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59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涉及碳纤维轮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碳纤维胎冠、两个碳纤维胎侧,碳纤维胎冠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第三排水槽;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碳纤维胎冠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第三排水槽,便于为轮胎散热、排水,减少轮胎因积水过多导致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变小,出现车辆侧滑的概率,通过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便于当车辆制动时,增大了刹车边的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刹车性能,使得制动距离变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
本技术属于碳纤维轮圈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一种早期用于航空工业中的材料,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于赛车和高性能汽车中。因为有密度低、刚性高、抗高温和抗腐蚀能力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部件使用碳纤维制造,如碳纤维车架、悬挂构件、外壳空力套件,乃至刹车等,碳纤维有分干碳纤和湿碳纤,而碳纤维最新的应用,就是用于制造轮圈,湿碳纤因为是非性能产品不在讨论之列,下面说的碳纤维均是干碳纤维,碳纤维是上述制造汽车轮圈中唯一的非金属物质,因此制造方法和传统金属的工艺完全不同,碳纤维是使用碳纤维丝编织成碳纤维布,再制成预浸布,然后模具上通过真空高压高热的方式制造成轮圈成品,因为碳纤维这类编织制品密度并不均匀,而且其受力有指向性,因此对于制造工艺相当考究。现有碳纤维轮圈采用碳纤维材质,能带来轻量化并兼具高强度的优点,便于使得车轮的重量更轻,硬度更大,降低胎噪增强舒适性,但是碳纤维轮圈刹车边制动性能一般,制动距离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通过碳纤维胎冠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第三排水槽,便于为轮胎散热、排水,减少轮胎因积水过多导致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变小,出现车辆侧滑的概率,通过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便于当车辆制动时,增大了刹车边的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刹车性能,使得制动距离变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包括碳纤维胎冠、两个碳纤维胎侧,碳纤维胎冠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第三排水槽;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可选的,两个碳纤维胎侧分别装设在碳纤维胎冠的两侧。可选的,碳纤维胎冠、两个碳纤维胎侧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可选的,第二排水槽的相对内侧均装设有第一磨损指示条,第一排水槽的内壁、第三排水槽的内壁均装设有第二磨损指示条。可选的,碳纤维胎冠为圆环形结构。可选的,两个碳纤维胎侧分别连接到碳纤维胎冠的两侧,且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端部均向碳纤维胎冠的中心延展。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碳纤维胎冠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第三排水槽,便于为轮胎散热、排水,减少轮胎因积水过多导致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变小,出现车辆侧滑的概率,通过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便于当车辆制动时,增大了刹车边的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刹车性能,使得制动距离变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第二排水槽的相对内侧均装设有第一磨损指示条,第一排水槽的内壁、第三排水槽的内壁均装设有第二磨损指示条,便于直观的反映出轮胎的磨损程度,一点程度上增加了车辆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碳纤维胎冠、两个碳纤维胎侧均采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质能带来轻量化并兼具高强度,便于使得车轮的重量更轻,硬度更大,降低胎噪增强舒适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两个碳纤维胎侧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二凹槽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碳纤维胎冠1,碳纤维胎侧2,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磨损指示条8,第二磨损指示条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包括: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碳纤维胎冠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的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当车辆制动时,增大了刹车边的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刹车性能,使得制动距离变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在车辆行驶至积水路面时,通过碳纤维胎冠1的周侧开设的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为轮胎散热、排水,减少轮胎因积水过多导致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变小,出现车辆侧滑的概率。通过碳纤维胎冠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便于为轮胎散热、排水,减少轮胎因积水过多导致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变小,出现车辆侧滑的概率,通过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便于当车辆制动时,增大了刹车边的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刹车性能,使得制动距离变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通过第二排水槽4的相对内侧均装设有第一磨损指示条8,第一排水槽3的内壁、第三排水槽5的内壁均装设有第二磨损指示条9,便于直观的反映出轮胎的磨损程度,一点程度上增加了车辆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均采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质能带来轻量化并兼具高强度,便于使得车轮的重量更轻,硬度更大,降低胎噪增强舒适性。本实施例的两个碳纤维胎侧2分别装设在碳纤维胎冠1的两侧。本实施例的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均采用碳纤维材料。本实施例的第二排水槽4的相对内侧均装设有第一磨损指示条8,第一排水槽3的内壁、第三排水槽5的内壁均装设有第二磨损指示条9。本实施例的碳纤维胎冠1为圆环形结构。本实施例的两个碳纤维胎侧2分别连接到碳纤维胎冠1的两侧,且所述的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端部均向碳纤维胎冠1的中心延展。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碳纤维胎冠(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n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碳纤维胎冠(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3)、第二排水槽(4)、第三排水槽(5);
两个碳纤维胎侧(2)的相对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两个碳纤维胎侧(2)分别装设在碳纤维胎冠(1)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刹车性能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碳纤维胎冠(1)、两个碳纤维胎侧(2)均采用碳纤维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缘安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