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14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包括发动机、电磁离合器、柔性减震部件、变速箱和循环加润部件,发动机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发动机输出轴右端安装有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右端设有中间轴,凸出块左右均设有橡胶垫,且凸出块上方通过拉力弹簧与外套环相连接,导流口上方为圆锥开口状,且内表面设有滤网,注油口上方设有旋钮式阀盖,且致密层为倾斜状,能够减缓两边颤动,降低由发动机与变速齿轮在刚开始工作带来的震动冲击,使发动机的工作平稳的传动至车体,减缓车体起步时由发动机运转带来的冲击震动,还可以对变速箱内的齿轮圆轴进行不间断的润滑,同时,内部通过浮子可方便快捷的确定变速箱内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相关
,具体为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AMT是没有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但是AMT可以按驾驶员意愿自行选择挡位,是通过液体来传递动力的,存在少量的动力损失,不能作大马力的动力传递,而EMT是有离合器的半自动变速器,但是不用驾驶员来踩离合器,由电脑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换挡方式与手动挡相当,好处是不用踩离合器,不存在动力损失,可作大马力的动力传递。但现有的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汽车起步、挂挡或其他干扰时,发动机往往会带动车体短时间颤动,常发生于车体起步时,迅猛一震的情况,不利于车体寿命及乘员舒适,其次,变速箱内的润滑油液常会从齿轮与圆轴上落入箱底处,使上方的齿轮与圆轴长期工作后缺少油液润滑,同时不能知晓内部润滑油液的损耗情况,不利于人们主动添加润滑油液,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包括发动机、电磁离合器、柔性减震部件、变速箱和循环加润部件,所述发动机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右端安装有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右端设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右端安装有柔性减震部件,所述柔性减震部件右端固定连接有变速箱输入轴,所述变速箱输入轴右端设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表面设有循环加润部件,所述变速箱右下角安装有变速箱输出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减震部件还包括有内圆轴、边块、凸出块、一号伸缩杆、一号弹簧、二号伸缩杆、二号弹簧、外套环,所述内圆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边块,所述边块一端设有凸出块,所述边块一侧安装有一号伸缩杆,所述一号伸缩杆外表面设有一号弹簧,所述边块另一侧安装有二号伸缩杆,所述二号伸缩杆外表面设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套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加润部件还包括有导流口、储油腔、立柱、塑料浮子、上触压开关、下触压开关、抽油管、液体泵、送油管、空腔、致密层、注油口,所述导流口下方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塑料浮子,所述塑料浮子上方设有上触压开关,所述塑料浮子下方设有下触压开关,所述储油腔右下角设有抽油管,所述抽油管一端安装有液体泵,所述液体泵上方设有送油管,所述送油管一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下方可拆卸连接有致密层,所述空腔左端安装有注油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出块左右均设有橡胶垫,且凸出块上方通过拉力弹簧与外套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口上方为圆锥开口状,且内表面设有滤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油口上方设有旋钮式阀盖,且致密层为倾斜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的柔性减震部件能够减缓两边颤动,降低由发动机与变速齿轮在刚开始工作带来的震动冲击,使发动机的工作平稳的传动至车体,减缓车体起步时由发动机运转带来的冲击震动。(2)、该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的循环加润部件能够对变速箱内的齿轮圆轴进行不间断的润滑,便于变速箱长期工作与提高寿命,同时,内部通过浮子可方便快捷的确定变速箱内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液。(3)、该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的导流口上方为圆锥开口状,且内表面设有滤网,方便将下方的润滑油液引导入储油腔内,同时防止有杂质进入内部,防止堵塞管道。