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防菌株及其在防治青枯病和作物促生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91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防菌株及其在防治青枯病和作物促生中的应用,所述生防菌株为短芽孢杆菌属LN22,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66。上述菌株LN22经鉴定为Brevibacillus。上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菌剂处理的植物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对青枯病防效高达59.48%,生物量增加高达56.18%,其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叶围微生物的多样性。上述LN22菌剂绿色环保,且能提高广谱植物防病、促生、微生态改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防菌株及其在防治青枯病和作物促生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生防菌株及其在防治青枯病和作物促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促生及土壤微生态改良)番茄青枯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发生在番茄的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作物根部的伤口。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向上部蔓延扩展,使维管束变褐腐烂,茎、叶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应而产生萎蔫。番茄青枯病是茄科蔬菜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在中国南方各地都有发生。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利用环境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以及诱导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这些微生物对环境无污染,引起了科学家们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病害、以及应对不良环境的兴趣。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在其自身的生长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使得短芽孢杆菌属能够具有广泛地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或者诱导植物抗性;它可以不同方式或途径影响植物的许多代谢过程,增加植物根长,改变植物根系形态建成,促进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抵抗病原菌的侵染。短芽孢杆菌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阔,同时能够对多种真菌与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适当的代替传统的化学农药。同时,随着分子研究技术的提高,短芽孢杆菌属的基因功能更多地被了解,增加可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使得短芽孢杆菌属的大规模应用也具备了客观条件。但目前短芽孢杆菌在防治青枯病方面的应用的报道仍较为罕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针对现有防治青枯病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防菌株,其为短芽孢杆菌属LN22,其绿色环保,且能提高广谱植物防病、促生、微生态改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生防菌株,其为短芽孢杆菌属LN22,其分类命名为Brevibacillus,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1566,保藏日期为2021年03月17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其包括短芽孢杆菌属LN22;或者由短芽孢杆菌属LN22发酵培养制备。进一步地,所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的发酵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在LB培养液中振荡培养12-16h,离心得到菌体,用灭菌水进行稀释制成微生物菌剂。更进一步地,将所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在LB培养液中28℃180rpm振荡培养12-16h,然后6000rpm离心10min得到菌体,用灭菌水进行稀释制成微生物菌剂。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活菌总浓度为1×109-1×1010CFU/mL。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短芽孢杆菌属LN22或任一上述的微生物菌剂在防治青枯病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青枯病包括番茄青枯病。进一步地,采用根际灌根处理进行青枯病的防治。进一步地,所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或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番茄品质和抗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短芽孢杆菌属LN22或任一上述的微生物菌剂作为作物促生剂或微生态改良剂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作物促生剂用于促进番茄地上部或地下部生长;所述微生态改良剂用于提高叶围微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地,采用根际灌根处理促进作物生长和/或改良微生态。进一步地,在上述两种应用,根际灌根处理具体为:浸在配好的浓度为1×107~9×107CFU/mL(优选5×107CFU/mL)的LN22菌液中5min,和/或,浇灌浓度为1×107~9×107CFU/mL(优选5×107CFU/mL)的LN22菌液20mL/250g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短芽孢杆菌属LN22及其菌剂,其利用对环境无毒害的微生物菌剂来防治青枯病,尤其是番茄青枯病,这解决了化学药剂等其它方法效果不佳或者有残留等问题,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菌剂,可室温保存6个月-1年,通过具体实验验证可知,上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菌剂处理的植物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对青枯病防效高达59.48%,生物量增加高达56.18%,其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叶围微生物的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短芽孢杆菌属LN22菌剂处理对番茄青枯病温室生防效果的结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短芽孢杆菌属LN22对番茄的温室促生效果的结果示意图;上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已进行保藏,其分类命名为Brevibacillus,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1566,保藏日期为2021年03月17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国家标准测定。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出处的实验材料,均为市售原料。下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中采用的设备均为常规设备。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则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进行。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份数为重量份,所有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短芽孢杆菌属LN22的分离及分子学鉴定(1)细菌菌株的分离(由南京番茄根围分离得到)番茄体表菌株分离方法:用剪刀剪取番茄根、茎、叶各3g,根围土称取3g,玻璃珠3g,然后分别加入到27mL0.85%的灭菌生理盐水中,在恒温摇床180rmp振荡30min,用移液枪吸取100μL于900μL灭菌生理盐水依次梯度稀释,充分混匀,分别取10-4-10-6三个梯度100μL涂200mMR2A平板,梯度重复3次,28℃培养24-48h,选取细菌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并且挑取平板上所有的菌落纯化培养,于液体LB培养液中培养16-18h后,80%甘油与菌液1:1混合后保存于-70℃备用(Bergetal.,2000)。番茄植株体内细菌分离方法:分别剪取根、茎、叶各3g,用1%的次氯酸钠1mL浸泡5min,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防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株为短芽孢杆菌属LN22,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6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防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株为短芽孢杆菌属LN22,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1566。


2.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菌株;或者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菌株发酵培养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株的发酵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短芽孢杆菌属LN22在LB培养液中振荡培养12-16h,离心得到菌体,用灭菌水进行稀释制成微生物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活菌总浓度为1×109-1×1010CFU/mL。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菌株或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刘军郑明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本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