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91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等五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保藏号GDMCC No:6157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确携带2种多药耐药基因hp1181及hp1184的多重耐药靶向菌株,该菌对目前临床获批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5种抗生素全部耐受,可作为筛选新型功能微生物、药物及抗菌材料中的靶向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和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携带hp1181和hp1184两种耐药基因且对五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螺旋状细菌,与人类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并促进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严重的后果为诱发胃癌,有研究指出,全球90%的胃癌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四、致死率第二的癌症,每年导致近75万人死亡。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造成庞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巨大的应用研究价值。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完全不同。由于该菌分离培养难度极大,医生主要依赖于临床经验及大型卫生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制定抗感染方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案是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由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者替硝唑治疗14天。然而,近年来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有效性一直在下降,国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成功率已低于80%。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失效主要与该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有关。有研究发现,我国江浙地区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1.5%、对甲硝唑耐药率为95.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0.6%,且同时对三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高达7.6%。由于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对抗生素广泛耐药,导致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有效控制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针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旋杆菌问题,开展新药物、制剂及材料研发工作,对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具有巨大的意义。研制解决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问题的药物、制剂及材料均需要具备多重耐药特性的靶向菌株。目前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及材料开发主要采用标准菌株ATCC26695和ATCC43504。其中,ATCC43504具有抵抗阿莫西林的耐药表型,更多被用于新型抗菌药物及材料的研发。但目前我国流行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呈现为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仅为0.1%,而目前国内暂无对该三种抗生素均耐受的相应标准菌株,严重阻碍了我国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情况问题开展的药物及材料研发工作。因此,获得遗传背景清晰、生物学性状稳定且具有多药耐药特性的靶向菌株对促进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hp1181和hp1184是目前已知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多药耐药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均为位于幽门螺旋杆菌染色体上的转位酶,其中hp1181属于RND(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外排泵家族,其编码蛋白具有通过质子泵供能外排多种抗生素的作用;而hp1184属于MATE(multidrugandtoxiccompoundextrusion)外排泵家族,其编码蛋白具有主动外排多种有毒化合物及药物至胞外的作用。针对这两个耐药基因设计预防及逆转幽门螺旋杆菌多药耐药的药物及材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结合我国幽门螺旋杆菌耐受抗生素的流行情况,开发遗传背景清晰、携带明确的耐药基因及稳定的多药耐药表型的靶向菌株,有利于开发针对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的新型抗菌药物、制剂及材料,可协助缓解目前公共卫生及临床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防控的技术瓶颈,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等五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号GDMCCNo:61571,保藏日期为2021年3月19日,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幽门螺旋杆菌GZ6B5在筛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功能微生物、药物、制剂或抗菌材料中的应用。这对促进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述的功能微生物、药物或抗菌材料是抑制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功能微生物、药物、制剂或抗菌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GZ6B5的核苷酸序列,其如SEQIDNO.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特异性鉴别幽门螺旋杆菌GZ6B5的引物,其如SEQIDNO.4和SEQIDNO.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特异性鉴别幽门螺旋杆菌GZ6B5的方法,其是采用上述引物对待测幽门螺旋杆菌进行PCR扩增,如果能够产生条带,待测菌则为幽门螺旋杆菌GZ6B5,如果不能产生条带,待测菌不为幽门螺旋杆菌GZ6B5。所述的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所述的PCR扩增,其PCR反应条件为:95℃7min;95℃30s、65℃30s、72℃30s;30个循环;72℃10min。本专利技术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是一株同时耐受5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幽门螺旋杆菌,其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hp1181及hp1184。同时耐受5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旋杆菌,是在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靶向菌株,可用于筛选新型功能微生物、药物及抗菌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确携带2种多药耐药基因hp1181及hp1184的多重耐药靶向菌株,该菌对目前临床获批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5种抗生素全部耐受,可作为筛选新型功能微生物、药物及抗菌材料中的靶向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HelicobacterpyloriGZ6B5于2021年3月19日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1571,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附图说明图1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在幽门螺旋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图2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经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图3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基于16SrRNA基因在螺旋杆菌属中的进化关系分析;图4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与数据库中不同亚型幽门螺杆菌在全基因组水平的ANI分析,注:GZ6B5与东亚型、美洲型及Pecan型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ANI比较在95.20~96.79%间,与亚洲型、欧洲型在94.00~94.83%之间,与非洲型及SJM180在92.74~93.87%之间;图5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对五种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GZ6B5,保藏号GDMCC No:61571。/n

【技术特征摘要】
1.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保藏号GDMCCNo:6157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幽门螺旋杆菌GZ6B5在筛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功能微生物、药物、制剂或抗菌材料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微生物、药物或抗菌材料是抑制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功能微生物、药物、制剂或抗菌材料。


4.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GZ6B5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如SEQIDNO.6所示。


5.一种能够特异性鉴别幽门螺旋杆菌GZ6B5的引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滢吴清平商燕燕庞锐杨润时谢新强薛亮陈谋通王涓丁郁张菊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