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吡咯烷酮衍生物的除草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98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性吡咯烷酮衍生物的除草应用。(S)‑3‑乙酰基‑4‑羟基‑5‑(S‑仲戊基)吡咯啉‑2‑酮或(S)‑3‑乙酰基‑4‑羟基‑5‑(S‑仲己基)吡咯啉‑2‑酮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2种化合物可以在仅为非单一手性化合物浓度的1/2甚至1/3时,能够产生与非单一手性化合物相同大小的病斑。由此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2种单一手性化合物对紫茎泽兰的毒害程度远远高于对应的非单一手性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性吡咯烷酮衍生物的除草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应用于农业农药和植物保护、防除农作物杂草的
,涉及手性吡咯烷酮衍生物的除草应用。
技术介绍
利用自然界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开发成新型生物源除草剂是生物除草剂研发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未来发展方向。3-乙酰基-4-羟基-5-仲丁基吡咯啉-2-酮(简称TeA)是强胜等从紫茎泽兰病原型链格孢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植物毒素。其活性较高,对包括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内的主要单双子叶杂草(如马唐、反枝苋)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具有开发成为生物源化学除草剂的潜力(中国专利ZL200510038263.2)。对TeA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其是一类全新的来源于真菌的光系统II抑制剂,其活性中心是吡咯烷酮,主要与D1蛋白结合,改变其构象,影响其电子传递,导致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引起过能量化,导致活性氧爆发,损失叶绿体结构,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坏死(Chenetal.,2007;Chenetal.,2010)。但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光系统II抑制剂如敌草隆和阿特拉津,主要表现在作用强烈,杀草速度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式(I)所示的吡咯烷酮衍生物旋光异构体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的吡咯烷酮衍生物旋光异构体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



其中,R选自CH2CH2CH3或CH2CH2CH2CH3,5位和6位的空间构象是S型旋光异构体,所述的吡咯烷酮衍生物旋光异构体分别为3-乙酰基-4-羟基-5-(S-仲戊基)吡咯啉-2-酮和3-乙酰基-4-羟基-5-(S-仲己基)吡咯啉-2-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胜陈世国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