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59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该后注浆施工方法首先探查断层破碎带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再对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待围岩稳定后再对开挖后围岩施做初期支护;然后根据涌水量大小结合围岩情况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分划为多个区段,针对不同区段按方案钻打注浆孔并注浆,有效快速的形成稳定加固圈,从而有效隔绝各种来源地下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达到抗压目的,以筑建出安全的隧道结构;该后注浆施工方法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且作业简单,现场安全方便管控,成功解决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注浆止水的技术难点,创造了良好的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穿越地质复杂区是不可避免,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施工时易出现塌方、冒顶、涌水等地质灾害,可能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受力、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传统的超前加固措施对围岩级别较差段效果不明显,常规环向注浆加固处理,对于断层破碎带较长时无针对性,且盲目注浆容易引起隧道围岩变形增大,进而影响断层破碎带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不稳定,甚至造成排水系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以在断层破碎带涌水段筑建隧道。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所述后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探查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S2、对所述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S3、待围岩稳定后再对开挖后围岩施做初期支护;S4、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分划为多个区段,针对不同区段按方案钻打注浆孔并注浆,以筑建出安全的隧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隧道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七注浆段、第二注浆段、第四注浆段、第五注浆段、第三注浆段、第一注浆段和第六注浆段;所述第三注浆段、所述第四注浆段、所述第六注浆段和所述第七注浆段均为加固区;所述第一注浆段和所述第二注浆段均为止水墙;所述第五注浆段为止水加固区,且所述第五注浆段位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最大涌水段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七注浆段、所述第二注浆段、所述第四注浆段、所述第五注浆段、所述第三注浆段、所述第一注浆段和所述第六注浆段由高海拔向低海拔依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隧道结构的纵向分段注浆顺序依次为所述第一注浆段、所述第二注浆段、所述第三注浆段、所述第四注浆段、所述第五注浆段、所述第六注浆段和所述第七注浆段。作为优选,所述隧道结构的环向注浆顺序依次为隧道的边墙、拱顶和仰拱区域。作为优选,所述加固区和所述止水墙采用双液浆进行注浆,所述止水加固区采用双液浆配合速凝剂进行注浆。作为优选,所述加固区、所述止水墙和所述止水加固区的注浆压力为0.6MPa-1.0MPa。作为优选,步骤S3中还包括护拱施做,所述护拱施做在所述初期支护后进行。作为优选,步骤S3中还包括钻打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钻打作业在所述护拱施做完成后进行施工。作为优选,所述后注浆施工方法还包括:S5、对完成浇筑的所述隧道结构进行注浆效果检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该后注浆施工方法首先探查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再对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待围岩稳定后再对开挖后围岩施做初期支护;首先根据涌水量大小结合围岩结构特点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分划为多个区段,再依次在每个区段按方案钻打注浆孔,然后在注浆孔内插入钢花管进行注浆,以有效快速的形成稳定加固圈,从而有效隔绝各种来源地下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达到抗压目的,以筑建出安全的隧道结构;该后注浆施工方法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且作业简单,现场安全方便管控,成功解决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注浆止水的技术难点,创造了良好的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断层破碎带涌水段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隧道结构位于基岩上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隧道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隧道结构分段后的示意图。图中:100、基岩;200、隧道结构;201、第一注浆段;202、第二注浆段;203、第三注浆段;204、第四注浆段;205、第五注浆段;206、第六注浆段;207、第七注浆段;210、隧道中心轴线;220、隧道开挖边线;230、泄压孔;240、注浆导管;250、分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所示,断层破碎带长度较长,影响隧道施工范围广,超前加固措施效果不明显,还可能存在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较长时,首先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报与实际揭示围岩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该区段在开挖过程应做好防突水突泥技术措施,并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地下水情况,同时调查该段区域地质、水文情况,及时施做初期支护,确保施工过程顺利穿越该工区。该区段施工穿越后,对于涌水段仔细研究出水点与水流大小,同时加强监控量测,二次衬砌施做不宜过快,但需在设计基础上增设护拱,并对护拱受力进行监测,通过拱顶沉降、周边收敛与护拱内力监测结果判断围岩稳定性。根据开挖揭示实际地层情况,直观判断涌水段情况:涌水段主要涌水点水流速度大、出水点集中在一段区域,呈现管状涌水,随季节变化较小;采用内窥镜及现有物探手段判断,发现该股水流与外界联通,但由于该区段位于地质不良段,故需对该区段隧道围岩进行加固,治水原则为“分段处理、专孔专治、先引排后加固再堵水、系统布孔、局部加密、归流处理、堵排结合”。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该后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探查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S2、对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探查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nS2、对所述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nS3、待围岩稳定后再对开挖后围岩施做初期支护;/nS4、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分划为多个区段,针对不同区段按方案钻打注浆孔并注浆,以筑建出安全的隧道结构(2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探查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S2、对所述掌子面进行引排水、开挖、排险;
S3、待围岩稳定后再对开挖后围岩施做初期支护;
S4、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分划为多个区段,针对不同区段按方案钻打注浆孔并注浆,以筑建出安全的隧道结构(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20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七注浆段(207)、第二注浆段(202)、第四注浆段(204)、第五注浆段(205)、第三注浆段(203)、第一注浆段(201)和第六注浆段(206);所述第三注浆段(203)、所述第四注浆段(204)、所述第六注浆段(206)和所述第七注浆段(207)均为加固区;所述第一注浆段(201)和所述第二注浆段(202)均为止水墙;所述第五注浆段(205)为止水加固区,且所述第五注浆段(205)位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最大涌水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注浆段(207)、所述第二注浆段(202)、所述第四注浆段(204)、所述第五注浆段(205)、所述第三注浆段(203)、所述第一注浆段(201)和所述第六注浆段(206)由高海拔向低海拔依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层破碎带涌水段隧道结构的后注浆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栋罗鹏卢怡陶高佳峰王俊张斌严朝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