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89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8
一种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包括衬里模块A、衬里模块B和衬里封板,衬里模块A设置在衬里模块B上部,衬里封板设置在模块交界处的壁板上,所述的衬里模块A由浇注料层、耐火纤维板层、和耐火纤维毯层构成,耐火纤维毯层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耐火纤维板层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的内侧,浇注料层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的内侧,浇注料层其下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所述的衬里模块B与衬里模块A结构相同,以衬里封板为轴和衬里模块A对称设置在衬里封板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用单层浇注料衬里代替多层衬里,使两个模块的整体性更强,不易产生缝隙,以至于模块交界处壁板及焊缝不容易被腐蚀,给企业生产带来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加热炉衬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工矿、化工、石化等行业,经常用到加热炉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而有些加热炉体型比较大,整体制造不便于运输,所以就会把一台加热炉拆分成多个模块分开制造,运输至现场组装在一起。不过分成模块虽然便于制造,但是模块交界处的保温材料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经常损坏,现在的加热炉保温一般都使用复合衬里,由于耐火纤维材料气密性小、整体性差且高温易变形(耐火纤维材料不具备平整面,在实际施工中会存在空洞),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易破损或变形,在模块交界处产生缝隙,烟气通过缝隙与壁板和焊缝接触,造成壁板和焊缝腐蚀;因此,模块交界处需要一种新型衬里结构来解决模块交界处衬里破损造成壁板和焊缝腐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衬里结构,用于解决模块分界处壁板和焊缝腐蚀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包括:衬里封板、衬里模块A、衬里模块B和炉体外壳,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均设置在炉体外壳内部,衬里模块A位于衬里模块B的上方,用于组装成炉体的内壳,所述的衬里封板固定设置在衬里模块A与衬里模块B交界处的炉体外壳内壁上,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分别位于衬里封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衬里模块A自炉体外壳内壁向炉膛依次为耐火纤维毯层A、耐火纤维板层A、和浇注料层A构成,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A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A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A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其下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A,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和耐火纤维板层A设置在浇注料层A所设置的凸台A上方;所述的衬里模块B包括耐火纤维毯层B、耐火纤维板层B和浇注料层B,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B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B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B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其上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B,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和耐火纤维板层B设置在浇注料层B所设置的凸台B下方。所述的凸台A其下端面与衬里封板紧密贴合并且设有与衬里封板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凸台B其上端面与衬里封板紧密贴合并且设置有与衬里封板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凸台A其上端面到衬里封板的距离为100mm,所述的凸台B其下端面到衬里封板的距离为100mm。所述的凸台A与衬里模块A所设置的浇注料层A固为一体,所述的凸台B与衬里模块B所设置的浇注料层B固为一体,所述的凸台A与凸台B均由浇注料构成。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通过用单层浇注料衬里代替多层衬里,由于浇注料在高温下不产生定向收缩,不产生裂痕,气密性好,整体性好;使两个模块的整体性更强,不易产生缝隙,以至于模块交界处壁板及焊缝不容易被腐蚀,给企业生产带来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浇注料层A,2、耐火纤维板层A,3、耐火纤维毯层A,4、浇注料层B,5、耐火纤维板层B,6、耐火纤维毯层B,7、衬里封板,8、凸台A,9、凸台B。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包括衬里模块A、衬里模块B和衬里封板7,所述的衬里封板7固定设置在衬里模块A与衬里模块B交界处的炉体外壳内壁上,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分别位于衬里封板7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衬里模块A自炉体外壳内壁向炉膛依次为耐火纤维毯层A3、耐火纤维板层A2、和浇注料层A1构成,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A3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A2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其下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A8,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和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浇注料层A1所设置的凸台A8上方,所述的凸台A8其下端面与衬里封板7紧密贴合并且设有与衬里封板7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凸台A8其上端面到衬里封板7的距离为100mm;所述的衬里模块B包括耐火纤维毯层B6、耐火纤维板层B5和浇注料层B4,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6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B5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B6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4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B5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4其上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B9,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6和耐火纤维板层B5设置在浇注料层B4所设置的凸台B9下方,所述的凸台B9其上端面与衬里封板7紧密贴合并且设置有与衬里封板7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凸台B9其下端面到衬里封板7的距离为100mm。在加热炉使用时,烟气经过分界处时,由于凸台A8下端面接近炉膛位置与凸台B9上端面接近炉膛位置贴合紧密缝隙小,只有少量烟气能够进入缝隙,并且凸台A8下端面与凸台B9上端面贴近外壳内壁位置有衬里封板7使烟气无法进入,烟气将继续沿衬里内侧流动,而不会通过分界处向外渗透,避免烟气热损失,也避免了烟气腐蚀外壳壁板。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包括:衬里封板(7)、衬里模块A、衬里模块B和炉体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均设置在炉体外壳内部,衬里模块A位于衬里模块B的上方,用于组装成炉体的内壳,所述的衬里封板(7)固定设置在衬里模块A与衬里模块B交界处的炉体外壳内壁上,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分别位于衬里封板(7)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衬里模块A自炉体外壳内壁向炉膛依次为耐火纤维毯层A(3)、耐火纤维板层A(2)、和浇注料层A(1)构成,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A(3)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A(2)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其下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A(8),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和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浇注料层A(1)所设置的凸台A(8)上方;所述的衬里模块B包括耐火纤维毯层B(6)、耐火纤维板层B(5)和浇注料层B(4),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6)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B(5)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B(6)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4)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B(5)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B(4)其上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B(9),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6)和耐火纤维板层B(5)设置在浇注料层B(4)所设置的凸台B(9)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炉炉体模块交界处的衬里结构,包括:衬里封板(7)、衬里模块A、衬里模块B和炉体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均设置在炉体外壳内部,衬里模块A位于衬里模块B的上方,用于组装成炉体的内壳,所述的衬里封板(7)固定设置在衬里模块A与衬里模块B交界处的炉体外壳内壁上,所述的衬里模块A和衬里模块B分别位于衬里封板(7)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衬里模块A自炉体外壳内壁向炉膛依次为耐火纤维毯层A(3)、耐火纤维板层A(2)、和浇注料层A(1)构成,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A(3)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设置在耐火纤维板层A(2)的内侧,所述的浇注料层A(1)其下端面设置有自炉膛向炉体外壳内壁凸起的凸台A(8),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A(3)和耐火纤维板层A(2)设置在浇注料层A(1)所设置的凸台A(8)上方;所述的衬里模块B包括耐火纤维毯层B(6)、耐火纤维板层B(5)和浇注料层B(4),所述的耐火纤维毯层B(6)设置在炉体外壳内壁的内侧,所述的耐火纤维板层B(5)设置在耐火纤维毯层B(6)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梦思冯智全苏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方圆工业炉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