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及回填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759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及回填方法,回填系统包括砂浆运输设备、注浆泵和注浆机构,砂浆运输设备和注浆泵之间通过抽浆管可拆卸连接,注浆机构至少有两个,每个注浆机构包括注浆头,用于与管片上设置的注浆孔连接并向管片壁后注浆;注浆孔分为第一组注浆孔和第二组注浆孔,第一组注浆孔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中部,第二组注浆孔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尾部;注浆泵和每个注浆机构之间通过注浆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回填方法采用回填系统二次注浆进行管片壁后填充,可减小隧道环境污染,提高壁后填充质量,减少成型隧道质量缺陷,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及回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及回填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铁不断发展,单护盾TBM设备广泛应用于国内地铁领域,同时盾构设备不断升级制造,多模式盾构设备技术不断创新,能同时满足全断面硬岩及软土地层掘进,在掘进过程中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管片)拼装或螺栓连接衬砌,预制管片外壁与围岩之间的空腔必须回填密实。由于掘进地层不一致,采用掘进模式不同,对管片外壁与围岩之间的空腔剂管片壁后的回填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目前单护盾TBM全断面硬岩掘进过程中,通常采用在管片后方吹填豆粒石及补充注浆方式进行成型管片壁后进行填充,盾构在全断面硬岩中掘进时,均采用同步浆液进行管片壁后填充。单护盾TBM施工采用吹点豆粒石及注浆填充及时,能较好的完成管片壁后填充及成型管片固定,但由于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较大,同时吹填豆粒石所产生的粉尘对隧道污染较为严重,造成恶劣的洞内施工环境。盾构穿越全断面硬岩掘进过程,由于全断面硬岩掘进时采用不带压空仓模式进行掘进,采用常规同步浆液进行跟踪注浆,易出现大量浆液流向盾体及土仓,造成盾构包裹及舱内刀盘封死情况,严重影响设备运行;目前国内盾构穿越全断面硬岩,多数采用延迟注浆方法进行注浆填充,但延迟注浆因浆液不能及时填充,易造成成型管片下沉及位移现象,引起成型管片错台、破损及渗漏,出现质量事故及隐患。中国专利CN105804770B公开了一种TBM法隧道或隧洞施工的回填方法及其设备,在TBM预制衬砌结构管片外壁与围岩壁之间的空腔全洞段360°范围回填,底拱部砂浆、速凝砂浆回填,两侧拱部豆砾石灌浆回填,顶拱部混合砂浆回填;或底拱部砂浆回填、速凝砂浆回填,两侧拱部细石混凝土、速凝细石混凝土回填,顶拱部混合砂浆回填;该方法虽能克服了豆砾石灌浆回填的技术缺陷,保证工程质量,但采用分段填充,施工过程复杂,工期较长,不利用实际过程中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单护盾TBM或盾构机在回填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及回填方法,通过二次注浆进行管片壁后填充,减小隧道环境污染,提高壁后填充质量,减少成型隧道质量缺陷,提升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所述回填系统包括砂浆运输设备、注浆泵和注浆机构,所述砂浆运输设备和所述注浆泵之间通过抽浆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注浆机构至少有两个,每个所述注浆机构包括注浆头,用于与管片上设置的注浆孔连接并向管片壁后注浆;所述注浆孔分为第一组注浆孔和第二组注浆孔,所述第一组注浆孔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中部,所述第二组注浆孔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尾部;所述注浆泵和每个所述注浆机构之间通过注浆管连接,每个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泵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回填系统包括砂浆运输设备、注浆泵和注浆机构,注浆孔分为第一组注浆孔和第二组注浆孔,其中注浆泵、注浆管、注浆机构、第一组注浆孔依次连接可形成第一次注浆管道,注浆泵、注浆管、注浆机构、第二组注浆孔依次连接可形成第二次注浆管道,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推进过程中,同一位置管片壁后的空腔采用第一次注浆和第二次补注浆的二次注浆方式完成回填,且不同位置可同时进行第一次注浆和第二次注浆,节约时间,提升施工效率,这种二次注浆的方式可提高壁后填充质量,减少成型隧道质量缺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孔内设置有连接套,所述注浆头与所述注浆孔连接时是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可使所述注浆头与所述注浆孔连接紧密,防止注浆过程中漏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机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机构上设置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注浆。