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0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以及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汇流条以及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包括: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以及狭缝,所述狭缝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所述绕线的引出部位于所述狭缝内,并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绕线的引出部与两个连接部先后连接,因此能够确保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增加,防止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的发热,另外,汇流条和绕线的连接作业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马达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包括各种家电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业设备、交通设备等。通常,马达包括汇流条单元,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保持架和汇流条,汇流条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内部并且其端部从汇流条保持架露出,汇流条的端部与马达内部的绕线电连接。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汇流条的端部与绕线电连接的结构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在一些结构中,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作业复杂;又例如,在另一些结构中,采用搭扣配合结构进行连接,但这样的结构无法充分保证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的面积,存在接触电阻变大、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发热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或其他类似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汇流条和绕线的连接作业简单,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的面积足够大,从而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增加,防止汇流条和绕线的电连接处的发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的轴;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相向配置且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形成所述线圈的绕线的引出部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包括: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以及狭缝,所述狭缝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狭缝内,并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狭缝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从所述弯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所述狭缝在径向上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从所述弯折部沿径向延伸,所述狭缝在轴向上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狭缝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比所述绕线的直径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2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部分未设置所述狭缝。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连接支承部,所述连接支承部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的所述一侧的面突出,并且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筒状的本体部;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从所述本体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底部,所述底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底部具有在轴向上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穿过所述贯通孔且在所述底部的轴向的所述一侧被缠绕,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与所述汇流条的配置于所述连接器部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电连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一侧且与所述马达的定子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包括传感器连接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器位于所述汇流条的轴向一侧且所述传感器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汇流保持架覆盖,所述传感器连接器具有压入配合结构,所述压入配合结构比所述汇流条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且所述压入配合结构压入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底部具有:电路板支承部,所述电路板支承部从所述底部向轴向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电路板固定部,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从所述底部向轴向一侧延伸,与所述的电路板的径向的外缘通过搭扣配合结构而固定所述电路板。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还具有绕线支承部,所述绕线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所述绕线支承部具有凹部,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嵌入所述凹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的数量为至少3个,其各个所述汇流条的形状相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还具有绕线支承部,所述绕线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所述汇流条的数量为3个,所述绕线支承部位于3个所述汇流条中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汇流条和所述贯通孔之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具有朝向所述汇流条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嵌入所述凹陷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设置有绕线引导部,所述绕线引导部从所述底部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突出,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的从所述贯通孔到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绕线引导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罩部件,所述罩部件为树脂制,其从轴向一侧覆盖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所述罩部件具有:法兰盘部,所述法兰盘部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接触;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法兰盘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轴向一侧延伸;以及顶板部,所述顶板部从所述周壁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顶板部具有绕线按压部,所述绕线按压部从所述顶板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并与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接触。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部包括: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轴向垂直;以及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平面部连接,并且所述倾斜部从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部分向远离所述平面部的部分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位于比所述中心轴线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平面部和所述中心轴线在轴向上重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还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保持所述汇流条单元和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位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机壳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筒部,所述筒部具有:第一筒部;第二筒部,所述第二筒部位于所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筒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筒部直径大;以及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所述马达还具有环部件,所述环部件位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一侧,且配置于所述第二筒部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机壳插入部的径向外表面之间,所述机壳插入部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朝轴向另一侧延伸而形成。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还具有金属制的机壳,所述机壳保持所述汇流条单元和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位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机壳具有:在轴向延伸的筒状的筒部;机壳法兰盘部,所述机壳法兰盘部从所述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机壳法兰盘部具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从所述机壳法兰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插入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法兰盘部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在轴向上贯通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本体部的朝向径向外侧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n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的轴;/n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相向配置且具有多个线圈;以及/n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n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n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形成所述线圈的绕线的引出部电连接;以及/n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n所述汇流条包括:/n第1连接部;/n第2连接部;/n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以及/n狭缝,所述狭缝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n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狭缝内,并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的轴;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相向配置且具有多个线圈;以及
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
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形成所述线圈的绕线的引出部电连接;以及
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汇流条包括:
第1连接部;
第2连接部;
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以及
狭缝,所述狭缝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
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狭缝内,并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狭缝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从所述弯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
所述狭缝在径向上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从所述弯折部沿径向延伸,
所述狭缝在轴向上贯穿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狭缝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比所述绕线的直径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2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部分未设置所述狭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连接支承部,所述连接支承部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的所述一侧的面突出,并且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
筒状的本体部;
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从所述本体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
底部,所述底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底部具有在轴向上贯穿的贯通孔,
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穿过所述贯通孔且在所述底部的轴向的所述一侧被缠绕,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与所述汇流条的配置于所述连接器部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一侧且与所述马达的定子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包括传感器连接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器位于所述汇流条的轴向一侧且所述传感器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汇流保持架覆盖,
所述传感器连接器具有压入配合结构,所述压入配合结构比所述汇流条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且所述压入配合结构压入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底部具有:
电路板支承部,所述电路板支承部从所述底部向轴向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
电路板固定部,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从所述底部向轴向一侧延伸,与所述的电路板的径向的外缘通过搭扣配合结构而固定所述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底部还具有绕线支承部,所述绕线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
所述绕线支承部具有凹部,所述绕线的所述引出部嵌入所述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达郎李允鹏穆玫丹黄云霆董修全李萃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