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1314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双叉臂前悬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球头机构,所述球头机构包括,一内球体,其具有一条贯通球心的第一连接通道;一对球头垫块,其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的端部之间卡设住所述内球体的侧壁,一对所述球头垫块的相背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所述球头垫块为具有一贯穿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对应,且均通过一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连接轴贯穿一体连接;所述内球体转动铰接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通过控制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以绕所述内球体为原点铰接转动来控制所述越野车的转向方向。可广泛应用于越野车转向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
本技术涉及越野车转向装置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越野汽车运动已经越来越普及,涉猎越野车的群体也越来越多;随着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越野车的各项性能要求也逐步增加;受限于普通越野车转向中,万向球头机构的某一个方向上的转角大小限制,无法同时满足较大的悬架行程和转向角度的技术弊端,很多越野的方向调整和驾驶体验受到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实现不同方向转向的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双叉臂前悬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球头机构,所述球头机构包括,一内球体,其具有一条贯通球心的第一连接通道;一对球头垫块,其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的端部之间卡设住所述内球体的侧壁,一对所述球头垫块的相背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所述球头垫块为具有一贯穿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对应,且均通过一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连接轴贯穿一体连接;其中,所述内球体转动铰接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通过控制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以绕所述内球体为原点铰接转动来控制所述越野车的转向方向。优选地,所述球头垫块的外径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缩小,形成类梯形结构,所述球头垫块外径小的一端抵住所述内球体的外壁位于第一连接通道处、并与所述内球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通道缺口相弥合。优选地,所述球头机构还包括一对球头焊接座,且相对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之间形成卡合空间,该卡合空间将所述内球体卡合在内。优选地,所述球头机构还包括一对球头外座,其相对设置在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内位于所述内球体的外侧,并抵于所述内球体的相对外侧壁。优选地,所述球头机构还包括若干弹性限位装置,其设置在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内并相抵于所述内球体外侧壁。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装置为限位卡簧。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适应性强,球头机构的旋转角度大,满足较大转向越野车的转向需求。2、结构受力好,使用寿命长,通过多重对内球体的防护连接,有效提高了球头机构的适应性稳定性。3、能满足越野车多个方向的转向,即左右上下以及满足绕转向原点以球铰的方式旋转范围。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球头机构与双叉臂前悬架的连接结构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球头垫块,2、球头焊接座,3、限位卡簧,4、球头外座,5、内球体,6、球头机构,7、双叉臂前悬架,8、钢管,9、吊耳,10、连接杆,1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双叉臂前悬架7以及设置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7上的球头机构6,所述球头机构6包括,一内球体5,其具有一条贯通球心的第一连接通道;一对球头垫块1,其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的端部之间卡设住所述内球体5的侧壁,一对所述球头垫块1的相背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7上,所述球头垫块1为具有一贯穿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对应,且均通过一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7上的连接轴贯穿一体连接;其中,所述内球体5转动铰接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通过控制所述双叉臂前悬架7以绕所述内球体5为原点铰接转动来控制所述越野车的转向方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球头垫块1的两端部将内球体5卡合在内,形成球铰的连接特性,双叉臂前悬架7绕内球体5为旋转原点可实现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转向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当中转向单一、刚性大而造成的机动性能差的弊端;设置时,球头垫块1的外径小的一端形成与内球体5的第一通道的通道缺口相适配的弧形端面,球头垫块1与内球体5连接时,该弧形端面刚好与第一通道的缺口弥合,使内球体5形成类圆球状。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头垫块1的外径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缩小,形成类梯形结构,所述球头垫块1外径小的一端抵住所述内球体5的外壁位于第一连接通道处、并与所述内球体5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通道缺口相弥合。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头机构6还包括一对球头焊接座2,且相对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2之间形成卡合空间,该卡合空间将所述内球体5卡合在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球头焊接座2应先设置在车体上,设置时,需要根据内球体5的尺寸进行合理化设计,以能够刚好满足容纳要求的尺寸方案为设计基准。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头机构6还包括一对球头外座4,其相对设置在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2内位于所述内球体5的外侧,并抵于所述内球体5的相对外侧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球头焊接座2与内球体5接触的表面具有可滑动的滑面。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头机构6还包括若干弹性限位装置,其设置在一对所述球头焊接座2内并相抵于所述内球体5外侧壁。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限位装置为限位卡簧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卡簧3限制内球体5与一对球头焊接座2的同时,其自身的弹力较好第提供了内球体5转动时的韧性,以增强越野车在较大、较频繁的转向中的稳定性。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双叉臂前悬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球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机构包括,/n一内球体,其具有一条贯通球心的第一连接通道;/n一对球头垫块,其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的端部之间卡设住所述内球体的侧壁,一对所述球头垫块的相背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所述球头垫块为具有一贯穿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对应,且均通过一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连接轴贯穿一体连接;/n其中,所述内球体转动铰接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通过控制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以绕所述内球体为原点铰接转动来控制所述越野车的转向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双叉臂前悬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球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机构包括,
一内球体,其具有一条贯通球心的第一连接通道;
一对球头垫块,其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的端部之间卡设住所述内球体的侧壁,一对所述球头垫块的相背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所述球头垫块为具有一贯穿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对应,且均通过一连接在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上的连接轴贯穿一体连接;
其中,所述内球体转动铰接设置在所述越野车的车体上,通过控制所述双叉臂前悬架以绕所述内球体为原点铰接转动来控制所述越野车的转向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越野车大行程悬架系统的万向球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垫块的外径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缩小,形成类梯形结构,所述球头垫块外径小的一端抵住所述内球体的外壁位于第一连接通道处、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银飞刘韬周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小绿人动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