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7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包括行位座、斜顶、行位镶件和行位铲基;所述行位镶件设置于所述行位座的一侧;所述斜顶穿设于所述行位座和所述行位镶件之间;所述行位镶件远离所述行位座的一侧设置有行位斜面;所述行位铲基靠近设置于所述行位斜面的一侧;所述行位镶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行位导槽;所述行位导槽连接有行位导向模块;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设置有行位驱动模块;所述行位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行位镶件和所述行位座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使所述斜顶上移与产品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后移,使产品脱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产品出模变形,提高出模精度,减少产品的废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地是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产品具有多方向倒扣结构时不易脱模,导致注塑产品出模容易变形,降低产品的精度,影响产品的质量,由于产品外观要求不能有夹线,模具需设置为行位走斜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产品出模精度高,提高产品质量的行位走斜顶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包括行位座、斜顶、行位镶件和行位铲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镶件设置于所述行位座的一侧;所述斜顶穿设于所述行位座和所述行位镶件之间;所述行位镶件远离所述行位座的一侧设置有行位斜面;所述行位铲基靠近设置于所述行位斜面的一侧;所述行位镶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行位导槽;所述行位导槽连接有行位导向模块;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设置有行位驱动模块;所述行位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行位镶件和所述行位座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使所述斜顶上移与产品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后移,使产品脱模。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件靠近所述行位铲基的一侧设置有顶柱。进一步地,所述行位导槽为两端开口的斜向上导槽。进一步地,所述斜顶穿设在所述行位座的一端设有扣位,所述斜顶通过扣位与产品的倒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位座与行位镶件通过连杆组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行位座和行位镶件之间设置斜顶,行位驱动模块驱动行位座与行位镶件先使斜顶上移与产品倒扣分离,再带动斜顶后移,使产品脱模,实现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有效防止产品出模变形,提高出模精度,减少产品的废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行位走斜顶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行位镶件与斜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行位走斜顶结构大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行位座;2-斜顶;3-行位镶件;4-行位铲基;5-顶柱;6-连杆组件;7-产品;21-扣位;31-行位斜面;32-行位导槽;33-行位导向模块;34-行位驱动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包括行位座1、斜顶2、行位镶件3和行位铲基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镶件3设置于所述行位座1的一侧;所述斜顶2穿设于所述行位座1和所述行位镶件3之间;所述行位镶件3远离所述行位座1的一侧设置有行位斜面31;所述行位铲基4靠近设置于所述行位斜面31的一侧;所述行位镶件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行位导槽32;所述行位导槽32连接有行位导向模块33;所述行位镶件3的底部设置有行位驱动模块34;所述行位驱动模块34驱动所述行位镶件3和所述行位座1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使所述斜顶2上移与产品7的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2后移,使产品7脱模。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行位镶件3靠近所述行位铲基4的一侧设置有顶柱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顶柱5使得行位镶件3与斜顶2在水平方向运动后保持一段距离不动,保证斜顶2与产品7的倒扣彻底分离,提高了产品7出模精度,减少产品7的废品率。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行位导槽32为两端开口的斜向上导槽。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斜向上的行位导槽32,实现了行位座1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同时带动斜顶2上移与产品7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2后移,使产品7脱模,有效防止产品7出模变形,提高出模精度,减少产品7的废品率。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斜顶2穿设在所述行位座1的一端设有扣位21,所述斜顶2通过扣位21与产品7的倒扣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行位座1与行位镶件3通过连杆组件6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行位座1的行位总行程35mm,行位座1走完总行程后,斜顶2设置的扣位21的倒扣行程是12.7mm;行位座1往X方向(横向)先走10mm,此时,斜顶2跟随行位座1一起运动沿着Z方向斜向上运动,斜顶2的扣位21退出3mm;同时,顶柱5抵在行位铲基4上,并沿着行位铲基4的壁面移动,使得行位镶件3与斜顶2保持一段距离不动,当顶柱5滑动脱离行位铲基4后,斜顶2再跟随行位座1一起走剩下的行程9.7mm,共走完12.7mm的行程后,产品7方可出模。本技术通过在行位座1和行位镶件3之间设置斜顶2,行位驱动模块34驱动行位座1与行位镶件3先使斜顶2上移与产品7的倒扣分离,再带动斜顶2后移,使产品7脱模,实现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有效防止产品7出模变形,提高出模精度,减少产品7的废品率。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位座、斜顶、行位镶件和行位铲基;所述行位镶件设置于所述行位座的一侧;所述斜顶穿设于所述行位座和所述行位镶件之间;所述行位镶件远离所述行位座的一侧设置有行位斜面;所述行位铲基靠近设置于所述行位斜面的一侧;所述行位镶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行位导槽;所述行位导槽连接有行位导向模块;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设置有行位驱动模块;所述行位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行位镶件和所述行位座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使所述斜顶上移与产品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后移,使产品脱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位走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位座、斜顶、行位镶件和行位铲基;所述行位镶件设置于所述行位座的一侧;所述斜顶穿设于所述行位座和所述行位镶件之间;所述行位镶件远离所述行位座的一侧设置有行位斜面;所述行位铲基靠近设置于所述行位斜面的一侧;所述行位镶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行位导槽;所述行位导槽连接有行位导向模块;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设置有行位驱动模块;所述行位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行位镶件和所述行位座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使所述斜顶上移与产品倒扣分离,再带动所述斜顶后移,使产品脱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贵星周迎覃一秤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中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