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99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包括发电机壳体,发电机壳体的俯视侧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盒,发电机壳体的右端设有滑环室,发电机壳体内转动设有转子本体,滑环室内设有碳刷支架,碳刷支架上装设有碳刷,碳刷上设有电缆线,转子本体的上方设有隔挡板,隔挡板朝向转子本体的一端设有过槽,隔挡板上设有导线槽,导线槽内设有缓冲减震层和光滑层。避免了电缆线与高速转动的转子本体接触摩擦而造成外部绝缘皮层磨损的情况,避免了电缆线相互之间的接触摩擦,进而整体保证了碳刷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电缆线在导线槽内铺设时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和金属材质导线槽的内槽壁面再一次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
本技术属于双馈发电机
,具体为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
技术介绍
风电场有一种双馈异步发电机,双馈发电机,又称交流励磁发电机,其转子接线盒在发电机的一个侧面,而滑环室是设置在发电机的后端并与转子同轴的位置,滑环室内设有碳刷支架,在碳刷支架上设置有碳刷,而碳刷需要通过电缆线连接到接线盒内,此时该电缆线通过转子的顶部位置连接到接线盒内。可是,由于重力作用,电缆本体会向下坠,电缆外部的绝缘皮层会与高速转动的转子接触摩擦,时间久了,电缆外部的绝缘皮层会被磨损、磨烂,而且,每个碳刷均自有一根电缆线,这些电缆线彼此也会产生摩擦,进而会影响到碳刷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外部的绝缘皮层会与高速转动的转子接触摩擦并被磨损、每跟电缆之间相互摩擦也会磨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包括发电机壳体,所述发电机壳体的俯视侧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盒,所述发电机壳体的右端设有滑环室,所述发电机壳体内转动设置有转子本体,所述滑环室内设置有碳刷支架,所述碳刷支架上装设有碳刷,所述碳刷上设置有电缆线,所述碳刷通过电缆线连接于接线盒内,所述转子本体的上方设有隔挡板,隔挡板采用硬质合金钢制成,强度高,易焊接加工,不易变形,所述隔挡板朝向转子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过槽,所述隔挡板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导线槽,所述碳刷和导线槽的数量各为三个,所述导线槽内设有缓冲减震层和光滑层。优选的,所述隔挡板的俯视截面为L形状结构,其折弯的一端与发电机壳体的内壁固定设置,其折弯的另一端与碳刷支架固定设置。优选的,所述缓冲减震层采用硅胶垫制成,具有高回弹性,提高了电缆线在导线槽内铺设时的减震效果。优选的,所述光滑层为石墨粉末密度涂胶层,将其均匀涂抹在缓冲减震层的内槽壁上,待凝胶固化后,可以稳定的粘接固定,石墨粉末密度涂胶层的表面具有平整润滑光滑性,耐用,避免了电缆线和金属材质导线槽的内槽壁面再一次磨损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导线槽的侧截面为半弧状结构并与电缆线的侧截面外径相匹配套接,保证每根电缆线稳定的铺设在导线槽内。优选的,所述导线槽沿着隔挡板的L形状结构铺设,保证了每根电缆线的分隔导向铺设效果。优选的,所述过槽的侧向截面为弧形状结构,并且该弧形状结构的圆心与转子本体的侧面圆心同心,所述过槽与转子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避免隔挡板的下端与转子本体接触摩擦,并保证了转子本体的正常高速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具有导线槽的隔挡板结构,不仅实现了将电缆线与转子本体分隔开来,而且也将每根电缆线进行单根分隔导向铺设,有效避免了电缆线与高速转动的转子本体接触摩擦而造成外部绝缘皮层磨损的情况,而且,也避免了电缆线相互之间的接触摩擦,进而整体保证了碳刷的正常工作。通过在导线槽的内槽壁面上设置的缓冲减震层以及光滑层,不仅有效提高了电缆线在导线槽内铺设时的减震效果,而且避免了和金属材质导线槽的内槽壁面再一次磨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缆线在隔挡板上导线铺设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B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C-C的剖视图。图中:1发电机壳体、11接线盒、12转子本体、2滑环室、21碳刷支架、3碳刷、31电缆线、4隔挡板、41过槽、5导线槽、51缓冲减震层、52光滑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包括发电机壳体1,发电机壳体1的俯视侧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盒11,发电机壳体1的右端设有滑环室2,发电机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转子本体12,滑环室2内设置有碳刷支架21,碳刷支架21上装设有碳刷3,上述结构均为风电机组用的双馈发电机的组件结构。