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类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45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纸张类处理系统,其具有挂带机(60)和捆处理装置(2),挂带机将从捆汇集装置(11)送出的第一汇集捆用大带子(K2)扎束并作为第一五捆封(S1)送出,之后,再次将从捆汇集装置(11)送出的第二汇集捆用大带子(K2)扎束并作为第二五捆封(S2)送出,捆处理装置(2)将从该挂带机(60)送出的第一和第二五捆封(S1、S2)以与其小带子(K1)成为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叠合并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例如有价证券等纸张类的束进行包装的纸张类处理 系统。
技术介绍
对有价证券等纸张类进行处理的纸张类处理系统通过处理纸张类 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将从该纸张类处理装置排出的捆进行输送的输送 机和将由该输送机输送来的捆汇成规定数量并进行包装的包装装置等构成。纸张类处理装置将一起供给来的纸张类一张张地取出并输送,在 鉴别部进行纸张类的真伪、完好以及毁损等的鉴别,根据该鉴别结果将该纸张类进行分类收集。所收集的纸张类达到例如100页时,被传递给扎束部,用小带子扎成束,形成捆。这样形成的捆从纸张类处理装置排出,并如上所述被供给到输送机进行输送,汇集成IO捆用大带 子进一步扎束形成束(参考例如日本特开平10-143710号公报)。但是,由小带子扎束的捆其两端侧形成稍微展开的状态,但是,通常小带子的位置是从纸张类长度方向中央部错开的位置,所以捆的 展开在其一端侧和在另一端侧不同。但是,日本特开平10-143710号公报所记载的纸张类处理装置中, 将捆汇集成规定数量进行包装时,由于将其小带子的位置全部朝向同 一方向,每10捆进行扎束,所以厚度不均,存在不能以齐整的形状进 行包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着眼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 纸张类处理系统,其能够使规定数量的捆厚度均匀地扎束,并且能够 将规定数量的捆正反面集齐地进行扎束,而且将束移动到包装装置时,能够定位成使其中心与包装装置的中心一致。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包括纸张类处理装置, 纸张类一并被供给供给部,从该供给部一张张地取出纸张类并输送, 对该纸张类的真伪和完好毁损进行鉴别,根据该鉴别结果对上述纸张 类进行区分处理,在进行了该区分处理的上述纸张类每达到规定页数 时就用第一扎束带进行扎束并形成捆进行排出;捆汇集装置,将从该 纸张类处理装置排出的上述捆汇集规定数量并作为第一汇集捆送出, 之后,再次将从上述纸张类处理装置排出的上述捆汇集规定数量并作 为第二汇集捆送出;具有束形成装置和束叠合装置的束处理装置,其 中,束形成装置将从该捆汇集装置送出的上述第一汇集捆用与上述第 一扎束带不同的第二扎束带扎束并且作为第一束送出,之后,再次将 从上述捆汇集装置送出的第二汇集捆用与上述第一扎束带不同的第二 扎束带扎束并作为第二束送出,束叠合装置将从该束形成装置送出的 上述第一和第二束以与其第一扎束带相互不同的方式叠合并送出;输 送装置,在输送路上接受从该束处理装置送出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并 进行输送;移送装置,接受由该输送装置所输送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 并将该第一和第二束移送到规定位置而送出;包装装置,将从该移送 装置送出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从下面的说明书中可知,后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可 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可以通过后述的手段和组合可知。 附图说明在此引入的附图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结合下述的说明示出了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下述的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 则。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系统的立体图2是表示图1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立体图3是表示图1的捆处理装置中的捆的流程图4是表示图1的纸张处理系统中的两个五捆封的流程图5是图1的滑槽的驱动控制系的图;图6A是表示图5的滑槽的动作的图; 图6B是表示图5的滑槽的动作的图; 图6C是表示图5的滑槽的动作的图7A是表示从图4的升降装置将两个五捆封移送到包装装置上 并进行包装的状态的图7B是表示从图4的升降装置将两个五捆封移送到包装装置上 并进行包装的状态的图8是表示图7的收缩薄膜的立体图9是表示图7的收缩薄膜内插入有两个五捆封的状态的图; 图IOA是表示图9的收缩薄膜热收缩的状态的图 图IOB是表示图9的收缩薄膜热收缩的状态的图 图IOC是表示图9的收缩薄膜热收缩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图3的捆处理装置的挂带机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3的捆处理装置的方向改变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从不同方向示出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旋转托盘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使图14的旋转托盘旋转的驱动电动机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3的捆处理装置立起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立起托盘的驱动系的立体图; 