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吊环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08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减振器领域的直吊环减振器,包括第一液压筒,每个第一液压筒的内部均卡接有第一液压杆,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筒,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杆,通过设置有橡胶气囊配合第一液压筒、第一弹簧和第一液压杆,能够使盖直吊环减振器具有一个较好的减震效果,利用第一液压筒内液压油的缓冲性能,能够使第一液压杆受到的一大部分外力作用在液压油上,通过油路形成一个缓冲油路,利用第一液压筒传递给第一弹簧外力,能够使液压缓冲后的外力作用在第一弹簧上,起到缓冲大部分外力的作用。起到缓冲大部分外力的作用。起到缓冲大部分外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吊环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减振器领域,具体是直吊环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器从产生阻尼的材料这个角度划分主要有液压和充气两种,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0003]现有的直吊环减振器主要有液压和充气两种减振器,都不能够很好的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振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如果把减震效果不佳的减振器装在轿车上,则非常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直吊环减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直吊环减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第一液压筒,每个第一液压筒的内部均卡接有第一液压杆,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筒,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杆,每组第二液压杆的外表面均与每组第二液压筒的内壁相接触,每组第二液压筒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一液压筒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液压筒的下方放置有水平支撑台,水平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下半,每个卡扣下半的上表面均固定铰接有卡扣上半,每个卡扣下半的内壁均与第一液压筒的外表面相接触。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卡扣下半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每个防滑垫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液压筒的外表面相接触。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支撑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两个第一支撑垫的底面均与水平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第一液压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密封垫,两个密封垫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弹簧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环,两个支撑环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组第二弹簧的顶端和每组第二弹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垫,两组第二支撑垫相互远离的一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液压筒相互靠近
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橡胶气囊配合第一液压筒、第一弹簧和第一液压杆,能够使盖直吊环减振器具有一个较好的减震效果,利用橡胶气囊的延展性和耐压性,能够使第一液压杆受到的一部分外力传递到橡胶气囊的橡胶体上,从而使该部分外力抵消在橡胶气囊上,利用第一液压筒内液压油的缓冲性能,能够使第一液压杆受到的一大部分外力作用在液压油上,通过油路形成一个缓冲油路,利用第一液压筒传递给第一弹簧外力,能够使液压缓冲后的外力作用在第一弹簧上,起到缓冲大部分外力的作用。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第二弹簧配合第二液压筒、第二液压杆和第一液压筒,能够使经过第一液压缓冲之后的外力进一步缓冲,从而使盖直吊环减振器具有一个最好的减震效果,利用第一液压筒将剩余的外力传递给第二弹簧和第二液压杆,能够使外力进一步缓冲,且第二液压杆又通过第二液压筒内液压油的缓冲,从而使整个直吊环减振器受到的外力基本消耗殆尽,起到缓冲所有外力,使整个直吊环减振器趋于平稳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橡胶气囊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液压筒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水平支撑台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弹簧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水平支撑台;2、支撑柱;3、第一支撑垫;4、第二液压筒;5、第一液压杆;6、密封垫;7、第一液压筒;8、橡胶气囊;9、卡扣上半;10、防滑垫;11、卡扣下半;12、第二液压杆;13、支撑环;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第二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直吊环减振器,包括第一液压筒7,每个第一液压筒7的内部均卡接有第一液压杆5,两个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两个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筒4,两个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杆12,每组第二液压杆12的外表面均与每组第二液压筒4的内壁相接触,每组第二液压筒4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5,两个第一液压筒7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8。
[0023]其中,第一液压筒7的下方放置有水平支撑台1,水平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2,每个支撑柱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下半11,每个卡扣下半11的上表面均固定铰接有卡扣上半9,每个卡扣下半11的内壁均与第一液压筒7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水平支撑台1配合支撑柱2、卡扣下半11和卡扣上半9,能够使整个直吊环减振器,稳定的放在水平面上,起到方便拿取收放减振器的作用,每个卡扣下半1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
滑垫10,每个防滑垫10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液压筒7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防滑垫10,能够使整个直吊环减振器稳定的卡在卡扣内,起到部使直吊环减振器在卡扣内滑动的作用,每个支撑柱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3,两个第一支撑垫3的底面均与水平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3,能够使支撑柱2稳定的固定在水平支撑台1上,起到稳定整个放置直吊环减振器装置的作用。
[0024]其中,每个第一液压杆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密封垫6,两个密封垫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两个第一液压筒7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密封垫6,能够使第一液压杆5在第一液压筒7内滑动,起到密封第一液压杆5和第一液压筒7之间缝隙,不至于漏出液压油的作用,第一弹簧14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环13,两个支撑环1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环13,能够使第一弹簧14稳定的放置在两个第一液压筒7之间,起到稳定第一弹簧14和进一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吊环减振器,包括第一液压筒(7),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液压筒(7)的内部均卡接有第一液压杆(5),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筒(4),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筒(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液压杆(12),每组所述第二液压杆(12)的外表面均与每组第二液压筒(4)的内壁相接触,每组所述第二液压筒(4)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5),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筒(7)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气囊(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吊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筒(7)的下方放置有水平支撑台(1),所述水平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2),每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下半(11),每个所述卡扣下半(11)的上表面均固定铰接有卡扣上半(9),每个所述卡扣下半(11)的内壁均与第一液压筒(7)的外表面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吊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杰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盛减振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