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注浆头的上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注浆孔和所述第二组注浆孔均包括两个注浆孔,用于二次注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优选方案,在隧道的横截面上,管片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注浆孔,两个所述注浆孔分别设置在11点位和1点位,两个所述注浆孔的设置可保证砂浆填充满管片外壁与隧道开挖面之间的空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机构还包括旁路管,所述旁路管在第一控制阀的上游且与所述注浆管连接,用于完成回填后泄压,所述旁路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泵连接的端头处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设置方便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泵的连接和拆卸。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方法,所述回填方法采用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上述所述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砂浆,装入所述所述砂浆运输设备,运输至单护盾TBM或盾构内,连接所述所述砂浆运输设备和所述注浆泵;S2、连接所述注浆泵和每个所述注浆机构,所述注浆机构和所述第一组注浆孔对应连接,形成第一注浆通道;所述注浆机构和所述第二组注浆孔对应连接,形成第二注浆通道;S3、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推进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注浆通道进行第一次回填砂浆,形成第一次回填区域;S4、单护盾TBM或盾构前移,所述第二组注浆孔到达第一次回填区域时,开孔检查,若第一次回填区域不饱满,进行第二次回填砂浆;若第一次回填区域饱满,不进行第二次回填砂浆;S5、依次循环步骤S3和步骤S4进行回填,完成管片壁后的回填。在本专利技术中,检查第一次回填区域是否饱满是指所述注浆孔处砂浆填充是否饱满。在管片壁后的回填过程中,二次注浆的第一次回填砂浆是整个管片壁后的回填的主要过程,第二组注浆孔用于检查和补充回填砂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10-20份水泥、5-10份膨润土、25-35份粉煤灰、100-110份砂、20-30份水。采用上述的原料在隧道外地面上搅拌混合成所述砂浆,装入所述砂浆运输设备中,待用。所述砂浆制备后比重控制在1.8-1.95范围内,所述砂浆倾析率<5%,泌水性≤3%,初凝时间为4-6小时,凝固后强度值≥2.5MP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和回填方法,其中注浆泵、注浆管、注浆机构、第一组注浆孔依次连接可形成第一次注浆管道,注浆泵、注浆管、注浆机构、第二组注浆孔依次连接可形成第二次注浆管道,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推进过程中,同一位置管片壁后的空腔采用第一次注浆和第二次补注浆的二次注浆方式进行管片壁后填充,且不同位置可同时进行第一次注浆和第二次注浆,节约时间,提升施工效率,这种两次注浆的方式可提高壁后填充质量,减少成型隧道质量缺陷,减小隧道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系统包括砂浆运输设备(1)、注浆泵(2)和注浆机构,所述砂浆运输设备(1)和所述注浆泵(2)之间通过抽浆管(101)可拆卸连接,所述注浆机构至少有两个,每个所述注浆机构包括注浆头(3),用于与管片(5)上设置的注浆孔连接并向管片壁后注浆;所述注浆孔分为第一组注浆孔(41)和第二组注浆孔(42),所述第一组注浆孔(41)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中部,所述第二组注浆孔(42)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尾部;所述注浆泵(2)和每个所述注浆机构之间通过注浆管(102)连接,每个所述注浆管(102)与所述注浆泵(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护盾TBM或盾构管片壁后的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系统包括砂浆运输设备(1)、注浆泵(2)和注浆机构,所述砂浆运输设备(1)和所述注浆泵(2)之间通过抽浆管(101)可拆卸连接,所述注浆机构至少有两个,每个所述注浆机构包括注浆头(3),用于与管片(5)上设置的注浆孔连接并向管片壁后注浆;所述注浆孔分为第一组注浆孔(41)和第二组注浆孔(42),所述第一组注浆孔(41)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中部,所述第二组注浆孔(42)设置在单护盾TBM或盾构机体的尾部;所述注浆泵(2)和每个所述注浆机构之间通过注浆管(102)连接,每个所述注浆管(102)与所述注浆泵(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内设置有连接套(6),所述注浆头(3)与所述注浆孔连接时是设置在所述连接套(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102)与所述注浆机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注浆孔(41)和所述第二组注浆孔(42)均包括两个注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的横截面上,管片(5)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注浆孔,两个所述注浆孔分别设置在11点位和1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机构上设置第一控制阀(104),所述第一控制阀(104)设置在所述注浆头(3)的上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石友包建新谭卓林王春明陈强胡斌聂小程龙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