(4)、该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的注油口上方设有旋钮式阀盖,且致密层为倾斜状,便于人员使用,同时使润滑油液能够部分流至另一侧,便于另一侧的齿轮润滑。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柔性减震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循环加润部件结构示意图。图中:发动机1、发动机输出轴2、电磁离合器3、中间轴4、柔性减震部件5、内圆轴51、边块52、凸出块53、一号伸缩杆54、一号弹簧55、二号伸缩杆56、二号弹簧57、外套环58、变速箱输入轴6、变速箱7、循环加润部件8、导流口81、储油腔82、立柱83、塑料浮子84、上触压开关85、下触压开关86、抽油管87、液体泵88、送油管89、空腔810、致密层811、注油口812、变速箱输出轴9、橡胶垫501、拉力弹簧502、滤网8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包括发动机1、电磁离合器3、柔性减震部件5、变速箱7和循环加润部件8,发动机1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2,发动机输出轴2右端安装有电磁离合器3,电磁离合器3右端设有中间轴4,中间轴4右端安装有柔性减震部件5,柔性减震部件5右端固定连接有变速箱输入轴6,变速箱输入轴6右端设有变速箱7,变速箱7内表面设有循环加润部件8,变速箱7右下角安装有变速箱输出轴9。其中,柔性减震部件5还包括有内圆轴51、边块52、凸出块53、一号伸缩杆54、一号弹簧55、二号伸缩杆56、二号弹簧57、外套环58,内圆轴5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边块52,边块52一端设有凸出块53,边块52一侧安装有一号伸缩杆54,一号伸缩杆54外表面设有一号弹簧55,边块52另一侧安装有二号伸缩杆56,二号伸缩杆56外表面设有二号弹簧57,二号弹簧57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套环58,能够减缓两边颤动,降低由发动机与变速齿轮在刚开始工作带来的震动冲击,使发动机的工作平稳的传动至车体,减缓车体起步时由发动机运转带来的冲击震动。其中,循环加润部件8还包括有导流口81、储油腔82、立柱83、塑料浮子84、上触压开关85、下触压开关86、抽油管87、液体泵88、送油管89、空腔810、致密层811、注油口812,导流口81下方设有储油腔82,储油腔82右侧固定连接有立柱83,立柱83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塑料浮子84,塑料浮子84上方设有上触压开关85,塑料浮子84下方设有下触压开关86,储油腔82右下角设有抽油管87,抽油管87一端安装有液体泵88,液体泵88上方设有送油管89,送油管89一端设有空腔810,空腔810下方可拆卸连接有致密层811,空腔810左端安装有注油口812,能够对变速箱内的齿轮圆轴进行不间断的润滑,便于变速箱长期工作与提高寿命,同时,内部通过浮子可方便快捷的确定变速箱内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液。其中,凸出块53左右均设有橡胶垫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包括发动机(1)、电磁离合器(3)、柔性减震部件(5)、变速箱(7)和循环加润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2),所述发动机输出轴(2)右端安装有电磁离合器(3),所述电磁离合器(3)右端设有中间轴(4),所述中间轴(4)右端安装有柔性减震部件(5),所述柔性减震部件(5)右端固定连接有变速箱输入轴(6),所述变速箱输入轴(6)右端设有变速箱(7),所述变速箱(7)内表面设有循环加润部件(8),所述变速箱(7)右下角安装有变速箱输出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包括发动机(1)、电磁离合器(3)、柔性减震部件(5)、变速箱(7)和循环加润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2),所述发动机输出轴(2)右端安装有电磁离合器(3),所述电磁离合器(3)右端设有中间轴(4),所述中间轴(4)右端安装有柔性减震部件(5),所述柔性减震部件(5)右端固定连接有变速箱输入轴(6),所述变速箱输入轴(6)右端设有变速箱(7),所述变速箱(7)内表面设有循环加润部件(8),所述变速箱(7)右下角安装有变速箱输出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减震部件(5)还包括有内圆轴(51)、边块(52)、凸出块(53)、一号伸缩杆(54)、一号弹簧(55)、二号伸缩杆(56)、二号弹簧(57)、外套环(58),所述内圆轴(5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边块(52),所述边块(52)一端设有凸出块(53),所述边块(52)一侧安装有一号伸缩杆(54),所述一号伸缩杆(54)外表面设有一号弹簧(55),所述边块(52)另一侧安装有二号伸缩杆(56),所述二号伸缩杆(56)外表面设有二号弹簧(57),所述二号弹簧(57)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套环(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EMT变速箱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加润部件(8)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