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09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包括中冷器本体和设在中冷器本体外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冷器本体内分别设有气道和水道,中冷器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气道相对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出气口设有出气温度传感器、出气压力传感器和出气调节阀;中冷器本体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水道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冷却水回水管上设有回水调节阀;电子控制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出气温度传感器、出气压力传感器、出气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发动机中冷器没有保护功能,效率低的缺陷,可保护发动机中冷器,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中冷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以及降低燃油消耗,增压器在发动机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动机增压后的空气温度达130℃~150℃,甚至更高,研究表明进气增压温度每下降10℃,它的密度大约增大3%,发动机热效率约提高0.5%。为获得更高的缸内充量密度,提高功率有必要对增压后空气进行冷却。在整车上发动机采用空空冷却,即采用冷空气冷却增压后的空气。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上常采用水空中冷器,通过循环冷却水来实现对发动机增压后空气温度的控制。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增压器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随着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推出,其对重型车发动机试验中冷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冷机试验之前,中冷装置的冷却液大于20℃,且整个试验循环中不允许改变,此外,当额定工况点中冷后温度稳定后,冷却液流量保持不变。发动机在生产时需要对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发动机测试需要对增压进气进行冷却,现有发动机的中冷器没有保护功能,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解决了发动机中冷器没有保护功能,效率低的缺陷,可保护发动机中冷器,工作效率更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包括中冷器本体和设在所述中冷器本体外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中冷器本体内分别设有气道和水道,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气道相对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温度传感器、出气压力传感器和出气调节阀;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水道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冷却水回水管上设有回水调节阀;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调节阀和所述回水调节阀。优选地,所述进气口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发动机进气胶管、中冷器进气直管和中冷器进气弯管,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中冷器进气弯管上。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进气直管的进气端套在所述发动机进气胶管内,所述中冷器进气直管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器进气直管接头连接所述中冷器进气弯管的进气端,所述中冷器进气弯管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器进气弯管接头连接所述中冷器本体。优选地,所述出气口沿出气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中冷器出气弯管、中冷器出气直管和发动机出气胶管,所述出气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气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中冷器出气弯管上。优选地,所述中冷器出气直管的出气端套在所述发动机出气胶管内,所述中冷器出气直管的进气端通过中冷器出气直管接头连接所述中冷器出气弯管的出气端,所述中冷器出气弯管的进气端通过中冷器出气弯管接头连接中冷器本体,所述出气调节阀设在所述中冷器出气弯管接头上。优选地,所述中冷器本体的外侧还设有中冷器挂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回水调节阀根据出气温度传感器设定的阙值进行调节水量,进而使出气温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当进气压力传感器与出气压力传感器的相差超出一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发出“中冷器堵塞”的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清理中冷器本体。当进气温度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超出一定高值时,则为发动机超速了,电子控制单元发出“超速”的报警信息,并控制出气调节阀关闭,以快速封堵发动机进气,达到发动机快速停机,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该装置可有效保护发动机中冷器,工作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的侧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中的控制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中的控制策略图。图中,1-中冷器本体,2-电子控制单元,3-进气口,4-出气口,5-进气温度传感器,6-进气压力传感器,7-出气温度传感器,8-出气压力传感器,9-出气调节阀,10-冷却水进水管,11-冷却水回水管,12-回水调节阀,13-发动机进气胶管,14-中冷器进气直管,15-中冷器进气弯管,16-中冷器进气直管接头,17-中冷器进气弯管接头,18-中冷器出气弯管,19-中冷器出气直管,20-发动机出气胶管,21-中冷器出气直管接头,22-中冷器出气弯管接头,23-中冷器挂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同时参见图1~4,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包括中冷器本体1和设在中冷器本体1外的电子控制单元2,中冷器本体1内分别设有气道和水道,中冷器本体1上设有分别连通气道相对两端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4,进气口3设有进气温度传感器5和进气压力传感器6,出气口4设有出气温度传感器7、出气压力传感器8和出气调节阀9。中冷器本体1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水道的冷却水进水管10和冷却水回水管11,冷却水回水管11上设有回水调节阀12。电子控制单元2分别电性连接进气温度传感器5、进气压力传感器6、出气温度传感器7、出气压力传感器8、出气调节阀9和回水调节阀12。本技术的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在使用时,进气温度传感器5可实时测量中冷器的进气温度。进气压力传感器6可实时测量中冷器的进气压力。回水调节阀12可快速对冷却器冷却的气体进行温度控制。出气温度传感器7可实时测量中冷器本体1的出气温度。出气压力传感器8可实时测量中冷器本体1的出气压力。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2控制回水调节阀12根据出气温度传感器7设定的阙值进行调节水量,进而使出气温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具体为:当出气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气体温度低于设定值的最低值时,电子控制单元2控制回水调节阀12关闭,以减缓热空气与冷却水的换热速度。当出气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气体温度高于设定值的最高值时,电子控制单元2控制回水调节阀12开启,以加快热空气与冷却水的换热速度。当进气压力传感器6与出气压力传感器8的相差超出一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2发出“中冷器堵塞”的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清理中冷器本体1。当进气温度传感器5或进气压力传感器6超出一定高值时,则为发动机超速了,电子控制单元2发出“超速”的报警信息,并控制出气调节阀9关闭,以快速封堵发动机进气,达到发动机快速停机,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该装置可有效保护发动机中冷器,工作效率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3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本体和设在所述中冷器本体外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中冷器本体内分别设有气道和水道,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气道相对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温度传感器、出气压力传感器和出气调节阀;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水道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冷却水回水管上设有回水调节阀;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调节阀和所述回水调节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本体和设在所述中冷器本体外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中冷器本体内分别设有气道和水道,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气道相对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口设有出气温度传感器、出气压力传感器和出气调节阀;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水道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冷却水回水管上设有回水调节阀;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气调节阀和所述回水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发动机进气胶管、中冷器进气直管和中冷器进气弯管,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中冷器进气弯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发动机中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雄伟朱明贤梁业李进曹振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