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80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属于连接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压接管适用性差,密封性不强的问题。本压接式连接件包括连接管以及连接管外侧部的弯接管,弯接管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与卡槽,连接管的两端均连通设置有压接管,压接管的内径大于连接管的内径,且连接管与压接管呈同轴线设置,连接管内设置有配合管,配合管包括卡接部以及配合部,卡接部与连接管相固定,配合部伸入压接管内,同时配合部靠近连接管的一端与压接管靠近连接管的一端相贴靠,且配合部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压接管与配合部贴靠后所形成的截面呈U型。本压接式连接件具有适用性广,密封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接式连接件
本技术属于连接管
,尤其涉及一种压接式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直饮水系统、自来水系统、供暖系统、蒸汽系统、工业油管系统等管路系统中都会遇到管路对接,如果不用对接头,直接对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这类连接抗振动能力差,容易发生松动泄漏,因此很多场合的对接都采用对接头来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当压接管与被压接管接触面贴合且管壁平行的状态下,压接的密封效果最佳,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常见的压接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见被压接管的管径过小时,被压接管与压接管对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被压接管在压接管的抵靠部发生滑落或直接插入过剩的现象,从而导致被压接管在压接管内发生倾斜,在使用压接工具进行压接时,由于压接管与被压接管的接触面不是贴合状态,且压接管的管壁与被压接管的管壁不处于平行状态,故压接完毕后压接管与被压接管之间不是紧密贴合导致密封性能差,易发生漏水或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压接式连接件,解决了现有压接管适用性差,密封性不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包括连接管以及连接管外侧部的弯接管,弯接管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与卡槽,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连通设置有压接管,压接管的内径大于连接管的内径,且连接管与压接管呈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配合管,配合管包括卡接部以及配合部,卡接部与连接管相固定,配合部伸入压接管内,同时配合部靠近连接管的一端与压接管靠近连接管的一端相贴靠,且配合部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压接管与配合部贴靠后所形成的截面呈U型。连接管内设有有配合管,配合管的部分外周面与连接管内壁相抵靠,配合管包括卡接部、配合部,卡接部与连接管内壁相抵靠形成相固定,配合部伸入压接管内,同时配合部靠近连接管的一端与压接管靠近连接管的一端相贴靠,且配合部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所以配合部与压接管内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且使得压接管与配合部贴靠后所形成的截面呈U型,由于压接管与配合部共同形成的截面呈U型,所以在被压接管在插入压接管的过程中,配合部可起到一定导向的作用,使被压接管更好的插入压接管,同时配合部还可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防止被压接管在插入的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倾斜,尽可能使得被压接管的管壁与压接管的管壁保持平行。压接时,将被压接管插入至压接管与配合管之间的安装间隙内,使得被压接管插入后的端部抵靠在压接管的内壁以及配合管的外壁上(即U型截面的底面),当被压接管的端部贴靠完整且管壁与压接管管壁平行后,通过压接装置实现压接,由于配合部的设置使得压接管内的抵靠面得到延伸,所以当使用管径较小的被压接管时,也可使得被压接管的端部完全抵靠在压接管的抵靠面上且管壁与压接管的管壁保持平行,从而提高适用性能,且提高了压接后的密封性能。在上述的一种压接式连接件中,所述压接管包括截面呈圆弧状的抵靠部一以及与抵靠部一连接的压紧段,所述配合部包括截面呈圆弧状的抵靠部二以及与压紧段相平行且与抵靠部二连接的贴合段,所述抵靠部一内侧壁一端与抵靠部二外侧壁的一端相贴靠。抵靠部一内侧壁一端与抵靠部二外侧壁的一端相贴靠,由于抵靠部一与抵靠部二均呈圆弧形,且圆弧状的圆弧凸起方向均朝向连接管一侧,所以使得配合部与压接管贴靠后的截面呈U形状,从而更好的使被压接管插入抵靠完整贴合,避免产生滑落现象,抵靠部一未贴靠的一端连接有压紧段,抵靠部二未贴靠的一端连接有贴合段,且贴合部与压紧段相平行,故当插入被压接管时,贴合部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被压接管产生过大的倾斜,使得被压接管尽可能的与压接段保持平行,被压接管完整抵靠在抵靠部一的内壁以及抵靠部二的外壁上后(即U型截面的底面),通过压接装置挤压压紧段,从而完成压接安装。在上述的一种压接式连接件中,所述连接管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卡接部一侧面与限位槽内侧壁相抵靠,卡接部另一侧面上设有倾斜面,所述密封圈与倾斜面、限位槽内壁相抵靠形成密封。