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196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将原厌氧脱氯混合培养物在厌氧环境中进行磁功能化;将磁功能化的培养物接种至含有四氯乙烯的厌氧培养瓶中,恒温震荡培养;定期测定四氯乙烯含量,当其脱氯启动时利用永磁体分离上清菌液与沉淀;将上清菌液中的菌体在厌氧环境中重新进行磁功能化,将其接种至新的含有四氯乙烯的厌氧培养瓶中进行传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施用磁颗粒和缩短传代时间,富集了群落中的快生长微生物,大大提高该厌氧脱氯混合培养物对四氯乙烯的脱氯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
技术介绍
四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金属脱脂溶剂、灭火剂等。由于使用量大,四氯乙烯已成为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影响人体的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因此,亟需开发实用性强的修复技术解决四氯乙烯污染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针对四氯乙烯污染的地下水或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技术(气相抽提技术、多相抽提技术等)以及化学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等)。但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四氯乙烯污染修复,具有修复成本高、设备工艺复杂、具有一定的适用参数、可能改变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生态功能等缺陷。而生物修复尤其是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安全、绿色、经济的优点,成为四氯乙烯污染修复的研究热点。在好氧环境中,四氯乙烯难以被微生物利用或降解;而在厌氧环境中,四氯乙烯可以发生厌氧脱氯过程,四氯乙烯被逐步脱氯成为三氯乙烯、二氯乙烯、氯乙烯和无毒的乙烯。Dehalo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S1:将含有厌氧脱氯菌的菌液在厌氧环境中利用磁纳米颗粒进行磁功能化,使磁纳米颗粒通过静电作用非特异地包裹在菌液中所有细胞的表面;/nS2:将磁功能化后的菌液接种至含四氯乙烯的厌氧培养瓶中,并进行恒温振荡培养,定期测定培养瓶内的四氯乙烯含量,待达到培养瓶内的微生物启动四氯乙烯脱氯的时刻,对培养瓶加载磁场,使菌液中的菌体按照表面磁纳米颗粒的附着量大小分离,部分被吸附至瓶壁上而部分悬于上清菌液中;吸取厌氧培养瓶中的上清菌液,完成一次传代培养;/nS3:将上一次传代培养后得到的所述上清菌液重新在厌氧环境中利用磁纳米颗粒进行磁功能化,并再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将含有厌氧脱氯菌的菌液在厌氧环境中利用磁纳米颗粒进行磁功能化,使磁纳米颗粒通过静电作用非特异地包裹在菌液中所有细胞的表面;
S2:将磁功能化后的菌液接种至含四氯乙烯的厌氧培养瓶中,并进行恒温振荡培养,定期测定培养瓶内的四氯乙烯含量,待达到培养瓶内的微生物启动四氯乙烯脱氯的时刻,对培养瓶加载磁场,使菌液中的菌体按照表面磁纳米颗粒的附着量大小分离,部分被吸附至瓶壁上而部分悬于上清菌液中;吸取厌氧培养瓶中的上清菌液,完成一次传代培养;
S3:将上一次传代培养后得到的所述上清菌液重新在厌氧环境中利用磁纳米颗粒进行磁功能化,并再次按照S2进行下一次传代培养;
S4:重复上述S3多次,最终获得一个四氯乙烯脱氯增强的混合培养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厌氧环境中利用磁纳米颗粒进行磁功能化的步骤具体如下:
S11:将培养瓶用氮气进行曝气,排出内部空气后密封,经灭菌处理后得到无菌氮气培养瓶;
S12:用注射器抽取菌液和纳米磁颗粒溶液注入所述无菌氮气培养瓶,然后将将其置于孵育环境中进行孵育,获得磁功能化的菌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的曝气过程是采用高纯氮气曝气2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纳米颗粒的脱氯增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峰陈柯蓁刘泽钒唐晴羊嘉文陈靖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