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302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涉及有效宽度分析领域,包括:所述混凝土板底部中间安装设置有钢梁;通过钢梁底部设置相应的垂直度检测模块,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及设置于数据处理模块外侧的数据收发射模块,可以对钢梁与地面的垂直度进行检测,通过垂直度检测模块对钢梁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将监测数据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会通过数据收发射模块将监测数据进行发生,来辅助钢梁的校准工作,解决了所支撑的钢梁的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出现倾斜,试验人员常用的测量方法为目测或者通过经纬度检测仪对钢梁的支撑位置进行检测,但是这样的方法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影响有效宽度试验的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效宽度分析,特别涉及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1、为考虑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剪力滞效应,有效翼缘宽度的概念被提出并引入初等梁理论。然而目前研究多针对组合梁正弯矩弹性受力状态下的有效宽度,对于负弯矩组合梁正常使用阶段下的有效宽度研究尚不够十分明确,在提出组合梁正常使用阶段时负弯矩区有效翼缘宽度的简化公式,进而依此计算混凝土板内的钢筋应力和混凝土裂缝宽度,通过组合梁正弯矩和负弯矩加载的试验数据以及精细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随后提出了负弯矩区组合梁基于钢筋应力的有效宽度的确定方法,通过数值拟合提出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有效宽度关于均布加载和跨中集中加载的简化计算公式。最后基于提出的有效宽度简化公式确立了正常使用阶段组合梁负弯矩区钢筋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比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规范建议方法会大大低估负弯矩区混凝土对于整体受力的贡献,钢筋应力和相应的裂缝宽度计算结果被明显高估,然而在对有效宽度进行分析时,所支撑的钢梁的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出现倾斜,试验人员常用的测量方法为目测或者通过经纬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包括: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呈长方形板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底部中间安装设置有钢梁(2);所述混凝土板(1)还包括有:钢筋(101),钢筋(101)预埋设置于混凝土板(1)内部;钢筋(101)呈纵向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钢梁(2)与混凝土板(1)的底部连接;所述钢梁(2)还包括有:栓钉(201),栓钉(201)安装设置于与混凝土板(1)的底部连接的钢梁(2)底部;栓钉(201)与混凝土板(1)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包括: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呈长方形板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底部中间安装设置有钢梁(2);所述混凝土板(1)还包括有:钢筋(101),钢筋(101)预埋设置于混凝土板(1)内部;钢筋(101)呈纵向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钢梁(2)与混凝土板(1)的底部连接;所述钢梁(2)还包括有:栓钉(201),栓钉(201)安装设置于与混凝土板(1)的底部连接的钢梁(2)底部;栓钉(201)与混凝土板(1)之间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还包括有:安装座(202),安装座(202)设置为方形座结构,且安装座(202)设置为四组,安装座(202)呈对称状安装设置于钢梁(2)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还包括有:垂直度检测模块(203),垂直度检测模块(203)安装设置于两组安装座(202)相邻一侧,且垂直度检测模块(203)之间均呈垂直状设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的有效宽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还包括有:钢梁腹板(204),钢梁腹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力卢冠楠李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