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组件及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98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装领域,公开一种灌装组件及灌装机,该灌装组件包括:灌装头和与灌装头连接的护套;灌装头包括侧面和端面,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口;护套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套设于侧面外部;底壁上设有用于与灌装口配合的通孔;液体在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上述灌装组件的灌装头连接有护套,灌装头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灌装口,护套的侧壁套设于灌装头侧面外部,护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灌装口配合以便实现灌装操作。当流体产品反溅到灌装头外的护套外表面时,因液体在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从而避免流体产品长时间停留在护套外表面导致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头出口附近区域,降低带菌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组件及灌装机
本技术涉及灌装
,特别涉及一种灌装组件及灌包机。
技术介绍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灌装头将流体产品灌入容器内时,经常会发生反溅到灌装头上,特别是流体产品粘度较高时,造成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头出口,增大带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组件及灌包机,用于避免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头出口,降低带菌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灌装组件,包括:灌装头和与所述灌装头连接的护套;所述灌装头包括侧面和端面,所述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口;所述护套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套设于所述侧面外部;所述底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灌装口配合的通孔;液体在所述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上述灌装组件的灌装头连接有护套,灌装头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灌装口,护套的侧壁套设于灌装头侧面外部,护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灌装口配合以便实现灌装操作。在灌装过程中,流体产品灌入容器内时,当流体产品反溅到灌装头外的护套外表面时,因液体在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即护套外表面润湿效果差,甚至护套外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护套外表面,容易在护套外表面上移动,故而反溅到护套外表面的流体如奶或饮料等会自护套外表面滑落,从而避免流体产品长时间停留在护套外表面导致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头出口附近区域,降低带菌风险。特别是中低黏度产品的问题明显改善。可选地,液体在所述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00°。可选地,所述护套外表面设有疏水层。可选地,所述疏水层采用的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可选地,所述护套采用疏水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护套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可选地,所述灌装口贯穿所述通孔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护套。可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灌装口之间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灌装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可选地,所述护套与所述灌装头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护套与所述灌装头之间通过固定销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销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销相对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灌装机,包括如上任一种灌装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图1的另一种爆炸图;图4为液体与护套外表面的一种润湿情况示意图;图5为液体与护套外表面的另一种润湿情况示意图。图标:1-灌装头;2-护套;3-密封圈;4-固定销;11-侧面;12-端面;13-灌装口;21-侧壁;22-底壁;2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装组件,包括:灌装头1和与灌装头1连接的护套2;灌装头1包括侧面11和端面12,端面12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口13;护套2包括侧壁21和底壁22,侧壁21套设于侧面11外部;底壁22上设有用于与灌装口13配合的通孔23;液体在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上述灌装组件的灌装头1连接有护套2,灌装头1的端面12上设有至少一个灌装口13,护套2的侧壁21套设于灌装头1侧面11外部,护套2的底壁22上设有通孔23,该通孔23与灌装口13配合以便实现灌装操作。在灌装过程中,流体产品灌入容器内时,当流体产品反溅到灌装头1外的护套2外表面时,因液体在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即护套2外表面润湿效果差,甚至护套2外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护套2外表面,容易在护套2外表面上移动,故而反溅到护套2外表面的流体如奶或饮料等会自护套2外表面滑落,从而避免流体产品长时间停留在护套2外表面导致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头1出口附近区域,降低带菌风险。特别是中低黏度(<1000mPas)产品的问题明显改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触角是指在固(S)、液(L)、气(G)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之间的夹角。液体在固体材料表面上的接触角,是衡量该液体对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重要参数。若接触角小于90°,则固体表面是亲水性的,即液体较易润湿固体,其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若接触角大于90°,则固体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固体,容易在表面上移动。参照图4所示,液体在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θ1>85°,属于部分润湿和不润湿的情况,因而反溅到护套2外表面的流体如奶或饮料等会自护套2外表面滑落,从而避免流体产品长时间停留在护套2外表面导致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口13及护套2的端面12,降低带菌风险。进一步地,液体在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在护套2外表面形成微纳米结构或者氟化处理,液体在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可以进一步增大,参照图5所示,θ2>100°,属于不润湿的情况。产品在护套2外表面更容易结成液滴,甚至相比现有技术的灌装结构液滴大大减少,残留量减少。以下对使护套2外表面实现上述疏水特性的护套2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结构一,护套2外表面设有疏水层。该结构中护套2外表面涂覆一层疏水层。液体与该疏水层的接触角大于85°,或者,液体与该疏水层的接触角大于100°,以减少残留在该疏水层表面的产品,从而避免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口13及护套2的端面12导致的带菌风险。可选地,疏水层采用的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白色蜡状、半透明、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180~260℃长期使用。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机构二,护套2采用疏水材料制成。该结构中整个护套2采用疏水材料制成,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液体与该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或者,液体与该护套2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00°,以减少残留在该护套2外表面的产品,从而避免产品污染或悬浮在灌装口13及护套2的端面12导致的带菌风险。可选地,护套2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护套2采用聚四氟乙烯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的护套2具有成本低、高稳定性、高耐磨性的特点。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灌装口13贯穿通孔23且至少部分伸出护套2。灌装口13伸出护套2,灌装时产品不至于残留在灌装口13与护套2之间,更加干净卫生。可选地,为防止反溅的产品自通孔23与灌装口13之间进入灌装头1与护套2之间,从而增加带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头和与所述灌装头连接的护套;/n所述灌装头包括侧面和端面,所述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口;/n所述护套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套设于所述侧面外部;所述底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灌装口配合的通孔;/n液体在所述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头和与所述灌装头连接的护套;
所述灌装头包括侧面和端面,所述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口;
所述护套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套设于所述侧面外部;所述底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灌装口配合的通孔;
液体在所述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液体在所述护套外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外表面设有疏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采用的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采用疏水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