凸片嵌固于衔接环的内侧位置,所述散热槽与衔接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散热槽呈三角形凹槽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转动机构转动后停止时,通过弹力环对产生的推力,能够使的外侧对后置块的内壁产生的强大的抓力,有效的避免了电机盖停止运行后还会因线圈内部带有的电流与吸力块互斥,导致继续转动的情况。2、通过转轴上的接触机构能够将线圈内壁的电流导入引电线内部,再通过引电线导入外导框内部,再由外导框将电流导入内引框内部,最后通过内引框能够将电流导入消耗终端内部,通过以上对电流的长距离传输,能够使对电流进行消耗,有效的避免了线圈内部会残留较大的电流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体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机构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触机构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扩板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转轴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消电机构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外导框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1、后置块-2、电机盖-3、外壳-11、转动机构-12、吸力块-13、线圈-a1、接触机构-a2、助推条-a3、转轴-a4、外扩板-a21、吸引块-a22、挤压块-a23、内接板-a24、外接板-b1、弹力环-b2、固定板-b3、外环-c1、导电块-c2、消电机构-c3、引电线-c4、外导框-c31、内引框-c32、消耗终端-c33、凸片-d1、衔接环-d2、散热槽-d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后置块2、电机盖3,所述电机盖3嵌固于机体1的前端位置,所述机体1与后置块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机体1包括外壳11、转动机构12、吸力块13,所述转动机构12贯穿于外壳11的内部位置,所述吸力块13安装于外壳11的内壁位置。其中,所述转动机构12包括线圈a1、接触机构a2、助推条a3、转轴a4,所述线圈a1与转轴a4的外部缠绕连接,所述接触机构a2与转轴a4的右端活动卡合,所述助推条a3安装于接触机构a2的左端与转轴a4的内壁右侧位置,通过助推条a3能够向外推动接触机构a2沿着转轴a4向外伸出,从而使接触机构a2的外端能够与物体的内壁相贴合,从而能够对物体内壁产生抓力。其中,所述接触机构a2包括外扩板a21、吸引块a22、挤压块a23、内接板a24,所述外扩板a21与内接板a24活动卡合,所述吸引块a22与外扩板a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a23安装于两个外扩板a21之间,所述吸引块a22采用永久磁铁材质,通过挤压块a23能够对合金钢材质的挤压块a23进行吸引。其中,所述外扩板a21包括外接板b1、弹力环b2、固定板b3,所述外接板b1通过弹力环b2与固定板b3相连接,所述外接板b1的外层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材质,通过外接板b1能够增强对物体内壁的摩擦,从而能够使机构与物体贴合的更稳固。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动机构12转动后停止时,能够使助推条a3对接触机构a2产生的推力,从而使接触机构a2能够沿着转轴a4向左滑动伸出,故而使挤压块a23能够跟随接触机构a2向外伸出产生的惯性力向前伸出,且通过吸引块a22能够对挤压块a23产生吸力,从而使挤压块a23能够将两个外扩板a21向两侧挤开,故而使外扩板a21能够与后置块2的内壁紧密贴合,再通过弹力环b2对外接板b1产生的推力,能够使外接板b1的外侧对后置块2的内壁产生的强大的抓力,有效的避免了转动机构12停止运行后还会因线圈a1内部带有的电流与吸力块13互斥,导致继续转动的情况。实施例2如例图6-例图8所展示:其中,所述转轴a4包括外环c1、导电块c2、消电机构c3、引电线c4,所述导电块c2与外环c1活动卡合,所述消电机构c3与外环c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电线c4安装于消电机构c3的外表面与外环c1的内侧之间,所述引电线c4采用导电性较强的铜金属材质,通过引电线c4能够将电流导入消电机构c3的内部。其中,所述消电机构c3包括外导框c31、内引框c32、消耗终端c33,所述外导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后置块(2)、电机盖(3),所述电机盖(3)嵌固于机体(1)的前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后置块(2)为一体化结构;/n所述机体(1)包括外壳(11)、转动机构(12)、吸力块(13),所述转动机构(12)贯穿于外壳(11)的内部位置,所述吸力块(13)安装于外壳(11)的内壁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后置块(2)、电机盖(3),所述电机盖(3)嵌固于机体(1)的前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后置块(2)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机体(1)包括外壳(11)、转动机构(12)、吸力块(13),所述转动机构(12)贯穿于外壳(11)的内部位置,所述吸力块(13)安装于外壳(11)的内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2)包括线圈(a1)、接触机构(a2)、助推条(a3)、转轴(a4),所述线圈(a1)与转轴(a4)的外部缠绕连接,所述接触机构(a2)与转轴(a4)的右端活动卡合,所述助推条(a3)安装于接触机构(a2)的左端与转轴(a4)的内壁右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机构(a2)包括外扩板(a21)、吸引块(a22)、挤压块(a23)、内接板(a24),所述外扩板(a21)与内接板(a24)活动卡合,所述吸引块(a22)与外扩板(a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a23)安装于两个外扩板(a21)之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正权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立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