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86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包括加固结构和浇筑模板,加固结构包括T型梁、加固骨架和后浇结构,后浇结构设在T型梁的腹板加固段的外侧,加固骨架位于后浇结构内,并与T型梁的腹板连接。设置加固骨架并利用咬合凹槽使得加固结构与腹板结构的固结更加牢固,具有结合性强,可靠稳定的优点,保证对腹板结构的修复效果。模板体系包括包括主模板和临时存料模板,主模板设在后浇结构的外侧,临时存料模板水平设在主模板的顶部,位于主模板的左右两侧;浇筑模板体系通过设置临时存料模板实现了先进行后浇结构底部结构的浇筑、吊升后再进行后浇结构侧面结构的浇筑的操作,保证了后浇结构的一体性和结构的密实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
本技术涉及桥梁加固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T形截面梁,因其截面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被大量应用于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的梁式桥结构中。由于使用期限的不断延长,并在车辆超载、外物撞击等各种因素作用下,随之出现耐久性退化和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导致腹板出现裂缝增大、刚度降低,其变形、裂缝超过其正常使用状态,需要对梁体腹板进行维修加固。目前的维修加固方法一般采用预应力法、黏贴钢板法、黏贴碳纤维法等,但是上述修复方法,或存在施工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便捷性较差的问题,或存在修补后牢固性和耐久性差的问题。随着高强混凝土材料技术的发展,UHPC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流动性,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加固既有运营桥梁,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应用UHPC材料对T形梁腹板进行修复加固,并克服现有加固施工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对T型梁腹板进行修复加固,具有固连效果好、整体性强、结构稳固和使用性能好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包括加固结构和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设在加固结构外侧;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梁、加固骨架和后浇结构,所述后浇结构设在T型梁的腹板加固段的外侧,所述加固骨架位于后浇结构内,并与T型梁的腹板连接;所述浇筑模板用于浇筑后浇结构,包括主模板和临时存料模板,所述主模板设在后浇结构的外侧,所述临时存料模板水平设在主模板的顶部,位于主模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骨架包括纵向主筋、加固植筋和外侧绑筋,所述纵向主筋平行于T型梁设置,位于T型梁腹板底面的下侧,所述加固植筋垂直于T型梁设置,间隔设置在T型梁腹板内,所述外侧绑筋间隔设置在T型梁腹板外侧,所述外侧绑筋的顶端与加固植筋的外端连接,底端与纵向主筋连接;所述T型梁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咬合凹槽,所述咬合凹槽设在腹板的左右侧面及底面上,位于左右侧面上的咬合凹槽竖向设置;所述后浇结构为U型槽结构,采用UHPC材料浇筑;所述外侧绑筋为U型结构,所述纵向主筋位于间隔设置的外侧绑筋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主模板和临时存料模板之间设有连接撑杆,所述连接撑杆前后间隔设置,并位于主模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临时存料模板的内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主模板侧板的顶端,所述连接撑杆的顶端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在临时存料模板的外端,所述连接撑杆的底端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在主模板的侧板底端。进一步地,所述主模板的顶部设有铰接合页,底部设有连接环,所述临时存料模板的内端设有设有铰接合页,外端时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撑杆的两端设有连接环,所述铰接合页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连接环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模板为顶面和前后两侧面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主模板上设有接料翼板,所述接料翼板位于主模板左右侧板的外侧,所述接料翼板的前后两侧设有挡料条,所述临时存料模板包括存料底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设在存料底板的前后两侧及外侧。