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55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贯穿设有阀杆,所述阀杆外套设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两端均与第一空腔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转动套筒之间通过锥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贯穿阀体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柄,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所述阀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用于对挡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性较高且避免阀杆产生窜动并对其进行微调,维护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
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
技术介绍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在使用时,阀芯和阀杆会受到内部流体压力的挤压,使得阀杆一直有向上窜动的趋势,安全隐患较高,现有的阀门使用时间久了之后,阀杆会因液压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得阀门的密封性变差,对其维护也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阀门阀杆产生窜动且不便于维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贯穿设有阀杆,所述阀杆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内转动贯穿设有阀杆(3),所述阀杆(3)外套设有转动套筒(4),所述转动套筒(4)的两端均与第一空腔(2)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2)内设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与转动套筒(4)之间通过锥齿轮组(6)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5)的一端转动贯穿阀体(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柄(7),所述阀体(1)内设有第二空腔(8),所述阀杆(3)的上端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第二空腔(8)内,所述阀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所述第二空腔(8)内设有用于对挡板(9)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内转动贯穿设有阀杆(3),所述阀杆(3)外套设有转动套筒(4),所述转动套筒(4)的两端均与第一空腔(2)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2)内设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与转动套筒(4)之间通过锥齿轮组(6)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5)的一端转动贯穿阀体(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柄(7),所述阀体(1)内设有第二空腔(8),所述阀杆(3)的上端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第二空腔(8)内,所述阀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所述第二空腔(8)内设有用于对挡板(9)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阀杆防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6)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1)与转动杆(5)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12)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积威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威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