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9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包括气压棒下外壳、气压棒上外壳和收纳箱,所述气压棒下外壳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气压棒上外壳,且气压棒上外壳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机构。该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通过解除螺栓的固定,从而解除了气压棒下外壳与气压棒上外壳之间的固定,继而方便了后续更换气压棒下外壳内部元件的工作,同时第一橡胶块一方面提高了密封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螺栓固定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润滑机构,使得后续可以对气压棒下外壳的内部增加润滑油,从而减小了活塞滑动时的摩擦力,且活塞杆滑动的时候更加顺畅,继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
本技术涉及气压棒
,具体为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
技术介绍
气压棒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其包含有外壳、活塞杆、活塞和密封导向套等元件,原理是利用活塞两侧存在的压力差,实现活塞杆的运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气压棒外壳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1、现有的气压棒外壳整体是一体化的结构,从而导致后续无法更换其内部元件,继而导致后续无法维护,造成使用的时候成为一次性用品,不利于节约成本;2、现有的气压棒外壳内部无法加润滑油,从而使得长时间使用后,活塞与气压棒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继而使得活塞杆滑动的时候不够顺畅。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气压棒外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气压棒外壳整体是一体化的结构,从而导致后续无法更换其内部元件,继而导致后续无法维护,造成使用的时候成为一次性用品,不利于节约成本,现有的气压棒外壳内部无法加润滑油,从而使得长时间使用后,活塞与气压棒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继而使得活塞杆滑动的时候不够顺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包括气压棒下外壳、气压棒上外壳和收纳箱,所述气压棒下外壳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气压棒上外壳,且气压棒上外壳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机构,并且气压棒下外壳的内部由外至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槽与连接槽,所述容纳槽与连接槽相互连通,所述气压棒下外壳的一端连接有润滑机构,且气压棒下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纳箱。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和第一橡胶块,且螺栓分别与气压棒下外壳和气压棒上外壳螺纹连接,并且螺栓的下端贯穿连接有第一橡胶块,同时第一橡胶块与气压棒下外壳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直径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且连接槽在气压棒下外壳壳壁内部等角度分布。优选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二橡胶块、遮挡板、固定板、限位杆、复位弹簧、收纳槽和固定块,且第二橡胶块与收纳箱的内壁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橡胶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遮挡板,同时遮挡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并且复位弹簧位于收纳槽的内部,同时收纳槽开设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固定块与气压棒下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块与收纳箱的下箱壁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二橡胶块的高度比收纳箱的高度高。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侧视为“T”字型,且限位杆关于固定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1、通过解除螺栓的固定,从而解除了气压棒下外壳与气压棒上外壳之间的固定,继而方便了后续更换气压棒下外壳内部元件的工作,同时第一橡胶块一方面提高了密封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螺栓固定时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的润滑机构,使得后续可以对气压棒下外壳的内部增加润滑油,从而减小了活塞滑动时的摩擦力,且活塞杆滑动的时候更加顺畅,继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容纳槽与连接槽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与限位杆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螺栓与第一橡胶块的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橡胶块与气压棒下外壳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压棒下外壳;2、气压棒上外壳;3、固定机构;31、螺栓;32、第一橡胶块;4、收纳箱;5、容纳槽;6、连接槽;7、润滑机构;71、第二橡胶块;72、遮挡板;73、固定板;74、限位杆;75、复位弹簧;76、收纳槽;77、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包括气压棒下外壳1、气压棒上外壳2、固定机构3、螺栓31、第一橡胶块32、收纳箱4、容纳槽5、连接槽6、润滑机构7、第二橡胶块71、遮挡板72、固定板73、限位杆74、复位弹簧75、收纳槽76和固定块77,气压棒下外壳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气压棒上外壳2,且气压棒上外壳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机构3,并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内部由外至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槽5与连接槽6,容纳槽5与连接槽6相互连通,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端连接有润滑机构7,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纳箱4;固定机构3包括螺栓31和第一橡胶块32,且螺栓31分别与气压棒下外壳1和气压棒上外壳2螺纹连接,并且螺栓31的下端贯穿连接有第一橡胶块32,同时第一橡胶块32与气压棒下外壳1卡合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块32的弹性,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又使得第一橡胶块32推动气压棒上外壳2,使得气压棒上外壳2推动螺栓31,继而使得螺栓31与气压棒下外壳1和气压棒上外壳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了螺栓31脱落的情况;连接槽6的直径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且连接槽6在气压棒下外壳1壳壁内部等角度分布,有利于后续润滑油流动到气压棒下外壳1内壁更加全面,从而使得后续活塞滑动的摩擦力减小;润滑机构7包括第二橡胶块71、遮挡板72、固定板73、限位杆74、复位弹簧75、收纳槽76和固定块77,且第二橡胶块71与收纳箱4的内壁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橡胶块7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遮挡板72,同时遮挡板7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3,固定板7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74,且限位杆74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75,并且复位弹簧75位于收纳槽76的内部,同时收纳槽76开设于固定块77的内部,固定块77与气压棒下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润滑机构7,使得后续活塞滑动的时候,能够降低整体的摩擦力,使得活塞杆滑动的时候更加顺畅,继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第二橡胶块71与收纳箱4的下箱壁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二橡胶块71的高度比收纳箱4的高度高,有利于通过第二橡胶块71与收纳箱4的卡合,提高了润滑机构7的密封性,降低了发生漏油的情况;限位杆74的侧视为“T”字型,且限位杆74关于固定板73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利于通过限位杆74对遮挡板72进行限位,避免后续拉动固定板73时,使得遮挡板72与收纳箱4分离。工作原理:根据图1和图4-5,当需要对气压棒下外壳1内部的元件进行更换的时候,首先松开固定机构3上的螺栓31,使得螺栓31解除对气压棒下外壳1与气压棒上外壳2之间的固定,这时拉动气压棒上外壳2,使得气压棒下外壳1与气压棒上外壳2之间相互分离,从而使得气压棒上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包括气压棒下外壳(1)、气压棒上外壳(2)和收纳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棒下外壳(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气压棒上外壳(2),且气压棒上外壳(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机构(3),并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内部由外至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槽(5)与连接槽(6),所述容纳槽(5)与连接槽(6)相互连通,所述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端连接有润滑机构(7),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纳箱(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包括气压棒下外壳(1)、气压棒上外壳(2)和收纳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棒下外壳(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气压棒上外壳(2),且气压棒上外壳(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机构(3),并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内部由外至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槽(5)与连接槽(6),所述容纳槽(5)与连接槽(6)相互连通,所述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端连接有润滑机构(7),且气压棒下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纳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螺栓(31)和第一橡胶块(32),且螺栓(31)分别与气压棒下外壳(1)和气压棒上外壳(2)螺纹连接,并且螺栓(31)的下端贯穿连接有第一橡胶块(32),同时第一橡胶块(32)与气压棒下外壳(1)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元件更换的气压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6)的直径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且连接槽(6)在气压棒下外壳(1)壳壁内部等角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恒茂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