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设置加固骨架并利用咬合凹槽使得加固结构与腹板结构的固结更加牢固,具有结合性强,可靠稳定的优点,保证对腹板结构的修复效果;浇筑模板体系通过设置临时存料模板实现了先进行后浇结构底部结构的浇筑、吊升后再进行后浇结构侧面结构的浇筑的操作,保证了后浇结构的一体性和结构的密实性;并且采用两次浇筑的施工方法有效避免了高空施工时后浇结构底部结构无法有效振捣密实保证质量以及无法保证后浇结构尺寸厚度的缺点,保证了加固结构的整体性、一致性和性能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固结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T型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加固骨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模板体系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模板体系浇筑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T型梁,11-咬合凹槽,2-加固骨架,21-纵向主筋,22-加固植筋,23-外侧绑筋,3-后浇结构,4-主模板,5-临时存料模板,6-连接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2、3、4、7、8所示,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包括加固结构和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设在加固结构外侧;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梁1、加固骨架2和后浇结构3,所述后浇结构3设在T型梁1的腹板加固段的外侧,所述加固骨架2位于后浇结构3内,并与T型梁1的腹板连接;所述浇筑模板用于浇筑后浇结构3,包括主模板4和临时存料模板5,所述主模板4通过支撑结构设在后浇结构3的外侧,用于浇筑后浇结构,所述临时存料模板5水平设在主模板4的顶部,活动连接在主模板4的左右两侧,并可做180°旋转。主模板4用于成型后浇结构3,临时存料模板5用于临时存料,将混凝土均匀稳定的浇筑到主模板4中,保证混凝土的混合一致,并简化操作,降低浇筑难度。如图3、4、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骨架2包括纵向主筋21、加固植筋22和外侧绑筋23,所述纵向主筋21平行于T型梁1设置,位于T型梁1腹板底面的下方,所述加固植筋22垂直于T型梁1设置,间隔设置在T型梁1腹板内,所述外侧绑筋23间隔设置在T型梁1腹板外侧,所述外侧绑筋23的顶端与加固植筋22的外端连接,底端与纵向主筋21连接。如图2、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T型梁1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咬合凹槽11,所述咬合凹槽11设在腹板的左右侧面及底面上,位于左右侧面上的咬合凹槽11竖向设置。如图3、4所示,优选的,所述后浇结构3为U型槽结构,浇筑完成后期内壁形成与咬合凹槽11配合的凸起,保证后浇结构3与腹板结构的结合稳定性。采用UHPC材料浇筑的后浇结构3有效增强结构强度和连接的牢固性能,保证对腹板结构的修复效果;所述外侧绑筋23为U型结构,其顶端分别绑扎在加固植筋22的两端,所述纵向主筋21位于间隔设置的外侧绑筋23的内部,并与外侧绑筋23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其特征是,包括加固结构和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设在加固结构外侧;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梁(1)、加固骨架(2)和后浇结构(3),所述后浇结构(3)设在T型梁(1)的腹板加固段的外侧,所述加固骨架(2)位于后浇结构(3)内,并与T型梁(1)的腹板连接;/n所述浇筑模板用于浇筑后浇结构(3),包括主模板(4)和临时存料模板(5),所述主模板(4)设在后浇结构(3)的外侧,所述临时存料模板(5)水平设在主模板(4)的顶部,位于主模板(4)的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其特征是,包括加固结构和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设在加固结构外侧;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梁(1)、加固骨架(2)和后浇结构(3),所述后浇结构(3)设在T型梁(1)的腹板加固段的外侧,所述加固骨架(2)位于后浇结构(3)内,并与T型梁(1)的腹板连接;
所述浇筑模板用于浇筑后浇结构(3),包括主模板(4)和临时存料模板(5),所述主模板(4)设在后浇结构(3)的外侧,所述临时存料模板(5)水平设在主模板(4)的顶部,位于主模板(4)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UHPC材料修复T型梁腹板的加固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加固骨架(2)包括纵向主筋(21)、加固植筋(22)和外侧绑筋(23),所述纵向主筋(21)平行于T型梁(1)设置,位于T型梁(1)腹板底面的下侧,所述加固植筋(22)垂直于T型梁(1)设置,间隔设置在T型梁(1)腹板内,所述外侧绑筋(23)间隔设置在T型梁(1)腹板外侧,所述外侧绑筋(23)的顶端与加固植筋(22)的外端连接,底端与纵向主筋(21)连接;
所述T型梁(1)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咬合凹槽(11),所述咬合凹槽(11)设在腹板的左右侧面及底面上,位于左右侧面上的咬合凹槽(11)竖向设置;
所述后浇结构(3)为U型槽结构,采用UHPC材料浇筑;所述外侧绑筋(23)为U型结构,所述纵向主筋(21)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华鲁日旺薛会青王勃王设刘恋姚嘉刘汉涛田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