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09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包括组合中心体、第一注塑机、第二注塑机、圆盘、底座体、多个双色模具、开合模机构及旋转驱动机构。组合中心体的下端装于底座体,圆盘位于底座体的正上方并套于组合中心体;所有开合模机构装于圆盘并排成一圈,每个双色模具装于对应的一个开合模机构并包含下模、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开合模机构选择性地驱使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第一注塑机及第二注塑机各位于圆盘的侧旁且沿圆盘周向间隔开,旋转驱动机构位于圆盘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圆盘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依次旋转至与第一注塑机和第二注塑机正对的位置;以实现自动双色注塑而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鞋类产品一般都是由模具成型出来的,而用于成型鞋类产品的模具可分为单色模具和双色模具。其中,在现有的双色鞋类产品生产线中,其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用于对第一模具注入融化液体的第一注射机、用于对第二模具注入融化液体的第二注塑机、用于驱使第一模具开合的第一开合模机构及用于驱使第二模具开合的第二开合模机构;故在双色成型时,先由第一注塑机往第一模具注入融化液体,待第一模具成型后,再将第一模具的产品取出再放入第二模具内,然后由第二注塑机往第二模具注入融化液体,从而使第二模具成型出双色产品。但是,这样的双色鞋类产品生产线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及生产效率低的缺陷。因此,急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包括组合中心体、第一注塑机、第二注塑机、圆盘、底座体、多个双色模具、与所述双色模具数量相同的开合模机构及用于驱使所述圆盘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组合中心体上下布置且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体,所述圆盘位于所述底座体的正上方并套装于所述组合中心体,所述圆盘可绕所述组合中心体的中心线旋转;所有所述开合模机构装配于所述圆盘并在所述圆盘上间隔开地排成一圈,每个所述双色模具装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开合模机构,每个所述双色模具包含下模及选择性地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开合模机构选择性地驱使所述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所述第一注塑机及第二注塑机各位于所述圆盘的侧旁且沿所述圆盘周向相隔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圆盘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所述圆盘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依次旋转至与所述第一注塑机和第二注塑机正对的位置,由所述第一注塑机对与该第一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一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由所述第二注塑机对与该第二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二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组合中心体上下布置且下端装配于底座体,圆盘位于底座体的正上方并套装于组合中心体,圆盘可绕组合中心体的中心线旋转;所有开合模机构装配于圆盘并在圆盘上间隔开地排成一圈,每个双色模具装配于对应的一个开合模机构,每个双色模具包含下模及选择性地与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开合模机构选择性地驱使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第一注塑机及第二注塑机各位于圆盘的侧旁并沿圆盘周向相隔开,旋转驱动机构位于圆盘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圆盘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依次旋转至与第一注塑机和第二注塑机正对的位置,由第一注塑机对与该第一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一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由第二注塑机对与该第二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二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从而达到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同时,再在开合模机构的配合下,使得圆盘上每个双色模具能自动地切换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下模做开合模配合,故大大地提高双色成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中的组合中心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组合中心体由下往上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3中B-B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组合中心体安装于圆盘和底座体两者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组合中心体被过其中心线的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图只显示部分圆盘和部分底座体。图8是本技术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中的开合模机构在第一上模座与下模座处于合模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开合模机构在升降驱动器驱使升降架向上滑移预设距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开合模机构在翻转驱动器驱使翻转模架向前下方翻转90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开合模机构在另一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图8所示的开合模机构在隐藏圆盘、升降驱动器、升降导杆及水平驱动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在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8所示的开合模机构中的翻转模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7至图11,本技术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1包括组合中心体100、第一注塑机200a、第二注塑机200b、圆盘300a、底座体300b、八个双色模具400、与双色模具400数量相同的开合模机构500及用于驱使圆盘300a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600。组合中心体100上下布置且下端装配于底座体300b,由底座体300b对组合中心体100提供支撑作用,较优的是,组合中心体100竖直布置,但不以此为限。圆盘300a位于底座体300b的正上方并套装于组合中心体100,以使得圆盘300a可绕组合中心体100的中心线旋转。所有开合模机构500装配于圆盘300a,由圆盘300a对开合模机构500提供支撑,并带动开合模机构500一起绕组合中心体100的中心线旋转;开合模机构500还在圆盘300a上间隔开地排成一圈。