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10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基座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叶片本体和连接件连接,叶片本体内设有第二空腔,其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柱穿过支撑板且两端与第二空腔内壁连接;第二空腔外侧设有第三空腔,其内部设有金属网,叶片本体外表面设有第一导电条,第一导电条连接有接引端子;叶片本体叶尖连接有第二导电条,第二导电条连接有接闪器,接闪器底部穿过叶片本体到达第三空腔并与金属网连接;叶片本体背侧表面连接有导电杆,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均与导电杆连接,导电杆通过导线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叶片不受雷击,且在减轻叶片重量的同时提高叶片的坚固性,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
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通常安装在空阔的野外场地,在雷雨天经常会遭到雷击,由于风力发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处在较高处,因此需要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安装防雷装置。现有的防雷叶片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风电叶片的防雷措施是在叶片的叶尖部分布置接闪器,而传统的防雷方式接闪效果差,防雷击保护小;2)叶片整体结构不够坚固,长时间受环境影响容易出现裂纹,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能够有效保护叶片不受雷击,且在减轻叶片重量的同时提高叶片的坚固性,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包括基座和叶片本体,基座上部与叶片本体连接,基座下部连接有用于和轮毂连接的连接件,叶片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板;叶片本体的内侧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穿过支撑板,且两端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空腔外侧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金属网,叶片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条,第一导电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接引端子;叶片本体的叶尖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条,第二导电条上固定连接有接闪器,接闪器的底部穿过叶片本体外壁到达第三空腔并与金属网固定连接;叶片本体的背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电杆,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均与导电杆固定连接,导电杆连接有导线,导线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优选地,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成对设置,每对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地,支撑柱的数量为2,分别靠近叶片本体的前缘和后缘设置。优选地,若干支撑板平行设置。优选地,若干第一导电条平行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第一导电条之间的距离为1~2m。优选地,第一导电条上接引端子的数量为2,2个接引端子以叶片本体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优选地,接引端子的长度为20~50cm。优选地,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导电杆和接引端子的材质为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通过在叶片的叶尖设置接闪器,在叶身设置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以及接引端子,当接闪器受到雷击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电条、导电杆到达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上;若叶身附近电荷大量聚集时,受到尖端放电的影响,接引端子能够将电流接引到第一导电条,经导电杆最后到达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上,扩大了防雷击保护面积,保护叶片不受雷击。同时,结构方面通过设置支撑板、支撑柱以及第三空腔内的金属网,在减轻叶片整体重量的同时,提高叶片的坚固性,具有防雷效果好、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能够提高支撑板侧面的支撑力,提高叶片的牢固度。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两者对支撑板支撑力的方向不会产生力臂影响支撑板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支撑柱的数量为2,分别靠近叶片本体的前缘和后缘设置,能够有效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减轻叶片的重量。进一步地,若干支撑板平行设置,受力均匀,且便于安装制造。进一步地,若干第一导电条平行设置,分布均匀,对电流的引流作用好,且便于安装制造。更进一步地,相邻第一导电条之间的距离为1~2m,能够全面进行保护,且减轻重量。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导电杆和接引端子的材质为铝,质轻,导电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中:1-基座;2-连接件;3-叶片本体;4-支撑板;5-第一连接柱;6-第二连接柱;7-支撑柱;8-金属网;9-第一导电条;10-接引端子;11-第二导电条;12-接闪器;13-导电杆;14-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如图1~图3,为本技术的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包括基座1,基座1底部焊接固定有连接件2,连接件2一般采用法兰组件,连接件2用于和轮毂连接,连接件2可以采用法兰。基座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基座1顶部焊接固定有叶片本体3,叶片本体3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4,支撑板4的后侧表面焊接固定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柱5,第一连接柱5与第二空腔内壁焊接固定,支撑板4的外侧表面焊接固定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柱6,第二连接柱6与第二空腔内壁焊接固定。基座1上叶片本体3的内侧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柱7,支撑柱7穿过支撑板4与第二空腔内壁焊接固定;叶片本体3内第二空腔外侧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一层金属网8;叶片本体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电条9,第一导电条9上焊接固定有若干个接引端子10;叶片本体3顶部焊接固定有第二导电条11,第二导电条11上焊接固定有接闪器12,接闪器12的底部穿过叶片本体3外壁到达第三空腔,接闪器12与金属网8焊接固定,叶片本体3的右侧表面焊接固定有导电杆13,第一导电条9、第二导电条11均与导电杆13焊接固定,导电杆13的下端穿过叶片本体3上表面到达第一空腔内部,导电杆13的下端焊接固定有导线14,导线14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优选地,第一导电条9、第二导电条11、导电杆13、接引端子10的材料均为铝。优选地,叶片本体3材料为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条9之间的距离为1~2m。优选地,单个第一导电条9上接引端子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引端子10以叶片本体3为中心对称分布,接引端子10的长度为20~50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本技术的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叶片通过连接件2装到风机设备上,将导线14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当接闪器12受到雷击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电条11、导电杆13和导线14到达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上,若叶身附近电荷大量聚集时,受到尖端放电的影响,接引端子10将电流接引到第一导电条9,再经过导电杆13和导线14,最后到达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部分,本技术中虽然使用了部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的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以便于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包括基座(1)和叶片本体(3),基座(1)上部与叶片本体(3)连接,基座(1)下部连接有用于和轮毂连接的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叶片本体(3)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板(4);叶片本体(3)的内侧固定有支撑柱(7),支撑柱(7)穿过支撑板(4),且两端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空腔外侧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金属网(8),叶片本体(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条(9),第一导电条(9)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接引端子(10);叶片本体(3)的叶尖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条(11),第二导电条(11)上固定连接有接闪器(12),接闪器(12)的底部穿过叶片本体(3)外壁到达第三空腔并与金属网(8)固定连接;叶片本体(3)的背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电杆(13),第一导电条(9)和第二导电条(11)均与导电杆(13)固定连接,导电杆(13)连接有导线(14),导线(14)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包括基座(1)和叶片本体(3),基座(1)上部与叶片本体(3)连接,基座(1)下部连接有用于和轮毂连接的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叶片本体(3)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板(4);叶片本体(3)的内侧固定有支撑柱(7),支撑柱(7)穿过支撑板(4),且两端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空腔外侧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金属网(8),叶片本体(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条(9),第一导电条(9)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接引端子(10);叶片本体(3)的叶尖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条(11),第二导电条(11)上固定连接有接闪器(12),接闪器(12)的底部穿过叶片本体(3)外壁到达第三空腔并与金属网(8)固定连接;叶片本体(3)的背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电杆(13),第一导电条(9)和第二导电条(11)均与导电杆(13)固定连接,导电杆(13)连接有导线(14),导线(14)与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防雷叶片,其特征在于,支撑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柱(5),第一连接柱(5)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4)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柱(6),第二连接柱(6)与第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峰郭辰付薇任鑫童彤赵鹏程王华张丽达王恩民杜静宇王晨王献文于景龙张英旭于振坤陈德为沈波王玲山刘羿辰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吉林通榆风电分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