图18是从不同方向示出图17的立起托盘的驱动系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6的立起托盘转动立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20A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0B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0C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1A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1B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1C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2A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2B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23A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3B是表示图11的移送臂的动作的图; 图24A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4B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4C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4D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5A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5B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5C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5D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5E是表示图12的方向改变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6是表示图1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下部侧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29是表示图27的升降托盘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设置在图29的升降托盘上的集齐杆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图27的升降托盘移动到支撑框架的上端部侧的状态 的图;图32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上部侧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图31的集齐杆将两个五捆封进行了对中的状态的图;图34A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的图;图34B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的图;图34C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的图;图34D是表示图26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l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纸张类处理系统包括纸张类处理装置1、捆汇集装置ll、作为束处理装置的捆处理装置2、作为输送器件的输送机3、作为移送装置的升降装置4和包装装置5。该纸张类处理系统中,通过延长输送机3的输送长度,能够将纸 张类处理装置1、捆汇集装置11、捆处理装置2作为一组而设置多组, 但是,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示出了连接两组的情况。纸张类处理装置1如图2所示,具有纸张类被一并供给的供给部 10,将供给到该供给部10的纸张类一张张地取出并沿着输送路线输 送。该被输送的纸张类在输送路途中由纸张类鉴别装置(未图示)鉴 别纸张类的真伪(是真券还是假券),并且鉴别完好与毁损(是可以再 利用的完好券还是不能再利用的毁损券)。根据该鉴别结果区分纸张 类,完好券汇集到汇集装置(未图示)中,毁损券由内置于纸张类处 理装置1中的裁断装置(未图示)裁断并且变成裁断片12被排出。汇集装置(未图示)在所汇集的纸张类每达到规定张数(例如100 张)就送往扎束装置(未图示)。扎束装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张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纸张类处理装置(1),纸张类(P)一并被供给供给部(10),从该供给部(10)一张张地取出纸张类(P)并输送,对该纸张类(P)的真伪和完好毁损进行鉴别,根据该鉴别结果对上述纸张类(P)进行区分处理,在进行了该区分处理的上述纸张类(P)每达到规定页数时就用第一扎束带(K1)进行扎束并形成捆(H)进行排出;捆汇集装置(11),将从该纸张类处理装置(1)排出的上述捆(H)汇集规定数量并作为第一汇集捆送出,之后,再次将从上述纸张类处理装置(1)排出的上述捆(H)汇集规定数量并作为第二汇集捆送出;具有束形成装置(60)和束叠合装置(82)的束处理装置(2),其中,束形成装置(60)将从上述捆汇集装置(11)送出的上述第一汇集捆用与上述第一扎束带(K1)不同的第二扎束带(K2)扎束并且作为第一束(S1)送出,之后,再次将从上述捆汇集装置(11)送出的第二汇集捆用与上述第一扎束带(K1)不同的第二扎束带(K2)扎束并作为第二束(S2)送出,束叠合装置(82)将从该束形成装置(60)送出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S1、S2)以与其第一扎束带(K1)相互不同的方式叠合并送出;输送装置(3),在输送路上接受从该束处理装置(2)送出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S1、S2)并进行输送;移送装置(4),接受由该输送装置(3)所输送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S1、S2)并将该第一和第二束(S1、S2)移送到规定位置而送出;包装装置(5),将从该移送装置(4)送出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束(S1、S2)进行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晴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