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08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包括空心的轴体、旋转接头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上的轴套。轴套与轴体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轴套可绕轴体旋转并开设有通水外流接头、通水回流接头、通油外流接头及通油回流接头;轴体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轴体的中心通道,轴体还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旋转接头装配于轴体的上端,旋转接头开设有与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以达到整洁而确保维护保养便捷的目的。维护保养便捷的目的。维护保养便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中,离不开各种气缸、油缸、电机及冷却装置的使用,因此,离不开通气、通电、通水及通油的布线处理。
[0003]其中,对于鞋类产品的生产线来说,它包含转盘、多个在转盘的周向呈等间隔地排成一周的成型模具、装配于转盘上且用于驱使成型模具做开合运动的开合模机构、用于负责成型模具所成型的产品冷却的冷却装置及用于控制各开合模机构协调作动的电箱。由于开合模机构及成型模具是随跟转盘一起转动,且现有的通气、通电、通水及通油的布线分散且不合理,故存在凌乱以导致保养维护不便的缺陷。
[0004]因此,急需要一种整洁以便于保养维护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洁以便于保养维护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包括空心的轴体、旋转接头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所述轴体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轴套可绕所述轴体旋转并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所述轴体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所述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轴体还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所述旋转接头装配于所述轴体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开设有与所述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
[0007]较佳地,所述轴套包含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通水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水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通油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油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二轴套。
[0008]较佳地,本技术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还包括中间连接环,所述中间连接环的一端借助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所述中间连接环的另一端借助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
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第三凸环之间。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与轴体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旋转轴承,上方的旋转轴承位于所述第三凸环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凸环轴向抵接,下方的旋转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凸环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环轴向抵接。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所述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环台与所述第二环台之间,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环台与所述第三环台之间。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壁与轴体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转动轴承,上方的转动轴承位于所述第三环台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环台轴向抵接,下方的转动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环台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环台轴向抵接。
[0013]较佳地,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各位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两者的下方。
[0014]较佳地,所述轴体包含在轴向固定的下轴体和上轴体,所述中心通道贯穿所述下轴体和上轴体,所述下轴体的中心通道大于所述上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通水输入通道、通油输入通道、通水输出通道及通油输出通道向下贯穿所述上轴体并位于所述下轴体的中心通道内。
[0015]较佳地,本技术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轴套的上端并从四周包围所述旋转接头的电箱转盘。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轴套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上并与轴体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且轴套可绕轴体旋转并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而轴体还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旋转接头装配于轴体的上端并开设有与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这样设计将通气、通水、通电及通油集中布置,从而使得整体简洁以便于保养维护,同时,借助轴套及旋转接头相对轴体的旋转,这样能防止外接输入水管、外接回流水管、外接输入油管、外接回流油管、外接气管及外接线缆被缠绕。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组合中心体由下往上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沿图2中A

A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沿图2中B

B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所示的组合中心体安装于转盘和承载基座两者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所示的组合中心体被过其中心线的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图只显示部分转盘和部分承载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100包括空心的轴体10、旋转接头20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10上的轴套30。轴套30与轴体10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41、通水回流通道42、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轴套30可绕轴体10旋转并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41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31、与通水回流通道42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32、与通油外流通道43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33及与通油回流通道44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34,以借助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轴体、旋转接头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所述轴体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轴套可绕所述轴体旋转并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所述轴体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所述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轴体还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所述旋转接头装配于所述轴体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开设有与所述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含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通水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水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通油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油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二轴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环,所述中间连接环的一端借助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所述中间连接环的另一端借助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