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贵专利>正文

一种铸铁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27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厨房用的铸铁锅。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面上,设有至少两组断续的圆环状或螺旋状凸起筋肋2。此改进比原有的锅体底部平滑表面的受热面积提高了一倍以上;使烹饪食品的火焰能沿锅体底部断续的筋肋2之间的缺口3以圆周方向向外一层凸起筋肋迂回加热,缓解了火焰沿原来的锅底平滑表面圆周方向向外漫延的速度,减少了热损耗,延长了火焰在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效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橱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烹饪食品用的铸铁锅。铸铁锅是我国历代沿袭的传统橱房用具。这种锅不仅经济实惠,朴实耐用,主要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人体对铁质元素的摄取。据国际卫生专家研究证明,人体所需的铁质元素有50%以上是从铁质炊具中获得的。因此,早在八十年代,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就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中国制造的铸铁锅。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以出口各种类型的铸铁锅而享有盛名。近年来,以液化气、煤气或煤为能源进行烹饪食品所用的锅日益普及,象各种类型的铝合金锅,不锈钢锅等广泛地进入城乡居民的家庭,为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方便,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上述所说的锅的底部受热面均为平滑的表面,当以液化气、煤气或煤为燃料燃烧的火焰沿锅底圆周方向向外漫延时,使用者很难理想的控制火焰至适当强度,常有火力不强,烹饪食品时间需延长;或者火力太强,热量不能充分地被锅底受热面所吸收,火焰则沿锅底圆周方向向外漫延,热量损耗大;2、长期使用铝质或不锈钢锅体,既不利于人体对铁质元素的摄取,也缺乏铸铁锅所特有的传统风味。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锅体热效能,减少热损耗的铸铁锅。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在锅体底部的受热面上设有至少两组断续的圆环状或螺旋状凸起筋肋。本技术还可以在锅体底部的受热面上设有3个支腿。本技术由于在锅体底部设有断续的圆环状或螺旋状凸起筋肋,比原有的锅体底部平滑表面受热面积提高了1倍以上;烹饪食品的火焰沿锅体底部断续的筋肋之间的缺口以圆周方向向外一层凸起筋肋迂回加热,延长了火焰在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热损耗,提高了热效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B--B向剖面示意图。实施例1,参照图1--图2。通常在铸铁锅口直径为260mm-300mm时,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面上,铸有其直径大小不等,相互叠套的8组断续的圆环状凸起筋肋2,凸起筋肋高度一般选择在8mm-12mm,其筋肋最大厚度为2mm。锅体1外侧上部设有把手5,与其对称的另一侧设有手把6。使用时,锅体安放在液化气灶、煤气灶或煤炉上,烹饪食品的火焰与锅体受热面接触后,并沿断续的凸起筋肋2之间的缺口3以圆周方向向外一层凸起筋肋2迂回扩散,对锅体底部受热面进行加热,因锅体底部的凸起筋肋2的两侧表面积增加,相应增加了锅体底部的受热面积,经测试,本技术比原来锅体平滑底部的受热面积增加1倍以上,热效能增加;又由于断续的凸起筋肋2起到缓解火焰沿锅底圆周方向向外漫延的速度,延长了火焰在锅底受热面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了热源,降低了热损耗。锅体底部铸有的3个支腿4,是防止锅体安放在平整台面上不至歪斜。实施例2,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面上,铸有5组断续的圆形螺旋状凸起筋肋2。锅体1外侧上部分别对称设有一个把手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铁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的底部受热面上设有至少两组断续的圆环状或螺旋状凸起筋肋(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铁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的底部受热面上设有至少两组断续的圆环状或螺旋状凸起筋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贵张庆钧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