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及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及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我国沿海区的城市化、城乡经济联系和产业的空间组织方式都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特征。中心城市的建成区范围迅速扩张、各类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趋势逐渐明显,区域整体走向现代化成为了沿海地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方向。为疏解交通拥堵,推进城市道路下穿隧道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隧道的三大修建技术分为明挖、暗挖、浅埋暗挖,沿海地区通常具有由人工围垦而成的沿海围垦区,沿海围垦区大部分为粉砂土地质,城市道路下穿隧道施工难度大,在此类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掘进不稳定,地层埋深很浅难以形成稳定的土压力。明挖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在工序上简单,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占据着隧道建设技术的一大角色。明挖隧道是指采用明挖基坑方式先将隧道部位的岩体全部挖除,进行基坑防护,然后再基坑开挖、基底处理,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基坑长度方向移动的小车(10)、底端固定在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和顶部的多个第一伸缩机构(20)、分别设于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的一对侧模板(30)、设于所述小车(10)上方的顶模板(40),所述顶模板(40)由两个子顶模板组成,每个所述子顶模板与一个所述侧模板(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0)的顶端铰接对应的所述侧模板(30),以改变所述侧模板(30)与扎好的钢筋骨架的侧部内侧的贴近状态,所述小车(10)的顶部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0)的顶端铰接对应的所述子顶模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基坑长度方向移动的小车(10)、底端固定在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和顶部的多个第一伸缩机构(20)、分别设于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的一对侧模板(30)、设于所述小车(10)上方的顶模板(40),所述顶模板(40)由两个子顶模板组成,每个所述子顶模板与一个所述侧模板(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小车(10)的宽度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0)的顶端铰接对应的所述侧模板(30),以改变所述侧模板(30)与扎好的钢筋骨架的侧部内侧的贴近状态,所述小车(10)的顶部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0)的顶端铰接对应的所述子顶模板,以改变所述顶模板(40)与扎好的钢筋骨架的顶部内侧的贴近状态;所述小车(10)包括胎架(100),所述胎架(100)相对于所述侧模板(30)和所述顶模板(40)更靠近所述小车(10)的前进方向的上游端,包括设于所述小车(10)上的第一架体(101)和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01)的外侧面和顶部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操作工位(102),所述操作工位(102)用于供工人站立以进行混凝土浇筑前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胎架(100)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103),所述第二伸缩机构(103)支撑在所述第一架体(101)的顶部和所述小车(10)之间,用于在伸缩过程中改变所述胎架(100)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01)包括上下间隔开的上架体(101a)、下架体(101b),所述上架体(101a)和/或所述下架体(101b)上朝外侧凸设有所述操作工位(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01)还包括自所述下架体(101b)朝所述上架体(101a)延伸的引导部(101c),所述上架体(101a)的端面开设有导向孔,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103)伸缩过程中,所述引导部(101c)在所述导向孔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模板(30)的朝向所述胎架(100)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避位槽(300),所述第一避位槽(300)靠近所述顶模板(40),并朝向背离所述胎架(100)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明挖隧道施工用的多功能移动式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103)的伸缩过程中,所述胎架(100)的顶面高度包括高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年近,王领兵,要思侬,黄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