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碳刷3上设置有电缆线31,碳刷3通过电缆线31连接于接线盒11内,转子本体12的上方设有隔挡板4,隔挡板4的俯视截面为L形状结构,其折弯的一端与发电机壳体1的内壁固定焊接,其折弯的另一端与碳刷支架21固定焊接,隔挡板4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导线槽5,导线槽5沿着隔挡板4的L形状结构铺设,碳刷3和导线槽5的数量各为三个,导线槽5的侧截面为半弧状结构并与电缆线31的侧截面外径相匹配套接。请参阅图1、图4、图5,隔挡板4朝向转子本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过槽41,过槽41的侧向截面为弧形状结构,并且该弧形状结构的圆心与转子本体12的侧面圆心同心,过槽41与转子本体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避免隔挡板4的下端与转子本体12接触摩擦,并保证了转子本体12的正常高速转动。请参阅图4、图5,导线槽5内设有缓冲减震层51和光滑层52,导线槽5的内壁面粘接有缓冲减震层51,在缓冲减震层51的内槽壁面上涂抹有光滑层52,缓冲减震层51的高弹性提高了电缆线31在导线槽5内铺设时的减震效果,光滑层52的表面具有光滑平整性,避免了电缆线31和金属材质导线槽5的内槽壁面再一次磨损的情况。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隔挡板4实现了将电缆线31与转子本体12分隔开来,而且,设置的导线槽5也将每根电缆线31进行单根分隔导向铺设,避免了电缆线31与高速转动的转子本体12接触摩擦而造成外部绝缘皮层磨损的情况,而且,也避免了电缆线31相互之间的接触摩擦,进而整体保证了碳刷3的正常工作。另外,缓冲减震层51的高弹性提高了电缆线31在导线槽5内铺设时的减震效果,而且,设置的光滑层52,其表面具有光滑平整性,避免了电缆线31和金属材质导线槽5的内槽壁面再一次磨损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包括发电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壳体(1)的俯视侧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盒(11),所述发电机壳体(1)的右端设有滑环室(2),所述发电机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转子本体(12),所述滑环室(2)内设置有碳刷支架(21),所述碳刷支架(21)上装设有碳刷(3),所述碳刷(3)上设置有电缆线(31),所述碳刷(3)通过电缆线(31)连接于接线盒(11)内,所述转子本体(12)的上方设有隔挡板(4),所述隔挡板(4)朝向转子本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过槽(41),所述隔挡板(4)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导线槽(5),所述导线槽(5)内设有缓冲减震层(51)和光滑层(52)。/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包括发电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壳体(1)的俯视侧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盒(11),所述发电机壳体(1)的右端设有滑环室(2),所述发电机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转子本体(12),所述滑环室(2)内设置有碳刷支架(21),所述碳刷支架(21)上装设有碳刷(3),所述碳刷(3)上设置有电缆线(31),所述碳刷(3)通过电缆线(31)连接于接线盒(11)内,所述转子本体(12)的上方设有隔挡板(4),所述隔挡板(4)朝向转子本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过槽(41),所述隔挡板(4)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导线槽(5),所述导线槽(5)内设有缓冲减震层(51)和光滑层(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电机组双馈发电机转子滑环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板(4)的俯视截面为L形状结构,其折弯的一端与发电机壳体(1)的内壁固定设置,其折弯的另一端与碳刷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李方翟强鲍洪光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吉林白城风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