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158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包括:支撑框、支撑台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与所述支撑台之间用于上料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用于传送发火体的主转运机构和用于回收装载发火体的载具的副转运机构,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将发火体的载具从所述主转运机构移运至所述副转运机构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输送带和输送滚筒组合实现物料的搬运和输送,相比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下两层输送结构布置,上下两层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效率,使发火体载具循环利用,且上下布局紧凑,节省空间。副转运机构采用输送滚筒倾斜安装,无需提供动力,实现发火体载具的自动输送,达到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安全气囊
,具体涉及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对气囊安全使用和性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发火体已在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发火体卷封在储气罐中,当汽车高速行驶发生碰撞时,发火体点火,气囊展开瞬间充气,气囊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因此发火体与储气罐的加工性能直接影响气囊的安全系数。在将发火体卷封至储气罐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发火体进行上料,人们通常会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载有发火体的载具放置在工序前,然后再将未装发火体的载具搬走,因此导致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对装有发火体的载具进行转运,对未装发火体的载具进行回收的转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能够转运发火体和回收发火体载具的转运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包括:支撑框、支撑台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与所述支撑台之间用于上料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用于传送发火体的主转运机构和用于回收装载发火体的载具的副转运机构,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将发火体的载具从所述主转运机构移运至所述副转运机构的升降机构。优选地,所述主转运机构安设在所述副转运机构的正上侧,所述主转运机构和所述副转运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支撑台上安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主转运机构的支撑架,所述主转运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副转运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副转运机构朝前进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升降机构安设在所述主转运机构的前进方向末端以及所述副转运机构前进方向起始端。优选地,所述主转运机构包括输送带组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组的驱动件。优选地,所述输送带组包括两条平行的输送带,两条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火体载具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副转运机构包括两条平行的输送滚筒,两条所述输送滚筒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火体载具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升降件和托板,所述升降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升降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所述升降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板,所述托板沿所述升降座在两条所述的输送带之间及两条所述的输送滚筒之间滑动。优选地,所述升降座上安设有导轨,所述托板上安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安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安设有用于检测发火体载具的传感器。优选地,所述两条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的中间安设有用于制动发火体载具的制动气缸。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上安设有防护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输送带和输送滚筒组合实现物料的搬运和输送,相比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采用上下两层输送结构布置,主转运机构用于传送发火体,副转运机构用于将发火体载具回收,上下两层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效率,使发火体载具循环利用,且上下布局紧凑,节省空间。本技术的副转运机构采用输送滚筒倾斜安装,无需提供动力,实现发火体载具的自动输送,达到节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支撑框;11、防护罩;2、支撑台;21、支撑架;22、连接板;3、转运机构;31、主转运机构;311、输送带组;3111、输送带;312、驱动件;32、副转运机构;321、输送滚筒;4、升降机构;41、升降座;411、导轨;42、升降件;43、托板;431、滑块;5、传感器;6、制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包括:支撑框1、支撑台2以及安装在支撑框1与支撑台2之间用于上料的转运机构3,转运机构3包括用于传送发火体的主转运机构31和用于回收装载发火体的载具的副转运机构32,支撑台2上设有用于将发火体的载具从主转运机构31移运至副转运机构32的升降机构4。本实施例中,支撑框1和支撑台2对转运机构3起支撑作用,从而实现转运机构3进行上料,主转运机构31将装有发火体的载具转运至升降机构4上等待发火体被取出加工,本实施例的发火体载具可放置6个发火体,当6个发火体全部取走后,发火体载具通过升降机构4移至下侧的副转运机构32,副转运机构32将载具运回,实现发火体载具的循环使用,相比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主转运机构31安设在副转运机构32的正上侧,主转运机构31和副转运机构32的一端与支撑框1连接,支撑台2上安设有用于支撑主转运机构31的支撑架21,主转运机构31的另一端与支撑架21连接,副转运机构32的另一端与支撑台2连接,副转运机构32朝前进方向向下倾斜,升降机构4安设在主转运机构31的前进方向末端以及副转运机构32前进方向起始端。本实施例中,主转运机构31与副转运机构32采用上下两层设置,上层实现发火体的转运、下层实现发火体载具的回收,同时进行,互不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上下两层设计布局紧凑,节省空间。副转运机构32采用输送滚筒向下倾斜安装,无需提供动力,实现发火体载具的自动输送,达到节能效果。其中,主转运机构31包括输送带组311和用于驱动输送带组311的驱动件312。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2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为输送带组311提供动力。其中,输送带组311包括两条平行的输送带3111,两条输送带3111之间的间隙小于发火体载具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将装有发火体的载具放置在两条平行的输送带3111上,发火体载具两端将横跨在两条输送带3111上,当两条输送带3111之间的间隙大于发火体载具的长度时,发火体载具将会掉落。其中,副转运机构32包括两条平行的输送滚筒321,两条输送滚筒321之间的间隙小于发火体载具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发火体从载具取出后,发火体载具被升降机构4运至输送滚筒321上,发火体载具横跨在两条输送滚筒321上,由于输送滚筒321是朝前进方向倾斜设置,因此,发火体载具在自身重力下向下滑动,实现载具的循环利用。其中,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座41、升降件42和托板43,升降座41固定安装在支撑台2上,升降件42安装在升降座41上,升降件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托板43,托板43沿升降座41在两条的输送带3111之间及两条的输送滚筒321之间滑动。本实施例中,升降件42为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带动托板43上下移动,当托板43移至最上端时,托板43的高度略低于两条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支撑台(2)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1)与所述支撑台(2)之间用于上料的转运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3)包括用于传送发火体的主转运机构(31)和用于回收装载发火体的载具的副转运机构(32),所述支撑台(2)上设有用于将发火体的载具从所述主转运机构(31)移运至所述副转运机构(32)的升降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支撑台(2)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1)与所述支撑台(2)之间用于上料的转运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3)包括用于传送发火体的主转运机构(31)和用于回收装载发火体的载具的副转运机构(32),所述支撑台(2)上设有用于将发火体的载具从所述主转运机构(31)移运至所述副转运机构(32)的升降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运机构(31)安设在所述副转运机构(32)的正上侧,所述主转运机构(31)和所述副转运机构(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1)连接,所述支撑台(2)上安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主转运机构(31)的支撑架(21),所述主转运机构(3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1)连接,所述副转运机构(3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2)连接,所述副转运机构(32)朝前进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升降机构(4)安设在所述主转运机构(31)的前进方向末端以及所述副转运机构(32)前进方向起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运机构(31)包括输送带组(311)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组(311)的驱动件(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火体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311)包括两条平行的输送带(3111),两条所述输送带(3111)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火体载具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诺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