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压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87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包括负压吸尘部,负压吸尘部包括本体,沿本体向外部凸出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具有竖直方向的厚度,第一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吸气口,第二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吸气口;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负压设备连通的设备接口,设备接口与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压片机吸尘机构的压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达到了提高了吸尘效率,充分清理污染物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压片机
本技术涉及压片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压片机。
技术介绍
压片机主要用于制药工业的片剂工艺研究。压片机将颗粒状物压制成直径不大于13mm的圆形、异形和带有文字、符号,图形片状物的自动连续生产设备。旋转式压片机是由均布于转台的多副冲模按一定轨迹作圆周升降运动,通过压轮将颗粒状物料压制成片剂的机器。在使用过程有一些细微粉末会粘附在压片机的模具盘和模具上,长时间摩擦会产生黑色固状污染物或油污。污染物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目前,一般采用手动的方式对污染物进行清除。工作人员需要将压片机停机,而后用清洁器对压片机的旋转台进行清理。部分厂家已经关注到手动清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压片机上增加吸尘管道,以便对污染物及时、有效地清理。但是吸尘管道仅仅能对压片机一个点上进行清理,压片机污染物的分布于模具盘和模具整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吸尘管道,难以将污染物全部进行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以达到对压片机污染物充分清理的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包括负压吸尘部,所述负压吸尘部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向外部凸出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具有竖直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吸气口;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负压设备连通的设备接口,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正压除尘部,所述正压除尘部与所述负压吸尘部并列设置,所述正压除尘部的吹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或所述第二吸气口距离不超过100mm。进一步地,所述压片机模具盘从所述负压吸尘部的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的方向旋转,所述正压除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尘部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间隔的本体部分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三吸气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尘部的下侧面设置有第四吸气口,所述第二吸尘部的下侧面设有第五吸气口。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尘部还包括设置于本体下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安装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正压除尘部包括细长喷管,以及位于喷管末端的正压输入部;所述安装座面向所述本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细长喷管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座还设有位于安装槽两侧的螺纹孔,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尘部的第一厚度为35mm-45mm;所述第二吸尘部的第二厚度为16mm-18mm;所述第一吸尘部的底部距离所述第二吸尘部的顶部为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为40mm-44mm;所述第二吸尘部底部距离所述底座底面的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为76mm-8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尘部及所述第二吸尘部具有同样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长度为所述第一吸尘部或所述第二吸尘部面向所述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与所述本体面向所述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的距离,所述延伸长度为45mm-55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片机,包括上述的压片机吸尘机构,所述压片机吸尘机构安装于压片机支撑模具盘的台面,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伸入所述压片机的模具盘间隔成的空间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包括负压吸尘部。由于所述负压吸尘部具有凸出本体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并且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都具有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吸气口。从而增大了吸尘的竖向空间,使得在竖直方向上,模具盘的污染物均能被吸附。另外由于第一吸尘部及第二部突然于本体,使得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接近所述模具盘,提高了吸尘效率,能够充分清理污染物。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为安装有本技术压片机吸尘机构的压片机;图2为图1压片机的压片机吸尘机构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图1压片机的压片机吸尘机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为图2压片机吸尘机构的正视图。其中:1、压片机;2、压片机吸尘机构;21、负压吸尘部;210、设备接口;211、第一吸尘部;212、第二吸尘部;213、底座;214、安装孔;215、第一吸气口;216、第二吸气口;217、第三吸气口;218、第四吸气口;219、第五吸气口;22、正压除尘部;23、安装座;31、第一厚度;32、第二厚度;33、第一高度;34、第二高度;35、延伸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片机1的压片机吸尘机构2。参见附图2,所述压片机吸尘机构2包括负压吸尘部21。负压吸尘部21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向外部凸出的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所述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具有竖直方向的厚度。从而增大了与模具接近处的面积。当在第一吸尘部211面向压片机1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吸气口215,第二吸尘部212面向压片机1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吸气口216时,可以预见模具盘上模具整体都在压片机吸尘机构2的吸尘范围内,使得该机构能够充分地吸收污染物。参见附图3,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负压设备连通的设备接口210。该设备接口210与负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连接方式:螺接、卡接及法兰连接。所述本体呈现为长方形,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连接设备接口210与第一吸气口215、第二吸气口216,从而实现了第一吸气口215及第二吸气口216负压力的提供。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之间形成了槽结构,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能够沿着模具片的上下表面向模具盘内部延伸并与模具接近,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能够有效地将吸力作用于模具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污染物不仅产生与模具表面,还产生与模具盘表面,因此在第一吸尘部211及第二吸尘部212间隔的本体部分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三吸气口217,该第三吸气口217同样与设备接口210连通,从而获得吸力。可以预见的是,污染物因受到模具盘的支撑而停留于模具盘上侧面,因附着力停留在模具盘的侧面。而在模具盘的下侧面,污染物因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趋于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尘部,所述负压吸尘部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向外部凸出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具有竖直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吸气口;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负压设备连通的设备接口,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尘部,所述负压吸尘部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向外部凸出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具有竖直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尘部面向压片机模具盘的侧面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吸气口;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负压设备连通的设备接口,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压除尘部,所述正压除尘部与所述负压吸尘部并列设置,所述正压除尘部的吹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或所述第二吸气口距离不超过1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机模具盘从所述负压吸尘部的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的方向旋转,所述正压除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尘部的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吸尘部及第二吸尘部间隔的本体部分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三吸气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尘部的下侧面设置有第四吸气口,所述第二吸尘部的下侧面设有第五吸气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片机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民陈琼
申请(专利权)人: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