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60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包括设有手柄槽的罩壳和设于罩壳上的按压机构,按压机构包括设于罩壳正面且位于手柄槽顶部一侧的按钮槽、活动设于按钮槽内的按钮、为按钮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以及第一端与按钮内端铰接的压杆,手柄槽顶部槽底处设有前后贯通的穿孔,压杆的中部与罩壳背面的支撑架铰接,其另一端与穿孔对应位置设有抵压凸起,向内按压按钮时带动压杆转动并使抵压凸起由穿孔穿过进入手柄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结构合理,使用其有利于储能操作时手柄由手柄槽内扳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属于框架断路器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框架断路器(也叫万能式断路器)是一种能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机械开关电器。现有技术中,框架断路器在手动储能时,需要用手指指尖伸入手柄槽内将储能手柄从罩壳上手柄槽内扳出手柄进行储能,储能手柄复位时再推入罩壳上手柄槽内,然而由于手柄顶端与手柄槽之间间隙较小,再手柄扳出时较为困难,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使用其结构有利于手柄从手柄槽内拉出。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包括设有手柄槽的罩壳和设于所述罩壳上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罩壳正面且位于所述手柄槽顶部一侧的按钮槽、活动设于所述按钮槽内的按钮、为所述按钮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以及第一端与所述按钮内端铰接的压杆,所述手柄槽顶部槽底处设有前后贯通的穿孔,所述压杆的中部与所述罩壳背面的支撑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穿孔对应位置设有抵压凸起,向内按压所述按钮时带动所述压杆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由所述穿孔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按钮上的螺旋压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钮上设有与所述按钮槽的槽底内沿卡接的卡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一体成型于所述按钮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钮不凸出所述按钮槽的正面槽口。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罩壳正面所述按钮槽处设置防护盖,通过将防护盖闭合遮挡按钮。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采用本技术中的罩壳结构,在实际操作时,通过向内按压所述按钮时带动所述压杆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由所述穿孔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内将手柄的顶端向外推动使其与罩壳之间形成明显的间隙,然后再用手将手柄扳出,操作更加方便,撤去施加在按钮上的压力后,按钮在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复位,并带动抵压凸起退出手柄槽,从而不对手柄再次进入手柄槽时产生阻碍影响,保证框架断路器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罩壳结构的正面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罩壳;10-手柄槽;11-按钮槽;12-穿孔;13-支撑架;2-按钮;21-卡扣;3-弹性件;4-压杆;41-抵压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中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设有手柄槽10的罩壳1和设于所述罩壳1上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罩壳1正面且位于所述手柄槽10顶部一侧的按钮槽11、活动设于所述按钮槽11内的按钮2、为所述按钮2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3以及第一端与所述按钮2内端铰接的压杆4,所述手柄槽10顶部槽底处设有前后贯通的穿孔12,所述压杆4的中部与所述罩壳1背面的支撑架13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穿孔12对应位置设有抵压凸起41,向内按压所述按钮2时带动所述压杆4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41由所述穿孔12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10内。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罩壳结构,在实际操作时,通过向内按压所述按钮2时带动所述压杆4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41由所述穿孔12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10内将手柄的顶端向外推动使其与罩壳1之间形成明显的间隙,然后再用手将手柄扳出,操作更加方便,撤去施加在按钮上的压力后,按钮在复位件3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复位,并带动抵压凸起41退出手柄槽10,从而不对手柄再次进入手柄槽10时产生阻碍影响,保证框架断路器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为套设在所述按钮2上的螺旋压簧,如此设置方便弹性件3的安装。参看图3所示,所述按钮2上设有与所述按钮槽11的槽底内沿卡接的卡扣21,通过卡扣与按钮槽11的槽底内沿卡接避免按钮2脱离按钮槽11,且安装按钮时操作比较快捷。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卡扣2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一体成型于所述按钮2上,如此设置卡接安装所述按钮2可靠性好,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卡扣2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再进一步,为了防止按钮被误碰,所述按钮2不凸出所述按钮槽11的正面槽口,更近一步,可在所述罩壳1正面所述按钮槽11处设置防护盖(图中未示出),通过将防护盖闭合遮挡按钮2。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手柄槽(10)的罩壳(1)和设于所述罩壳(1)上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罩壳(1)正面且位于所述手柄槽(10)顶部一侧的按钮槽(11)、活动设于所述按钮槽(11)内的按钮(2)、为所述按钮(2)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3)以及第一端与所述按钮(2)内端铰接的压杆(4),所述手柄槽(10)顶部槽底处设有前后贯通的穿孔(12),所述压杆(4)的中部与所述罩壳(1)背面的支撑架(13)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穿孔(12)对应位置设有抵压凸起(41),向内按压所述按钮(2)时带动所述压杆(4)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41)由所述穿孔(12)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断路器的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手柄槽(10)的罩壳(1)和设于所述罩壳(1)上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罩壳(1)正面且位于所述手柄槽(10)顶部一侧的按钮槽(11)、活动设于所述按钮槽(11)内的按钮(2)、为所述按钮(2)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3)以及第一端与所述按钮(2)内端铰接的压杆(4),所述手柄槽(10)顶部槽底处设有前后贯通的穿孔(12),所述压杆(4)的中部与所述罩壳(1)背面的支撑架(13)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穿孔(12)对应位置设有抵压凸起(41),向内按压所述按钮(2)时带动所述压杆(4)转动并使所述抵压凸起(41)由所述穿孔(12)穿过进入所述手柄槽(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断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俊朗电气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