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5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2
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涉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储水罐,储水罐内设有蒸汽余热水管道,储水箱内还设有蒸汽加热管道以及降温管道,储水罐连接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的出口端并联有回水管道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回水管道与储水罐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装置中的储水在经过用水装置使用热交换后,其水温会降低,这就造成了储水箱内的水温易出现波动的现象,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恒定,影响使用;以及单位时间内储水与热交换器件接触次数较低,造成储水箱的水域之间的温度不同,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均匀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中用水蒸汽传导热量的方式非常普遍。因为应用对象不同,蒸汽压力和温度也会有所不同。而用来产生蒸汽的水都是经过软化处理的锅炉软水,降低管线结垢的可能。不同压力的蒸汽通过管线进入到化工生产装置进行热循环过程中,大部分蒸汽会因热量被吸收而降低温度和压力,由气态变为液态,成为蒸汽回液。蒸汽回液都带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将系统中不同压力的蒸汽回液收集到一个密闭容器内,就会造成低压蒸汽因为回液出口压力过高而流动性降低或无法流动,造成蒸汽无法循环,热交换过程无法进行,导致化工反应过程无法持续进行。因此,实际生产中收集蒸汽回液的蒸汽回液水箱设置成常压容器。因为压力降低,会有大量的高温液态水变成蒸汽释放出来,通过水箱顶部排放到大气中。这种排放不仅会损失大量的热能,也会损失大量的软化水。造成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03980249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蒸汽回液水箱排放的蒸汽通过蒸汽真空喷射泵与动力蒸气的混合装置、蒸汽回液通过蒸汽回水换热器回收热量的装置以及冷凝水通过蒸汽发生器补水循环泵将水重新变成蒸气的装置。还有保证蒸汽回液水箱的水温满足水泵正常工作的温度调节装置。这些回收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因回水蒸汽压力过低,无法利用而放空造成的热量损失和软水资源浪费现象,减少了软水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是该装置随着在生产使用中,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方面:第一,由于储水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储水在经过用水装置使用热交换后,其水温会降低,这就造成了储水箱内的水温易出现波动的现象,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恒定,影响使用。第二,受限于储水箱内的结构限制,使得单位时间内储水与热交换器件接触次数较低,造成储水箱的水域之间的温度不同,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均匀性。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装置储水在经过用水装置使用热交换后,其水温会降低,这就造成了储水箱内的水温易出现波动的现象,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恒定,影响使用;以及单位时间内储水与热交换器件接触次数较低,造成储水箱的水域之间的温度不同,无法保证储水温度的均匀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内设有蒸汽余热水管道,所述储水箱内还设有蒸汽加热管道以及降温管道,所述储水罐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端并联有回水管道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所述储水罐的内腔相连通。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另外两出口端对应连接所述回水管道及所述装置用热交换管道。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三通阀为手动三通阀或电动三通阀。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储水罐内还安装有摆动设置的混流筒,所述回水管道连接于所述混流筒上。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混流筒的周壁上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若干个所述出液口沿螺旋形分布于所述混流筒的周壁上。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混流筒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通其内腔的连通件,并通过所述连通件连接所述回水管道。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连通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混流筒端部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水管道相连接。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储水罐的外壁上还固接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储水罐与所述混流筒的封口端相固接。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混流筒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所述延伸管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限位于所述密封槽内。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装置用热交换管道连接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上还通过回流管道与所述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储水罐内还设有热电偶。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出水管道上连接有离心泵。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回流管道上还设有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中设置有蒸汽加热管道以及降温管道,可以实现当储水罐内的储水水温较低时,可以通过蒸汽加热管道实现对储水罐内的储水进行提温;当储水水温较高时,可以通过降温管道通入降温水,实现对储水水温进行降低,使得储水箱内的水温恒定;其中通过摆动设置的混流筒,通过出液口实现出水,通过摆动式出水,实现对储水罐内的水进行搅动,实现混流,实现储水罐内水域之间水温的均匀性;利用回水管道,实现对储水罐内的储水进行内循环,使其保持温度的恒定性;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流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罐;2-蒸汽余热水管道;3-蒸汽加热管道;4-降温管道;5-热电偶;6-出水管道;7-离心泵;8-三通阀;9-装置用热交换管道;10-热交换装置;11-回流管道;12-单向阀;13-回水管道;14-混流筒;15-出液口;16-驱动机;17-延伸管;18-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罐1,储水罐1内设有蒸汽余热水管道2,储水箱内还设有蒸汽加热管道3以及降温管道4,储水罐1连接有出水管道6,出水管道6的出口端并联有回水管道13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回水管道13与储水罐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蒸汽余热水管道2、所述蒸汽加热管道3以及所述降温管道4均呈S形迂回设置。出水管道6的出口端连接有三通阀8,三通阀8的另外两出口端对应连接回水管道13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三通阀8为手动三通阀8或电动三通阀8,利用三通阀8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回水管道13与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之间的切换。储水罐1内还安装有摆动设置的混流筒14,回水管道13连接于混流筒14上。混流筒14的周壁上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15。若干个出液口15沿螺旋形分布于混流筒14的周壁上,实现出水方向的乱流。混流筒14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通其内腔的连通件,并通过连通件连接回水管道13。连通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混流筒14端部的延伸管17,延伸管17的另一端与回水管道13相连接,利用延伸管17可以实现了当混流筒14转动时,利用转动设置的延伸管17进行避让。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罐(1),所述储水罐(1)内设有蒸汽余热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内还设有蒸汽加热管道(3)以及降温管道(4),所述储水罐(1)连接有出水管道(6),所述出水管道(6)的出口端并联有回水管道(13)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所述回水管道(13)与所述储水罐(1)的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罐(1),所述储水罐(1)内设有蒸汽余热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内还设有蒸汽加热管道(3)以及降温管道(4),所述储水罐(1)连接有出水管道(6),所述出水管道(6)的出口端并联有回水管道(13)及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所述回水管道(13)与所述储水罐(1)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6)的出口端连接有三通阀(8),所述三通阀(8)的另外两出口端对应连接所述回水管道(13)及所述装置用热交换管道(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内还安装有摆动设置的混流筒(14),所述回水管道(13)连接于所述混流筒(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混流筒(14)的周壁上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15),若干个所述出液口(15)沿螺旋形分布于所述混流筒(14)的周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筒(14)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通其内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培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清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