连接管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配合管所制材料为弹性材料,所以当安装配合管时,先挤压配合管的卡接部使得卡接部的内外径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再将配合管塞入连接管,当卡接部抵达限位槽后,在弹性材料的作用下,卡接部恢复初始外径,从而使得卡接部的一侧面与限位内侧壁槽相抵靠,同时限位槽内还设置有密封圈,当卡接部的一侧面与限位槽内侧壁相抵靠时,卡接部另一侧面上的倾斜面抵靠在密封圈上,同时密封圈抵靠在限位槽的其他壁面上,从而形成密封,且使得密封圈与卡接部形成固定。在上述的一种压接式连接件中,所述的压紧段未连接抵靠部一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部一,所述的贴合段未连接抵靠部二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部二,所述的密封部一与密封部二内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直径大于密封槽的槽深。密封槽内的密封圈直径大于密封槽的槽深,所以压接时被压接管的管壁会先接触到密封圈且使得密封圈向密封槽内进行挤压,压接后密封圈填充整个密封槽,避免了密封槽与密封圈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同时压紧段未连接抵靠部一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部一,贴合段未连接抵靠部二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部二,密封部一、密封部二使得压接管与被压接管之间形成双重的密封保护,更好的提升了密封性能。在上述的一种压接式连接件中,所述的弯接管一端还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一端设置有卡环,卡环固定至卡槽内,且防护罩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拆装间隙。防护罩与配合管的所制材料相同,也为弹性材料,且防护罩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拆装间隙,拆装间隙贯穿防护罩周面,设置防护罩可防止弯接管一端的外螺纹在未连接的状态下,因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破碎或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压接式连接件中连接管内设置有配合管,使得压接管与配合部相贴靠后共同形成的截面呈U型,故当被压接管在插入压接管的过程中,配合部可起到一定导向的作用与限位作用,使被压接管更好的插入压接管,防止被压接管在插入的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倾斜,尽可能使得被压接管的管壁与压接管的管壁保持平行,从而可提高压接后的密封性能;同时配合管上配合部的设置使得压接管内的抵靠面得到延伸,当使用管径较小的被压接管时,也可使得被压接管的端部完全抵靠在压接管的抵靠面上且管壁与压接管的管壁保持平行,从而提高适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一种压接式连接件的剖视图;图2是防护罩的状态图。图中,1、连接管;1a、限位槽;2、弯接管;2a、外螺纹;2b、卡槽;3、压接管;3a、抵靠部一;3b、压紧段;3c、密封部一;4、配合管;4a、卡接部;4a1、倾斜面;4b、配合部;4b1、抵靠部二;4b2、贴合段;4c、密封部二;5、密封圈;6、防护罩;6a、卡环;6b、拆装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包括连接管1以及连接管1外侧部的弯接管2,弯接管2一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包括连接管(1)以及连接管(1)外侧部的弯接管(2),弯接管(2)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a)与卡槽(2b),所述连接管(1)的两端均连通设置有压接管(3),压接管(3)的内径大于连接管(1)的内径,且连接管(1)与压接管(3)呈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内设置有配合管(4),配合管(4)包括卡接部(4a)以及配合部(4b),卡接部(4a)与连接管(1)相固定,配合部(4b)伸入压接管(3)内,同时配合部(4b)靠近连接管(1)的一端与压接管(3)靠近连接管(1)的一端相贴靠,且配合部(4b)的内径小于连接管(1)的内径,压接管(3)与配合部(4b)贴靠后所形成的截面呈U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包括连接管(1)以及连接管(1)外侧部的弯接管(2),弯接管(2)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a)与卡槽(2b),所述连接管(1)的两端均连通设置有压接管(3),压接管(3)的内径大于连接管(1)的内径,且连接管(1)与压接管(3)呈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内设置有配合管(4),配合管(4)包括卡接部(4a)以及配合部(4b),卡接部(4a)与连接管(1)相固定,配合部(4b)伸入压接管(3)内,同时配合部(4b)靠近连接管(1)的一端与压接管(3)靠近连接管(1)的一端相贴靠,且配合部(4b)的内径小于连接管(1)的内径,压接管(3)与配合部(4b)贴靠后所形成的截面呈U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管(3)包括截面呈圆弧状的抵靠部一(3a)以及与抵靠部一(3a)连接的压紧段(3b),所述配合部(4b)包括截面呈圆弧状的抵靠部二(4b1)以及与压紧段(3b)相平行且与抵靠部二(4b1)连接的贴合段(4b2),所述抵靠部一(3a)内侧壁一端与抵靠部二(4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倍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