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8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涉及到桥梁加固领域,包括桥梁,桥梁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强杆,每组两个加强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两个第一L形板和固定板之间均设有碳纤维板,两个碳纤维板相反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L形板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碳纤维板相匹配的条形孔,两个碳纤维板相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碳纤维板进行张紧加固,从而能够提高碳纤维板承受能力,避免碳纤维板断裂,提高桥梁的安装性,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桥梁公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到了目前,许多建筑已久的桥梁都进入老龄化,而且当初建筑桥梁的标准也较低,汽车超载,外部环境的不断腐蚀,还有些受到自然灾害,所以桥梁存在严重的变形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如果不解决的话,很可能会引起重大的安全问题,比如桥梁坍塌,这样会给我们的人民造成恐慌,经济上也带来很大损失。目前,一般使用碳纤维板对桥梁进行加固补强,而碳纤维板在使用安装时,需要通过张紧装置将碳纤维板进行张紧,以提高碳纤维板的承受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碳纤维板在张紧时,需要分别通过张紧装置进行张紧,张紧程度不一致,影响碳纤维板的承受强度,从而碳纤维板容易发生断裂,且会影响桥梁的加固补强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碳纤维板在张紧时,需要分别通过张紧装置进行张紧,张紧程度不一致,影响碳纤维板的承受强度,从而碳纤维板容易发生断裂,且会影响桥梁的加固补强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包括桥梁,所述桥梁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强杆,每组两个所述加强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两个所述第一L形板和固定板之间均设有碳纤维板,两个所述碳纤维板相反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L形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碳纤维板相匹配的条形孔,两个所述碳纤维板相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且两个碳纤维板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板,两个所述拉板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轴销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个所述调节杆相反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销分别与两个拉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均通过螺纹孔共同螺纹套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空腔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杆壁中部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空腔的内部还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且蜗杆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板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螺栓头。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下端四角处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桥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L形板的下端两侧均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桥梁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L形板和固定板之间均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侧壁开设有与碳纤维板相配的条形口并与对应的碳纤维板活动套接,且加强板的侧壁通过两个通孔与对应的两个加强杆活动套接,所述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三固定螺栓与桥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L形板,两个L形板的竖直部均分别延伸至桥梁的前后两侧并通过第四固定螺栓与桥梁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拉板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球形槽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拉板的一侧与空腔的侧壁相抵。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两组连接杆和两个调节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转动螺栓头能够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能够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能够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调节板相对移动,两个调节板能够带动两组调节杆移动,两组调节杆能够带动两个拉板相对移动,两个拉板通过两组连接杆能够带动两个连接板相对移动,两个连接板分别能够对两个碳纤维板施加拉力,从而能够将两个碳纤维板进行张紧,避免碳纤维板断裂;2、通过设有的两个加强板能够对两个碳纤维板进行支撑,且两个加强板与桥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两个碳纤维板的承受力,避免碳纤维板断裂;3、通过设有的两个第二L形板和两组第四固定螺栓能够使固定板与桥梁固定的更加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梁;2、固定板;3、加强杆;4、第一L形板;5、碳纤维板;6、连接板;7、连接杆;8、拉板;9、调节板;10、调节杆;11、双向螺纹杆;12、蜗轮;13、蜗杆;14、螺栓头;15、第一固定螺栓;16、第二固定螺栓;17、加强板;18、第三固定螺栓;19、第二L形板;20、第四固定螺栓;21、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包括桥梁1,桥梁1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强杆3,每组两个加强杆3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4,两个第一L形板4和固定板2之间均设有碳纤维板5,两个碳纤维板5相反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L形板4固定连接,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碳纤维板5相匹配的条形孔,两个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且两个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两个连接板6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7,两组连接杆7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板8,两个拉板8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板9,调节板9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轴销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0,两个调节杆10相反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销分别与两个拉板8转动连接,两个调节板9均通过螺纹孔共同螺纹套接有双向螺纹杆11,双向螺纹杆1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空腔前后两侧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11的杆壁中部固定套接有蜗轮12,空腔的内部还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13,蜗杆13与蜗轮12啮合,且蜗杆13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板2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螺栓头14。如图1和图2示,固定板2下端四角处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与桥梁1固定连接,便于将固定板2与桥梁1进行固定,两个第一L形板4的下端两侧均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与桥梁1固定连接,便于将两个第一L形板4与桥梁1固定。如图1和图2示,两个第一L形板4和固定板2之间均设有加强板17,加强板17的侧壁开设有与碳纤维板5相配的条形口并与对应的碳纤维板5活动套接,且加强板17的侧壁通过两个通孔与对应的两个加强杆3活动套接,加强板17通过多个第三固定螺栓18与桥梁1固定连接,两个加强板17能够对两个碳纤维板5进行支撑,且两个加强板17与桥梁1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两个碳纤维板5的承受力,避免碳纤维板5断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1),所述桥梁(1)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强杆(3),每组两个所述加强杆(3)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4),两个所述第一L形板(4)和固定板(2)之间均设有碳纤维板(5),两个所述碳纤维板(5)相反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L形板(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碳纤维板(5)相匹配的条形孔,两个所述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且两个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两个所述连接板(6)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7),两组所述连接杆(7)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板(8),两个所述拉板(8)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轴销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0),两个所述调节杆(10)相反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销分别与两个拉板(8)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9)均通过螺纹孔共同螺纹套接有双向螺纹杆(11),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空腔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杆壁中部固定套接有蜗轮(12),所述空腔的内部还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13),所述蜗杆(13)与蜗轮(12)啮合,且蜗杆(13)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板(2)的下端并固定连接有螺栓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1),所述桥梁(1)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强杆(3),每组两个所述加强杆(3)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4),两个所述第一L形板(4)和固定板(2)之间均设有碳纤维板(5),两个所述碳纤维板(5)相反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L形板(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碳纤维板(5)相匹配的条形孔,两个所述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并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且两个碳纤维板(5)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两个所述连接板(6)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7),两组所述连接杆(7)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板(8),两个所述拉板(8)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轴销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0),两个所述调节杆(10)相反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销分别与两个拉板(8)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9)均通过螺纹孔共同螺纹套接有双向螺纹杆(11),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空腔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杆壁中部固定套接有蜗轮(12),所述空腔的内部还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13),所述蜗杆(13)与蜗轮(12)啮合,且蜗杆(13)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板(2)的下端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顺昌罗媛媛罗均荣罗阳胡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建昌龙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