每个双色模具400装配于对应的一个开合模机构500,由一个开合模机构500负责所对应的一个双色模具400运动。每个双色模具400包含下模410及选择性地与下模410做开合模配合的第一上模420和第二上模430,即在第一上模420与下模410做开合模配合时,此时的第二上模430处于闲置状态,同理亦然;而开合模机构500选择性地驱使第一上模420或第二上模430与下模410做开合模配合。第一注塑机200a及第二注塑机200b各位于圆盘300a的侧旁并沿圆盘300a周向相隔开,例如在图1中,第一注塑机200a位于圆盘300a的左侧旁,第二注塑机200b位于圆盘300b的右侧旁,以满足保压时长的需要,但不以此为限。旋转驱动机构600位于圆盘300a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圆盘300a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400依次旋转至与第一注塑机200a和第二注塑机200b正对的位置,由第一注塑机200a对与该第一注塑机200a正对的双色模具400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一上模420和下模410进行压模和注塑,由第二注塑机200b对与该第二注塑机200b正对的双色模具400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二上模430和下模410进行压模和注塑;其中,第一上模420和下模410处于合模位置见图8所示。具体地,为使得圆盘300a上的任一双色模具400各能精准地与第一注塑机200a和第二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中心体、第一注塑机、第二注塑机、圆盘、底座体、多个双色模具、与所述双色模具数量相同的开合模机构及用于驱使所述圆盘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组合中心体上下布置且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体,所述圆盘位于所述底座体的正上方并套装于所述组合中心体,所述圆盘可绕所述组合中心体的中心线旋转,所有所述开合模机构装配于所述圆盘并在所述圆盘上间隔开地排成一圈,每个所述双色模具装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开合模机构,每个所述双色模具包含下模及选择性地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开合模机构选择性地驱使所述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所述第一注塑机及第二注塑机各位于所述圆盘的侧旁并沿所述圆盘周向相隔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圆盘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所述圆盘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依次旋转至与所述第一注塑机和第二注塑机正对的位置,由所述第一注塑机对与该第一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一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由所述第二注塑机对与该第二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二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中心体、第一注塑机、第二注塑机、圆盘、底座体、多个双色模具、与所述双色模具数量相同的开合模机构及用于驱使所述圆盘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组合中心体上下布置且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体,所述圆盘位于所述底座体的正上方并套装于所述组合中心体,所述圆盘可绕所述组合中心体的中心线旋转,所有所述开合模机构装配于所述圆盘并在所述圆盘上间隔开地排成一圈,每个所述双色模具装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开合模机构,每个所述双色模具包含下模及选择性地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开合模机构选择性地驱使所述第一上模或第二上模与所述下模做开合模配合,所述第一注塑机及第二注塑机各位于所述圆盘的侧旁并沿所述圆盘周向相隔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圆盘的下方并选择性地驱使所述圆盘上的任一个双色模具依次旋转至与所述第一注塑机和第二注塑机正对的位置,由所述第一注塑机对与该第一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一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由所述第二注塑机对与该第二注塑机正对的双色模具中处于合模位置的第二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模和注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圆盘进行精准定位的圆盘定位机构,所述圆盘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圆盘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中心体包含空心的轴体、旋转接头、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所述轴体上的轴套及固定于所述轴套的上端并从四周包围所述旋转接头的电箱转盘,所述轴体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体,所述圆盘套装于所述轴体并位于所述轴套的下方,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轴套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圆盘连动设置,以使所述轴套跟随所述圆盘一起绕所述轴体旋转,所述轴套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所述轴体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所述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轴体还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所述旋转接头装配于所述轴体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开设有与所述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中心体还包含中间连接环,所述轴套包含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通水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水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通油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油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二轴套,所述中间连接环的一端借助第一锁固件与所述第一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所述中间连接环的另一端借助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第二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所述第一轴套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圆盘连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圆盘旋转式双色注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金绿能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