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220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7
一种充气轮胎,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充气轮胎(1)具备架设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一对层片分别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J2、J3),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J2、J3)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具备:第一层,其在一对胎圈部之间连续;以及第二层,其配置于该第一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且不连续。第二层具备从胎面部分别向一对胎圈部的任一延伸的一对层片。在胎面部的中央设置有两枚层片均不存在的区域即中缺部。第二层的中缺部旨在兼顾基本上相反的两种性能。一种性能是刚性(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抗切割性,另一种性能是轻量化和基于轻量化的滚动阻力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29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能够确保刚性和抗切割性并且实现轻量化和基于轻量化的滚动阻力降低,但是未涉及轮胎周向上的均匀性(均一性),对于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而言具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架设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所述一对层片分别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所述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根据本结构,在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的情况下,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接头部在轮胎周向上分散,并能够在充气轮胎中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层片的接头部与层片的非接头部相比刚性增大。因此,当轮胎被填充内压并鼓起变形时,层片的接头部与非接头部相比难以鼓起变形。因此,层片的接头部有可能在充气轮胎中呈现为凹陷。通过将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从而与将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由两个接头部引起的凹陷在轮胎周向上分散,并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第一层,其具备位于胎面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中央部、以及从中央部的两端分别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部;以及第二层,其具有一对层片,该一对层片分别具备相对于第一层而言配置于轮胎径向外侧且位于胎面部的内端部、以及从内端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侧部。第二层具备一对层片且不连续。也就是说,在一对层片的内端部之间具有不存在层的中缺部。通过采用具有该中缺部的第二层,从而与第二层是一层连续的层的情况比较,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能够通过轻量化来降低滚动阻力。在胎侧部配置有两层的层,也就是第一层的侧部和第二层的层片的侧部。这样,通过在胎侧部中设置有两层的层,从而确保必要的抗切割性。另外,通过设置有两层的层,从而确保胎侧部中的必要的刚性。因此,能够确保刚性和基于该刚性的操纵稳定性以及抗切割性,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基于该轻量化的滚动阻力降低,此外还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所述第一层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第一层的接头部与第二层的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根据本结构,与第一层的接头部和第二层的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由三个接头部引起的凹陷在轮胎周向上分散,并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优选地,所述第二层的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层的接头部而言在轮胎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位置为基准设置于±90度以内的角度范围。根据本结构,由于第一层的接头部和第二层的两个接头部在轮胎周向上有效地分散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优选地,形成所述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接合的接头部,胎面橡胶的接头部与所述第一层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形成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在形成接头时重叠两端部进行成型,因此具有与非接头部相比而言接头部的橡胶厚度变厚的倾向。因此,与胎面橡胶的非接头部相比而言,较厚的胎面橡胶的接头部有可能在充气轮胎中呈现为凸部。通过将胎面橡胶的接头部与第一层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从而与将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而言,使由胎面橡胶的接头部引起的凸部与第一层的接头部引起的凹陷配合,从而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优选地,形成一对胎侧部的一对胎侧橡胶中的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胎侧橡胶的接头部与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二层的层片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形成胎侧部的胎侧橡胶在形成接头时重叠两端部进行成型,因此具有与非接头部相比而言接头部的橡胶厚度变厚的倾向。因此,与胎侧橡胶的非接头部相比而言,较厚的胎侧橡胶的接头部有可能在充气轮胎中呈现为凸部。通过将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胎侧橡胶的接头部与第二层的层片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从而与将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胎侧橡胶的接头部引起的凸部与第二层的层片的接头部引起的凹陷配合,从而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准备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且架设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胎圈芯,将所述一对层片中的一个层片卷绕成圆筒状并且形成所述一个层片的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将所述一对层片中的另一个层片卷绕成圆筒状并且形成所述另一个层片的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所述另一个层片的接头部与所述一个层片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根据本结构,在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的情况下,另一个层片的接头部与一个层片的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轮胎周向的均一性,并能够在充气轮胎中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均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及其周边的子午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局部III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局部IV的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胎体帘布层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胎体帘布层的接头部的充气轮胎的概要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2b-胎面橡胶;3-胎侧部;3c-胎侧橡胶;5-胎圈芯;10-胎体帘布层;11-第一层;12-第二层;13-层片;J1-第一层的接头部;J2、J3-层片的接头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1。充气轮胎1具备: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以及环状的一对胎圈部4。胎面部2沿轮胎宽度方向(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TW表示)延伸。在胎面部2的表面也就是踏面设置有槽2a。一对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架设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n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n所述一对层片分别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n所述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3 JP 2019-225705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架设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
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分离配置的一对层片,
所述一对层片分别具有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
所述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第一层,其具备位于胎面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中央部、以及从所述中央部的两端分别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部;以及第二层,其具有所述一对层片,该一对层片分别具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层而言配置于轮胎径向外侧且位于所述胎面部的内端部、以及从所述内端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具备轮胎周向两端部重叠接合的接头部,
所述第一层的接头部与所述第二层的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的一对层片的两个接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层的接头部而言在轮胎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位置为基准设置于±90度以内的角度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的一个层片的接头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盐博史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