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挂减震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包括车架、对称铰接在弹簧减震部底部左右侧的弹簧减震器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底部两侧的车轮,车架底部且位于两组车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独立悬挂与非独立悬挂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车架底部的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架背向侧的摆臂、分别固定在两组摆臂相向端的弧形套、固定在两组支架底部之间的支板、通过轴杆转动连接在支板上侧的转接部、贯穿转接部且与转接部转动连接的臂梁、分别滑动连接在臂梁两端并与弧形套套接配合的弧形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在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之间进行切换,进而使得汽车根据不同地形选择适合的悬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挂减震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
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根据汽车导向机构不同可分为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其具有减少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车轮的地面附着力,使得汽车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与操控性;非独立悬架则是两个车轮间有硬轴进行刚性连接,车轮连同硬轴一起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以及承载能力更强的优点,在汽车进行越野时,使得汽车的四轮具有较好的抓地力,以便于汽车穿越复杂的地形。但是,通常汽车只具备一种悬架,不具备从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汽车无法根据不同地形选择适合的悬架,例如具备独立悬架的汽车,当汽车行驶在非越野地带时,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但当汽车行驶在越野地带时,其汽车的四轮抓地力较差,从而使得汽车不便于穿越复杂的地形。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不具备从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之间进行切换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包括车架、对称铰接在弹簧减震部底部左右侧的弹簧减震器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底部两侧的车轮,所述车架底部且位于两组车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独立悬挂与非独立悬挂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车架底部的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架背向侧的摆臂、分别固定在两组摆臂相向端的弧形套、固定在两组支架底部之间的支板、通过轴杆转动连接在支板上侧的转接部、贯穿转接部且与转接部转动连接的臂梁、分别滑动连接在臂梁两端并与弧形套套接配合的弧形臂以及架设在架底部且位于两组支架之间并驱动转接部转动的驱动器,所述弹簧减震器底端分别与摆臂铰接配合,所述车轮分别与摆臂背向端转动连接,弧形套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中部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口,第一转接口内转动连接有转接球,所述摆臂相向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转接球转动配合的球罩,所述弧形套分别固定在球罩远离摆臂的一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套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弧形管体,两组弧形套相向侧均开设有穿口。更进一步地,所述臂梁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靠近臂梁一端可穿过并穿出穿口并沿穿口方向滑动,所述弧形臂靠近臂梁一侧均开设有与弧形滑块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弧形套端部上侧的限位部、滑动连接在限位部内的限位块、固定连接在限位块上侧与限位部内侧壁之间的限位弹簧、楔形条以及楔形板,限位部靠近弧形管体开口一侧开设有导口,限位部底部开设有与弧形套内相通的限位口,限位块底端通过限位口穿入弧形套内,限位块靠近导口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穿出导口且其另一端位于弧形套靠近穿口的一侧并与楔形条固定连接,楔形板分别固定在臂梁两端,楔形板与楔形条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两组楔形面。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臂一端设置有圆头部,其另一端开设有与限位块匹配的凹槽。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内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限位块中部开设有与导杆间隙配合的导道。更进一步地,所述臂梁包括中臂以及分别转动连接在中臂两端的侧臂,中臂靠近转接部一端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侧臂侧臂之间分别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转接部中部开设有第二转接口,第二转接口设置有与中臂转动连接的转接轴。更进一步地,所述中臂贯穿第二转接口,中臂侧臂与第二转接口内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扭簧。