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46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包括一叉杆套箍、一固定夹具和一拉杆;叉杆套箍是一矩形截面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前端面两端分别与后端面两端贯通,形成两个叉杆插孔,箱体顶板顶面中间焊接有第一耳板,箱体底板底面中间焊接有第二耳板;固定夹具包括前夹板、后夹板和第三耳板,前、后夹板上分别设有扁孔,第三耳板后端焊接有尺寸大于前后夹板上扁孔的限位板,第三耳板前端依次穿过后夹板和前夹板上的扁孔;拉杆两端分别通过卸扣与第一耳板和第三耳板连接。本技术可安装在叉车叉杆上,使叉车兼具铲运及吊运功能,在施工现场可节省设备投入,提高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建施工设备,涉及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


技术介绍

1、叉车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重物移运装备,主要通过两个叉杆从重物底部铲起,然后叉杆升高,叉车携重物行走到位后,叉杆下降,将重物放置在指定位置,叉车后退,抽出叉杆。但对于重物底部不具备穿插空间时,则需要采用其它起重设备辅助起吊重物放置到叉杆上,此方法需要同时投入两种起重设备,而且工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可根据现场需要直接利用叉车吊运重物,降低设备投入,提高施工效率。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叉杆套箍、一固定夹具和一拉杆;所述叉杆套箍是一矩形截面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前端面两端分别与后端面两端贯通,形成两个叉杆插孔,两叉杆插孔的间距与叉车的两叉杆的间距相同,箱体的顶板顶面中间焊接有第一耳板,箱体的底板底面中间焊接有第二耳板;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前夹板、后夹板和第三耳板,前、后夹板上分别设有用于穿插第三耳板的扁孔,第三耳板后端焊接有尺寸大于前、后夹板上扁孔的限位板,第三耳板前端依次穿过后夹板和前夹板上的扁孔;所述拉杆两端分别通过卸扣与第一耳板和第三耳板连接。

4、本技术可安装在叉车叉杆上,利用叉杆可上下升降的功能吊放重物,从而使叉车兼具铲运及吊运功能,在施工现场可有效节省设备投入,提高工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叉杆套箍、一固定夹具和一拉杆;所述叉杆套箍是一矩形截面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前端面两端分别与后端面两端贯通,形成两个叉杆插孔,两叉杆插孔的间距与叉车的两叉杆的间距相同,箱体的顶板顶面中间焊接有第一耳板,箱体的底板底面中间焊接有第二耳板;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前夹板、后夹板和第三耳板,前、后夹板上分别设有用于穿插第三耳板的扁孔,第三耳板后端焊接有尺寸大于前、后夹板上扁孔的限位板,第三耳板前端依次穿过后夹板和前夹板上的扁孔;所述拉杆两端分别通过卸扣与第一耳板和第三耳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叉车起吊重物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叉杆套箍、一固定夹具和一拉杆;所述叉杆套箍是一矩形截面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前端面两端分别与后端面两端贯通,形成两个叉杆插孔,两叉杆插孔的间距与叉车的两叉杆的间距相同,箱体的顶板顶面中间焊接有第一耳板,箱体的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段卫旭张亚海田邦均梁招南飞陈榆林李建龙田元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