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器带动臂梁的正反转,分别使得弧形臂插入弧形套内或使得弧形臂与弧形套分离,从而分别实现两组摆臂相对固定或两组摆臂相对独立,即实现在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之间进行切换,进而使得汽车根据不同地形选择适合的悬架。2、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机构对弧形臂的限位,当处于非独立悬架时,提高弧形臂与弧形套之间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车辆震动造成弧形臂脱离弧形套。3、本专利技术通过中臂与侧臂以及扭转弹簧组成的臂梁,使得臂梁具备类似扭转梁式悬架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换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摆臂、弧形套以及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部、臂梁以及弧形臂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车架;2-弹簧减震器;3-车轮;4-支架;5-摆臂;6-弧形套;7-支板;8-轴杆;9-转接部;10-弧形臂;11-驱动器;12-第一转接口;13-转接球;14-球罩;15-穿口;16-弧形滑块;17-弧形滑槽;18-限位部;19-限位块;20-限位弹簧;21-楔形条;22-楔形板;23-导口;24-限位口;25-连接件;26-楔形面;28-圆头部;29-凹槽;30-导杆;31-导道;32-中臂;33-侧臂;34-挡板;35-扭转弹簧;36-第二转接口;37-转接轴;38-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参照图1-7:包括车架1,车架1固定在汽车底部,其外形根据不同的汽车底部构造而不同,并不是本技术方案所设定的凹型结构;车架1底部左右侧对称固定有支架4,其支架4分别与车轮3转动连接的摆臂5进行转动连接,具体的,支架4中部均设有第一转接口12,第一转接口12内均转动连接有转接球13,摆臂5远离车轮3一端均固定有与转接球13转动连接的球罩14,其球罩14侧壁对称开设有球口,使得与转接球13转动配合的转轴可从球口穿出,且球口直径大于转轴直径,进而使得摆臂5可围绕转接球13做一定角度的扭转运动,从而当两组摆臂5同步运动时,使得两组摆臂5可进行一定的扭转,继而形成类似扭转梁式悬架的效果;参照图3,两组球罩14的相向侧均固定有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包括车架(1)、对称铰接在弹簧减震部(1)底部左右侧的弹簧减震器(2)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1)底部两侧的车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部且位于两组车轮(3)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独立悬挂与非独立悬挂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车架(1)底部的支架(4)、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架(4)背向侧的摆臂(5)、分别固定在两组摆臂(5)相向端的弧形套(6)、固定在两组支架(4)底部之间的支板(7)、通过轴杆(8)转动连接在支板(7)上侧的转接部(9)、贯穿转接部(9)且与转接部(9)转动连接的臂梁、分别滑动连接在臂梁两端并与弧形套(6)套接配合的弧形臂(10)以及架设在架(1)底部且位于两组支架(4)之间并驱动转接部(9)转动的驱动器(11),所述弹簧减震器(2)底端分别与摆臂(5)铰接配合,所述车轮(3)分别与摆臂(5)背向端转动连接,弧形套(6)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包括车架(1)、对称铰接在弹簧减震部(1)底部左右侧的弹簧减震器(2)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1)底部两侧的车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部且位于两组车轮(3)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独立悬挂与非独立悬挂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车架(1)底部的支架(4)、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架(4)背向侧的摆臂(5)、分别固定在两组摆臂(5)相向端的弧形套(6)、固定在两组支架(4)底部之间的支板(7)、通过轴杆(8)转动连接在支板(7)上侧的转接部(9)、贯穿转接部(9)且与转接部(9)转动连接的臂梁、分别滑动连接在臂梁两端并与弧形套(6)套接配合的弧形臂(10)以及架设在架(1)底部且位于两组支架(4)之间并驱动转接部(9)转动的驱动器(11),所述弹簧减震器(2)底端分别与摆臂(5)铰接配合,所述车轮(3)分别与摆臂(5)背向端转动连接,弧形套(6)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中部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口(12),第一转接口(12)内转动连接有转接球(13),所述摆臂(5)相向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转接球(13)转动配合的球罩(14),所述弧形套(6)分别固定在球罩(14)远离摆臂(5)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套(6)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弧形管体,两组弧形套(6)相向侧均开设有穿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梁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滑块(16),弧形滑块(16)靠近臂梁一端可穿过并穿出穿口(15)并沿穿口(15)方向滑动,所述弧形臂(10)靠近臂梁一侧均开设有与弧形滑块(16)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吕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盛减振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